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看“比较的另一边”

从《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看“比较的另一边”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育 从《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看“比较的另一边" 圈彭姗姗 内容摘要:从《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一书中,看到了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中新的走向,以及面临 的难题和困窘。并从——以“弱关系”为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正名、 “比较的时间”“比较的空间”:给比较一 个坚实的理由,两个方面来试图理解书中为比较文学学科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 比较文学 大卫・达姆罗什 一.以“弱关系”为比较文学的 比较文学。”(38)这样的一席话实 思维是可以依据的价值取向,从 不可能中发现必然性。而这也正 “跨学科性”正名 在是让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比较范 的担心,减轻了不少。“跨学科性” 在这里不再是一个问题——一个 应该有,又如鲠在喉的东西;它成 为了比较文学当仁不让的一个优 势,而在此越来越全球化的视野 《噩梦醒来缝精尸:论文化基 因、蜂巢和自私的因子》一文中, 苏源熙在一系列的解释,追根溯 源,展望之后的落脚点是很有意 思的——比较文学的时代?这个 问号在这里看似是一种谦虚,其 围的扩大,可能造成的学科弱化 是“跨学科性”所给予我们的,常 年在质疑之中我们几乎将其视为 一个软肋,其实它一直就是一个 法门所在。而具体的说就是“为这 个最成功的、最幻影般的人文学 科提供讯息的大好时机总是有 的;我们敲门拜访、向所有借用我 实我们往下读我们就会明白是一 之下,这种跨越性似乎给了这种 种呼吁。他在这一部分里开宗明 义的就点出了“我们的成功策略 之一始终是跨学科性。”(37)我们 看不到以往在面对比较文学的 “跨性”时所伴随而来的唯唯诺 诺,与顾左右而言他。这里是斩钉 截铁的。 “弱关系”一个良好的发展之地。 比较文学的触角 可以伸的更远, 而没有任何的顾虑。并在这样的 们思维方式的学科宣传我们自身 的时候已经到了。”(39)我们一直 在怕被同化,成为别的学科的附 气候之下,更好的开花结果。 结尾处,苏源熙不失他全文中 洋溢的那种浪漫主义气息说到, 挺着“弱关系”而上,理直气壮的 属,其实殊不知真正思维的武器 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苏源熙在告 诉我们,我们一直惧怕和质疑的 才是我们应该一直拥有和珍视 的。 如何可以斩钉截铁,他给出了 一“跨学科性”的学生,是“冒险的学 生”(39)。回到他这一部分的标题 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可以说是 二.“比较的时间”“比较的空 为“跨学科性”进行的正名。“人们 最经常地通过偶然相遇或朋友的 “比较文学的时代?”这里的问号 是个伪问号,不成其为问题。而这 里的问号,却是要给结尾处“冒险 的学生”们看的。比较文学的时代 间”:给比较一个坚实的理由 朋友来保证重要的社会关系—— 比如找工作,而不是通过既定的 社会工作网。理由是界限鲜明的 娜塔莉・梅拉斯在《比较的理 由》一文中让我们注意到,比较作 为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否定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们从无意识 群体往往包括已经相互认识、拥 有相同的‘社会资本’的个人,所 以,当新的东西进入个人世界的 时候,它可能是通过不太可能预 不是一个问题,而在于我们如何 去冒这个险。下面说到“由于总是 有被归在不可归类之物的标题之 下的危险,比较文学系应该努力 开始具有了“比较”的思维方式, 到殖民的扩展之时,无论是东方 还是西方才第一次在历史上,也 就是时间上,以虽然遥远的距离 但开始了对于对方的观看,直至 最后开始了一种“比较”。此时的 为工作重点寻找理论根据。”(39) 就像之前提到的“弱关系”,相对 于比较文学的理论再建构,这种 测的渠道。‘弱关系’的逻辑可以 用来描写跨学科性,或用来描写 _ 袋 宣 “比较”获得了一种扩展和延伸, 方的行为本身却是在拉近我们的 另一方面是非西方的更加专门化 并且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具 所在地和目的地的距离,地域的 的区域研究领域,它占据的是可 体。从而衍生出了作者的观 距离感被打破。这正是詹姆斯・克 以应用那些理论模式的原材料。 