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下,信息借助先进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捷方式传播到人们所需的各个角落。对图书馆而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迭代创新也在持续地改进着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质量,同时也拖到了其服务范围。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是图书馆开展数字化服务的基础。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决定了图书馆开展数字化服务工作的水平。本文将对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概念、思路以及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文献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引言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但无论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共图书馆,还是服务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业院所图书馆,它们都存在着一系列十分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图书馆人均拥有的数量远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对我国的整体人文环境提升和科学知识宣传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日常的文献管理和对读者提供阅读服务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样,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于大学生和教职员工时,也存在着专业文献资源不齐,文献更新慢、文献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因而,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例进行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探讨。

1 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概念

文献资源承载的是图书馆为读者用户提供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文献资源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文献资源数字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纸质书籍、文件、图片等资源,通过数字化加工的方式对文献资源进行扫描、人工录入等方式输入电脑后进一步转换和处理,从而形成可被计算机设备直接存取、检索、阅读、传播、共享和深度处理的形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不仅是对传统版本的简单扫描、归档和存储,更需要对传统纸质版本资源中的信息进行识别和提取,建立资源信息之间的关系。

2 如何进行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

在移动互联时代,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既需要关注传统资源数字化的本身,同时也要考虑到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如何能够更好地适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是图书馆开展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献资源数字化既要考虑到当前时代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前沿的技术应用,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远见,避免因技术的更新导致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成果在短时间内就被淘汰。因此,在数字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考虑到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既要尊重现实,也要立足

长远。当然,规划也应考虑到图书馆本身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资源,通过总体的规划协调分配,以此提高数字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并非因为数字化是先进的就要去做数字化,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并非一家单位就能处理。既需要技术基础、人力资源,也需要文献进行数字化的版权许可,这些因素都意味着图书馆不借助外界合作的情况下,将很难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如果每家单位都对大同小异的文献资源库进行数字化加工,重复的工作导致巨大的经济浪费。

文献资源数字化以规范化的标准进行实施,既利于工作的协同作业,同时也利于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二次加工。以读者需求驱动资源建设,有针对性地将自建、商业资源和互联网信息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专业性强、利用率高、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系统。在进行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库时,应该尽量找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并尽量避免开展与其他图书馆已开展工作的重复。图书馆从事信息服务工作,有必要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信息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合理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创建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有创造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也显得尤为迫切。

3 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的工作重点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工作量十分巨大,对整个项目的开展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既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也需要有对相关工作所需的知识的储备。同时,针对不同用户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具体要求差异,建设者需要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注重建设工作地协同与共享理念。文献数字化工作的重点既需要关注建设成果的适用性,也需要考虑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建设过程的协作性。

3.1 建设成果的适用性

数字化的文献资源能够为读者用户提供快捷的文献检索与阅读,但是在建设时,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地规划,那么建设成果有可能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例如,对于军队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如果不对读者用户群体特征进行分析,有可能出现,师生所需的专业领域类的数字化资源不能满足需求,而生活休闲类太多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时,在文献数字化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建设标准规范性。

数字文献资源共享将是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可以极大提升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效率,同时在资源更新时能够实现快速同步。而这一工作是建立在共享的书目数据之上。在进行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时,所需的书目数据可以由组织成员通过互联网提供并建立联合目录。相应的数字文献资源应能够执行各种数据类型格式的匹配和转换。这样,成员库就不必争论联合目录的描述,只需将图书馆在线的书目数据传送出去,就可以立即将它们集成到一个联合目录中。书目数据包括不同类型文献的书目,如主题、人物、对象、区域文献等。目前,这些库使用元数据来描述它们。不同类型的文献库中的文档类型不同,元数据的定义也非常不同。在软件系统开发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否则会影响软件的普及和应用。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中,实现文献资源的可检索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目前的图文识别技术无法保证识别的结果的绝对准确。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文献资源数字检索服务时,也应有能力提供文献资源的原始信息,而不仅仅是书目索引或目录。这些原始数据既能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同时也能在需要进行数据的二次加工的时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方式的原始数据获取主要是扫描输入,这样的数据无法直接用于检索,而应该结合软件的文本识别功能,实现信息的数字化提取工作,从而使软件系统拥有处理多媒体数据的能力。

