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与99 规范对比较
后改正部份摘录总则
1.0.2 改正了本规范的合用范围,为合用于路网中客货共线运行,游客列车
设计车速 ≤160km/h、货物列车 ≤120km/h(转 8A 车 80km/h )的 Ⅰ、Ⅱ级铁路轨距桥涵。(由 140km/h 变成 160 km/h,且增添了货物列车 ≤120km的要求),此外老规范铁路等级 Ⅰ 、Ⅱ、Ⅲ 级,现改为 Ⅰ 、Ⅱ 级;而且增添了本规范使用的桥梁跨度规定:
混凝土梁跨度 ≤96m。钢梁 ≤168m,钢板梁 ≤40m。
1.0.5 增添了桥梁结构应按 100 年设计使用年限设计。桥涵结构设计时,还
应进行长大货物列车限速经过的检算。长大货物列车限速检算可按现行《铁路桥梁检算规范》的有关规定办理,并应知足保养、检修、检测、维修要求。装备必需的设备设备。
1.0.7 桥涵应按表 1.0.7 的洪水频次标准进行设计或检算。改正了 Ⅰ、Ⅱ 级铁路涵洞洪水频次由改为,撤消了 Ⅲ级铁路。
1.0. 8、1.0. 9、1.0.
10、1.0.11 该四条为新增添的规定。
即 ① 要对特别结构及代表性桥梁进行车桥湖藕合动力响应综合剖析。
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桥梁设计除应切合本规范规定外,当应知足有关规定。
③ 铺设无碴轨道或开行 120km/h 货物列车的铁路桥梁,除应知足本规范规定外,当应知足有关的规定。 ④ 要知足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 430 命令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1 / 7
1 / 7
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与99规范对比较
增添了列车竖向振动加快度、工后沉降、伸缩力、挠曲力、断轨力、长钢轨纵向力等六条
3、桥涵部署: 3.1 一般要求
3.1.2 为新增添, Ⅰ级铁路与道路交错应采纳立体交错,其余设置交错的条件可依照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办理。
3.2 桥涵 xx:
3.2.2 撤消了在稳固河段上可适合开挖,但在冲淤变化显然的河段上不得开挖的规定。
3.2.4 改正成新建铁路大中桥不得采纳桥下河床铺砌,撤消了仅在既有线上
已成墩台的埋置深度不足或不一样意冲洗的河滩桥桥下方可局部或全桥铺砌的规定。
3.2.8 增添了并设置限高标记。铁路立交桥下的农村道路净空还应切合铁路
线路设计规范现行的有关规定。当经过灵活车辆且桥下净空不足 5m 时,应该充足技术经济依照、并设置限界防备架,铁路与道路立交桥上尚应按有关规定设
置安全防备设备,当设置框架式地道桥时其桥下净宽应联合公路灵活车道和非灵活车道及人行道的部署,确立合理净宽。
撤消了季节性排洪涵洞当兼作立交使用时,有关立交的清淤和雨季排洪管
理问题与有关部门约定的要求。 3.2.10 改正了当抬高、扩孔确有困难时,改为当确有困难时。
3.3 桥涵结构
3.3.3 撤消了贯彻以钢代木,节俭木材的原则,往常应优先采纳石砌、混凝
土、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跨度较大的桥梁方可考虑采纳钢结构的规定,改为可采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
3.3.5 桥涵结构铺布防水层的规定,简化为防水层的铺设方法,应按铁道部的有关规定履行。
2 / 7
2 / 7
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与99规范对比较
3.3.6 所有改掉了,道碴桥面的宽度新建 I 级铁路规定为道碴槽挡碴墙内侧距线路中心不该小于 2.2m,轨下枕底石碴厚度不该小于