点——“比较的时间”,原文的落 利福德1992年发表的开拓性文章 从比较文学学科的视角看,-打破 脚点在于“比较的时间”中所强调 《旅行的文化》中极力提出的观 这个划分将产生深远的但目前却 的“差异性”。在新世界发现之时, 点——空间旅行。他将旅行不再 无法预见的影响。”(81)这一段话 外面的世界,新的东西,人们曾经 看为点对点的行为,而是带着一 正好揭示了相异性与相似性的交 认为显而易见的一些道理,理所 个点四面八方的一切与另一个点 织;相异性显然是欧洲的理论模 当然的一份生活,这些被放到世 四面八方的一切相互遇见的一种 式与非西方的原材料,而相似性 界的背景中去时,都要开始重新 行为。这个四面八方可以说成是 是欧洲的理论模式内部的小团体 找寻自我的坐标,并在找寻自身 空间,带有着20世纪的最为显著 以及非西方的原材料的自成一 坐标的同时,来尽力理解在我们 的特征,“20世纪末旅行和位移的 体。这里的相似性非常明显的已 看来对面世界的那些不那么显而 多样而相互关联的历史”。(79)从 经是“各自为政”的典型代表,从 易见和理所当然。“时间化的比较 而引出了作者有关“比较”的又一 外部几乎难以进入其内。而“比较 把多种文化作为认识客体,因为 个概念——“比较的空间”。比较 的空间”的定义,这一切的一切就 进化的层面允许比较对其加以区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就有了和 是要打破那个界限的划分 不是 别,它容忍世界上的全部差异,只 旅行一样好玩又讲得通的地方。 实行大融合,而是在这种打破中, 要这些差异都在等级的天平上占 在一般意义上来说,比较是让二 冲破迷惘,世界期待看到一个全 据固定的位置。”(7s)我们除开这 者严格的几乎是条分缕析的在关 新的“自我”。在界限的破除中,更 段话对于比较在某些对象上的界 照对方的活动中看清自身和对方 好的看待自己;虽然伴随着“无法 定,“容忍世界上的全部差异”这 的相似性或相异性。然而将比较 预见的影响”,但却势在必行,值 样一个描述,对于“比较”的定性 放于空间性上来理解的话,在比 得一试。 还是中肯的。世界的“差异性”在 较的瞬间,在看清二者不同之处 “穿越这一条寂寞的风沙线, “比较”中突然全部都有了一个立 时,也得出了如何更好的弥合这 把我的梦留在绿色的另一边。”这 锥之地,我们暂且不管这个全部 种不同,即使是相似性上也是这 是生态主义的一句名言,关注风 是混乱还是有序的。所有的都拿 样的,“求同存异”。这样世界在比 沙线进退的同时也就是在关注人 到“比较“这架天平上来,但比较 较之中才更加具有了多样性,而 类生存的生命线的进退,而应把 的不是孰轻孰重,而是在天平摇 不是一味的趋同或是一味的泾渭 梦想寄托到绿色的另一边。这句 摆的那些瞬间看到事物的差异 分明。换一句话说,不再是相似性 话同样适用于这本书所展示给我 性。这一刻,“比较”在我们眼里宽 的继续趋同,在两者的相似中看 们的比较文学——“穿越这一条比 泛了起来,“比较文学”中的“比 不到第三种的可能。也不是相异 较的风沙线,把我的梦留在比较 较”二字,在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 性的对垒,对于异端性的排斥。相 的另一边”。我们应当穿越那条分 方法之前,它还具有着一种历史 较于相似性,如果说相异性还是 割我们的界限,同时我们要把未 性的意义。不是“比较文学”的“比 各自为政的个体的相互排斥,找 来的发展和进步寄托在更多的接 较”,而是“比较”的“比较文学”。 不到对话的可能;而由于相似性 触和理解界限另一边的世界,这 也让我们看到文学在“借用”这个 产生的小团体之间而不再是个体 样当我们回望“比较文学”的前世 方法时,这个方法已经作为一定 之间的各自为政就更加的难以破 同时凝望她的“今生”之时,我们 的本体存在,具有了它自己的“故 除。而“比较的空间”正是在这个 曾经所做过的一切,以及即将所 事”,而这个故事所有的中心就是 意义上来定位自身的责任的。也 要做的一切才有了坚实的意义。笔翟’ 关于“容忍世界上的全部差异”, 就是说“比较的空闻就其跨越延 这是“比较”的初衷。 伸的性质而言是包容性的”,(78) 参考文献: 旅行带有着最强的方向性,却 从这一点上来说“包容性”的确实 【美】大卫・达姆罗什.陈永国,尹星主 在行使着对于地域方位最大的 至名归。就像这篇文章结尾处所 编.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M]. “破坏”。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 谈到的一样“一方面是占据范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个地方,必须有最强的方位性,但 和隐蔽的普通形式的欧洲的普通 我们这个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 彭姗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O10级 人文学科,由此产生了理论模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