文献资源的关联性上,最重要的是在用户检索某一主题的文献时,能够通过智能化处理技术,使那些有着相同或者相近含义的文献能够被匹配,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在检索语言处理方面,软件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兼容性:分类主题是兼容的,索引关键字可以自动生成,可以生成分类号。当索引分类号时,

可以使用人工干预快速选择关键字。通过对同义词的受控处理,目前可以输入或检索任何一个同义词,并获取同一主题的所有文献信息。

3.2 建设方案的可行性

在进行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时,既需要考虑到资金、技术、人工、时间、读者的需求等因数,同时也应考虑到各个因素的彼此关联,因为方案并不能实现的各个环节都能考虑得十分完美。方案的最终落地一定是在建设的各个环节有所取舍,使图书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下能够达到最优的成果。方案的可行性决定了整个项目开展的最终结果。

3.3 建设过程的协作性

在进行协同作业时,数字化处理的分工需要明确。首先是依托书目数据,对书目按联盟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并将数字化处理的进度呈现出来,使在所有成员的均可直观了解。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共同协商处理。同时,对于已经完成的数字文献资源数字库也并无非得合并在一起的必要。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系统通常使用分布式架构。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使用文献信息与使用传统的库不同,他不需要搜索每个库,也不需要知道搜索结果在哪个库中,因为检索到的信息可能来自多个库。对于正在搜索源数据的用户来说尤其如此。因此,软件系统应该无缝连接,这样用户就可以快速检索不同文档库中所需的原始文本资料,而不必逐个检索每个库。在软件开发之后,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检查工作,即使用不同类型的文献库和检测几个成员库来进行持续的软件改进。

4 以合作共建方式促进文献资源数字化发展

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多种文献资源数据库组成的检索系统,并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检索、查阅服务,然而该项工程的难度较大,并非一馆之力所能承受,因此提出了几种合作

共建的模式:

4.1 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采用联盟成员合作共建模式

成员合作模式是通过形成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组织联盟,通过制定共同认可的规范和要求,构建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资源建设协作体系和共享系统。

4.2 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以政府为主导

设以政府为主导这种模式指的是以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为主导,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政府规划,组织图书馆和相关部门的研究与开发,由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过程也将受到监督管理。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将更具可操作性,号召力较强。

4.3 建立公益型数字资源共享组织

这种方式是许多图书馆将使用一个非营利的社区支持的联合研究和开发数字对中国文献资源的项目。项目将由成员进行研究、讨论,并商定。在项目的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定期或共同沟通解决问题,定期或不时地参加会议,或通过网络研究的协调,如海峡两岸的中国文献资源共建与合作。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遵循的原则都是相同的:“互利、互补、协调与合作、资源共享”。

4.4 根据需要适当采购第三方商业资源

商业机构强大的资源网络和技术水平是图书馆自身建设的有效补充,可以结合图书馆现有资源情况,合理采购第三方商业机构提供的的数据资源作为补充,既能减轻自身的工作强度的同时快速地实现数据资源的建设,也能够有效控制建设采购费用的投入。

5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注意力,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进行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理性上反对,却又难以被摒弃的行为方式。移动化阅读比纸质阅读更加触手可及,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就可以实现,在某些不适宜进行纸质阅读的情况下,对读者而言有着极佳的用户体验。当然,数字化并不能使传统纸质文献阅读被淘汰,它更多的是对图书馆服务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会田.关于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数字化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33-35.

[2]温丽君.论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6):27-29.

[3]汤彩珍.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4):70-72.

[4]刘路,孟连生.论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1(1):37-41.

[5]华丽.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