0.3m,新建 Ⅱ级档碴墙内侧距线路中心不宜小于 2.2m,轨下枕底石碴厚度不该小于 0.25m,道碴桥面枕底应超出挡碴顶不小于 0.02m。
3.3.9 明桥面应用防腐木枕,两枕净距原规定 0.10m~0.21m 改为
0.1m~0.18m,增添了新建桥梁应采纳分开式扣件,木枕与钢梁不得采纳钩螺栓连结。
3.3.10 桥上人行道及栏杆的设置应切合以下要求:
1、明桥面原规定依据保养需要设单侧或双侧人行道,现规定桥面设双侧人行道。
3、为新增添的要求,人行道宜优先采纳整体桥面,并依据桥位详细状况和保养保护不一样要求考虑维修通道的设置。
4、原为在考虑养路机械化的桥上,养路机械可由避车台寄存,现改为在不考虑养路机械化的桥上,养路机械可由避车台寄存,增添
了采纳大型养路机械的铁路桥梁不再设养路机械作业平台的规定。
该条内表 3.3.10 桥上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最小净距有变化。本来规定明桥面与道碴桥面是一个标准,现规定明桥面与道碴桥面分开标准,本来区间内明桥面小、中、大、特大桥与道碴桥面小桥,为一个标准,区间内道碴桥面中、大、特大桥一个标准,现改为区间内的小、中、大、特大桥明桥面,与道碴桥面的两个标准,原车站内明桥面和道碴桥面的小、中、大、特大桥为一个标准,现改为明桥的一个标准,道碴桥面一个标准。
3.3.11 避车台的设置增添了线路中心至避车台内侧的净距不小于 4.25m 的
要求,改正了当行车速度 ≤120km时,且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净距大于 等桥 3.5m 的可不改避车台,改为单线应在双侧间隔
30m 左右设避车台,双线
设有双侧人行道时应在每一侧各相距
30m 左右设置避车台。
3 / 7
3 / 7
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与99规范对比较
3.3.13 所有改正掉了,并规定了线路中心线距接触网支柱内侧最小距离不该小于 2.8m。
3.4 桥头引线及桥上线路
3.4.2 第 4 点撤消了用石块分层码砌时全坡可采纳不陡于
1:1 的坡度的规
定。
3.4.3 原台后填土改为台后路桥联合部(含过渡段)的设计及填料和压实标准应切合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定》的规定。
3.4.5 大中桥设在曲线上时原规定应采纳较大曲线半径、现改为慎用最小曲线半径,跨度大于 40m 或桥长大于 100m 的明桥面,原规
定设在小于 1000m 半径时应有充足依照,现改为宜设在大于 1000m 的曲线上,撤消了道碴桥面设于曲线上跨度大于 40m 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 600m 的规定。
3.4.6 将涵洞和道碴桥面的桥可设在任何坡道上这条撤消。
将跨度大于 40m 或桥长大于 100m 的明桥面和无碴桥面的桥设在大于
4‰
的坡度上,应有充足依照。改为不该设置在大于 4‰的坡度上,确有困难,应有充足的技术经济论证,但不得大于 12‰ 。
4、设计荷载
4.1 荷载分类和组合
4.1.1 荷载表 4.1.1 内主力项目活载增添了长钢轨伸缩力挠曲力而且将列车横
向摇晃力由附带力改为主力。特别荷载中增添了列车脱轨荷载,汽车撞击力、长钢轨断轨力。
4.2.1 ①改正了碎石道碴的容重,由本来的 20KN/m3
改为 21KN/m3。② 撤消了明桥面无人行道时的恒载单位自重。
③ 撤消了铆接桥梁铆钉的单位自重以及铆焊单位自重。
4 / 7
4 / 7
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与99规范对比较
4.2.2 增添了台后过渡段填土的内摩擦角应依据台后填筑的实质状况确立。 4.3 列车活载
