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 (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 (2)如何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难点: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问题1: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概念的形成 问题1的探究:

具体实例1:看下面各组中两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1)A={1,2,3}, B={1,2,3,4,5} (2)A={菱形}, B={平行四边形}

1

(3)A={x|x>2}, B={x|x>1} (学生分组讨论) .......

大家分析的都很好,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从元素看集合。那么在第3组中出现了两个不等式,我们可以借助于数轴进而看到它们的关系(黑板画数轴表示集合)。

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集合如何准确的用数学语言表述呢? (1)子集的定义:

文字语言: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符号语言:AB或BA。 图形语言: B 这种图称为Venn图.

A

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0}, {正方形} {矩形},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x|-1问题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对于任意的xA,有xB;那么对于集合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它与集合A之间又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问题2探究:

具体实例2:(1)、A={x|x<-4或x>2},B={x|x<0或x>1} (2)、A={x|-1通过对实例1的探讨,大家能客观细致地分析得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了。

(2)相等关系:如果集合AB,且BA,则A=B。

(3)真子集的定义: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 ∈B,且xA,我们

 2

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问题3、集合中会不会没有任何元素呢?

具体实例3、考察下列集合. 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1)B = {x | x + 1 = 0,x ∈R}。

(1)中元素x是一个方程的解,但这个方程无解。 (4)空集的定义: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能力提升 (5)子集的性质: 一般结论: ①

2

AA.

AC.

A.

②若AB,BC,则

③A = B AB,且B5、举例应用:

例1、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并指出有几个真子集是哪些? 6、课堂小结:

(1)知识点:①子集、真子集、相等关系的概念,空集的概念。 ②子集的相关性质。

(2)方法:数形结合(如数轴、Venn图)解决有关集合问题。 7、课后作业:课本第12页习题1、1A组 5,B组 2.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