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符合(fú) 艰难(jiān) 风靡(m?) 人心惶惶( huá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演员和机器人配合得 ,用 的色彩和线条,先后勾勒出中国结、龙、凤凰、长城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还有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等体现当代中国建筑和发展成就的造型。整个表演, 有传统韵味, 有现代特色,充满科技元素堪称一场 的视听盛宴。
A.天衣无缝 浓郁 因为 所以 美轮美奂
B.美轮美奂 绚烂 既 又 天衣无缝 C.天衣无缝 绚烂 既 又 美轮美奂 D.美轮美奂 浓郁 因为 所以 天衣无缝 3.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①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一代人传下来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的。②那些有胆识、有远见、敢吃苦的人,他们的孩子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会越来越强③心态、意志、教养、价值观、生活习惯,这些怎么能说是无形的财富呢?④越是拼搏过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⑤这些父母既然明白奋斗的艰难、人生的不容易,就一定能将自己受过的苦转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学习、思考习惯,传承给孩子。⑥这种传承,...才是最好的家风 .
A.文中加点词“和”“无形”“才”分别是连词、形容词和副词:“越来越强”“生活习惯”“传承给孩子”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和补充短语。
B.选文第①句的主语是“地位”,谓语是“是”,“由上一代人传下来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的”是宾语。
C.选文第⑤句属于因果关系复句。
D.选文第③句有语病,应该改为“心态、意志、教养、价值观、生活习惯,这些怎么能不说是无形的财富呢?”
(一)阅读选文,完成第6题。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墨梅① 王冕
吾家洗砚池②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①墨梅:本诗为题画诗,水墨画的梅花。王免:元代着名画家、诗人。②洗砚池: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用来表现作者自己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已亥杂诗》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于逃出樊笼的轻松。
B.《墨梅》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C.两首诗都将“诗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炉,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两首诗均使用了比喻和用典的方法。借花自喻,表达自己高风亮节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用典指的是“落红”和“洗砚池”。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景)公曰:“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②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何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何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 ,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大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注释】①君子:与下文的“夫子”均指晏子。②婴:晏子原帑晏婴。③宗:尊崇。④商管理,征税。⑤关市:集市。⑥讥:稽査,盘问。⑦加:欺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婴闻为人臣者 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B.先君后身 忠志之志忘身于外者(《出师表》) ..C.请以从夫子齐安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D.齐安矣 死于安乐者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答案:D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何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2)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9.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断两处)(2分) 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10. 请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甲】【乙】两文都充分考虑到百姓,【甲】文在准备战争时能够深得民心的举措是 ,【乙】文中在治理国家上晏子则主张通过 、 、 等做法对百姓施行仁政。 (三) 阅读选文,请回答11——12题。(5分) 【材料一】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名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纪录片“火”了。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良渚玉琮王的目光,穿越5000年望向我们,讲述文明起源的秘密和“神之徽章”的传奇记载着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嵌绿松石甲骨说,我们此刻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笔地刻在骨头上记录文明,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宛如一封西周时期的古人发给现代中国人的信件,何尊告诉我们,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二字就已被它铭刻在身……·开口说话的国宝,让我们以崭新的方式对话历史和先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强大魅力几千年的岁月流淌而去,文物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依然如此相近。
是这种一脉相传的文化底蕴,让身为后辈的我们透过电视和手机屏幕与国宝相互凝视时,仍情不自禁地赞叹它们身上凝聚的匠心之美和智慧之光。国宝的制造者们早已托体同山阿,而他们对自身技艺与文化朴素的自信之心却能跨越时空,与今人的文化脉搏同频共振。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会说话的国宝,听得见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就在2018年全国两会前夕,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火了:在西班牙,有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对着镜头说着中文,嘴角眉间透出兴奋和快乐最近二三十年来,国际上现了持续的学汉语热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灿龙委员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的必然结果。不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求学,孔子学院也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多响应,汉语的际教育也将进入一个吏加辉煌的新时期。”王灿龙委员说,在这一进程中,汉语教学将助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这些年,更多承载着“中国精神”的表达正快速“走出去”,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有理由让世界更加期待。
《光明日报》 吴晓杰、陈慧娟
【材料三】
3月30日上午10点,数位京剧演员现身人流如织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八名手拿飞虎旗的演员在震撼的锣鼓声中登场,整齐划一地舞动手中的旗帜。随后,一位扮相惊艳的演员开始表演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天女散花》,绸带飘途、体态轻灵。平时只能在剧场欣赏的京剧,走出象牙塔,来到大众身边。
这一幕是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以“传承中国·中国很赞”为主题在首都 国际机场举行的京刷公益快闪活动。在首都机场举办快闪活动尚属首次,而以京剧为主题让国粹在国门“起飞”,更加彰显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央视网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在纪录片中,记载中国目前可见最早成熟文字的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向观众“诉说”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B。今人虽已无法理解国宝制造者的自信之心,但一脉相传的文化底蕴使其仍会赞叹国宝身上凝聚的匠心和智慧。
C.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欧洲的孔子学院多达173所,而美洲的孔子课堂数量则马当先
D.在首都机场首度举办的以京剧为主题的快闪活动可使国粹艺术走出学院和剧场,与大众更加亲近。
12.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汉语教学承载中国精神 下联: 。
(四)阅读选文,请回答13—18题。(20分)
身后的眼睛 曾平
(1)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2)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3)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4)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5)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6)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一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7)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8)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亻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9)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于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0)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1)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12)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 (13)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
(14)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5)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16)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17)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18)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19)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0)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1)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2)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3)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24)那孩子就是我。我十分清晰地记得那年我七岁。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分)
14.选文第(3)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
1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第(14)段中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
16.请分析第(11)—(18)每段内容少、篇幅短,为什么不可以合为一段?(3分)
17.选文第(22)段中母亲说“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第(23)段中孩子却认为“父母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这两句话为什么不矛盾?(3分)
18.文章第(24)段为什么交代“那孩子就是我”?而强调“我十分清晰地记得那年我七岁”有什么作用?(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