4.3.6 该条改正较大,分为集中活载和散布活载二种,且需乘上竖向活载折
减系数。 f 与桥长曲线长度有关,此外规定了计算行车速度大于 120km 时离心力和竖向活载组合的三种状况。 4.3.8 该条将横向摇晃力由本来 5.5KN/m 改为
100KN集中力,增添了多线桥梁只计算任一线上的横向摇晃力及原空车时不计横向摇晃力,现改为要计横向摇晃力。
4.3.9 该条在所有线路不可以同时运行时,应按可能运行的线路计算竖向动力作用、离心力。撤消了原还要计算横向摇晃力这句。
增添了,4.3.11 两条,即对无缝线路,桥梁设计应试虑无缝线路长钢轨纵向力作用及当考虑列车脱轨荷载时怎样计算的方法。
4.4 其余荷载
4.4.7 增添了墩柱有可能遇到汽车撞击时,汽车对墩柱的撞击力,及计算方
法。
4.5 人行道及栏杆的荷载
4.5.1 设计人行道的竖向静荷载的采纳中撤消了距梁中心
2.45m 之内 10kpa
的规定;但要考虑人行道上的堆碴荷载,增添了检查维修通道设于桥面人行道时还应按动力检查车的荷载检算的要求。
5、桥涵设计的一般规定 5.1xx
5.1.2 表 5.1.2 梁式桥跨结构竖向挠度允许值表中钢板梁的允许挠度值由本来 L/800 提升到 L/900。
5.1.3 增添了对梁体横向刚度的要求,应按横向自振频次和梁体的水平挠度来进行控制。
5 / 7
5 / 7
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与99规范对比较
5.1.4 关于钢梁除了横向刚度应知足 5.1.3 条要求外,还应知足梁的宽度比的要求,关于简支板梁横向宽度由原规定不该小于 2m 改为
不该小于 2.2m。增添了新建铁路不得采纳上承式钢桁梁,慎用上承式钢板梁和半穿式钢桁梁。
5.3 墩台
5.3.1 原规定在条件具备时应优先采纳轻型墩台亦可采纳柔性墩。
改为不得采纳柔性墩、耳墙式桥台和轻型结构。在并应试虑以下要求中第一条内,改为在上述外力作用高度以下部份不得采纳空心墩。
5.3.3 原仅规定墩台顶帽面的弹性水平位移的规定,现增添了墩台基础的沉
降要乞降增添了墩台的横向水平刚度的要求,以及横向弹性水平位移的要求,此外增添了铺设焊接长钢轨的桥梁下部纵向水平刚度应知足《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
5.3.5 撤消了板式橡胶支座纵向水平力的规定。
5.3.10 将顶帽混凝土强度由不低于 C20 改为不低于 C30,撤消了原单线、等跨度 ≤16.0m的梁,其实体墩台顶帽有以下状况之一时可不设顶帽钢筋的规定。
5.3.18 第 4 条自基底至最高流冰顶面以上 1.0m 处原规定不宜有施工缝,不行防止时应采纳增强举措,现改为不该有施工缝。
增添了 5.3.22 条及 5.3.23 条,即当桥梁采纳橡胶支座时,应付梁体设置靠谱的横向限位装置。桥墩台顶帽应留改换支座时顶梁的地点和高度。
5.4 涵洞
5.4.2 原规定排洪涵洞最小孔不该小于
1.0m,现改为不该小于
1.25m。撤消了涵洞高度视其净高(或内径) h 而定中的 h=1.0m 长度
不宜超出 15m 的规定,撤消了增建第二线或改建既有线时,如旧涵状态优秀,其孔径和长度可视详细状况而定的规定。
6 / 7
6 / 7
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与99规范对比较
5.4.3 增添了涵洞宜采纳框架涵这一点。
5.4.4 原规定涵洞顶至轨底的填方厚度不宜小于
于 1.2m 的规定。
1.0m 的要求现改为不该小
5.4.14 斜坡上涵洞的两节间错台高度不宜超出涵顶结构厚度的。撤消了坡度较大时,可加大错台高度而在低的涵顶上设挡墙的规定。
5.4.18 增添了涵洞基础应计算工后沉降及其沉降量的要求的规定。 技术质量部 2005-11-1
7 / 7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