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教育发展的内涵式发展解读

高职教育发展的内涵式发展解读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教育发展的内涵式发展解读

作者:吕相宜 张吟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0期

【摘 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逐渐加大了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任务,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当前倡导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解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型和“量化”基点,近年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逐步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方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对这一方针做出了权威而本质性的解读。结合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推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推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尽管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关注和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但高职教育自身存在诸多问题,长此以往导致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本身将高职教育逐步“边缘化”。这些存在的问题具体可表述如下:

首先,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和升级,基础教学水平大多停滞不前;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这导致从事实践操作教学的师资力量或严重不足,或专业性存在诸多问题。 其次,在教学操作过程上学校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灌输,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教育,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学校却往往弱化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结果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变得 “不伦不类”,因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从而使得他们在大学生面前丧失了竞争力和优势。

再者,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过分强调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了对包括学生综合素养、健全和谐人格、健全心理的关注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薄弱,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探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上述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推动高职院校转变发展思路极具紧迫性和现实性。在这种形势下,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指导方针上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所谓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简单来讲就是指高职院校在发展和运作过程中以质量提高为核心增长模式,要注重加强学校理念、学校文化建设,切实提高教育科研、教师综合素质及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加大高职院校自身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具体来讲,就是要从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两个方面为着眼点,推动高职教学的内涵式建设和发展。具体发展策略可表述如下: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教师教研能力和综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培养合格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严格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学校要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以充实教师队伍,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第二,学校要加强教师实践和基础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以更新知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每年组织教师开展说课、实践操作比赛,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技能沟通;第三,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职称评定、再深造等方式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实现“一师多能化”,真正做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和体系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要促进自身的内涵式发展,首先且当务之急是合理安排各专业、各学科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可针对当前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形势和发展变化,及时了解社会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要求。最有效且方便快捷的手段是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深入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了解行业或企业人才诉求,针对调研结果学校可有选择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其次,在学科选择上,学校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学科,对潜力较弱的学科予以限制发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双向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动学科平台建设,以一门学科为核心基础,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培养本院校优势学科,通过创建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彰显学校专业特色,打响学校的学科知名度。再者,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交流,改革教育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推动学校、企业合作开发、以共享和共授为手段的课程体制、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导向的校企课程体系建设。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素养建设,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育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深化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

搞好学校的制度建设是高职院校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保障。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树立制度建设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制度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使得学校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自我约束性,积极推动制度创新,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布局合理、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化和专业化、科技创新常态化、后勤保障和管理社会化且有序化。再者,高职院校要建立良性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监督工作,并广泛听取师生和来自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激励自身夯实自身管理和制度建设,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体制保障。 (四)加强校企合作,施行高职教育育人新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要及时掌握市场格局及市场用工需求变化,牢牢把握行业及企业发展人才需求,依次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本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安排,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要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的开展学术合作,高职院校要组建由企业技术人才和学校相关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开发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学科素养双提升。再者,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有条件地在企业工厂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学有所练”,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摆脱传统教育的“死读书”、“读死书”僵化模式,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三、结语

在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发展和市场对高职技校人才需求加大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抓住发展机遇,及时审时度势地调整发展战略以此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种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本身教学制度、体系完善与创新,还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陈升.新建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12. [2] 李荣华.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34.

[3] 田和平.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17. 作者简介:吕相宜(1991.03- ),女,江西九江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欣赏;张吟(1990.06- ),女,辽宁锦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