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1年第8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No.8,2011 (第13卷第8期) (Vo1.13.No.8) 粼 皮立农李素清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胄酗问题及教胄策略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教育是最好的手段。然而,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解决 办法在于:加强网络信息控制,净化网络信息内容;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影响联合的监控网络;建立网络时代高素质的道德教 育师资队伍;丰富和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1 1)08__ol39—o2 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 为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方便,为大学生的自由全面 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为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诸多有益影响 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例如,网络上的 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也就需要 教育者不仅要掌握道德理论教育的方法,也要熟练掌握网络 应用技术,能清楚地知道网络中存在那些实际的道德问题, 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抵御和防范网络危害,才能让 自由主义泛滥,个人行为无序等。总之,网络发展带来的伦 理道德问题告诉我们,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己是非常 必要的。 一受教育者产生认同感,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实际上有相当 部分道德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之不多,只能在书本上向学生 灌输理论教育而不能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社会舆论的导向欠明确。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 某种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舆论 的导向。现在社会各界对网络的宣传,主要在网络的消极方 尽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其 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还很滞后。网络道 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 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束缚,对于网络,学校 面。如因上网导致网络成瘾、荒废学业;因网恋而影响正常 交往;因网上虚假信息而受骗上当等等。没有从网络的正面 作用去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这样更不利于大学生认 只是侧重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网络道德教育却并没有受到 应有的重视。据国内学者调查,学校对于上网有规定的只有 识和使用网络。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还在起步阶段,社会各 界对网络问题持的是戒备态度,许多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都 是从网络的负面影响入手的,这就恰恰成为当前网络道德教 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22.93%;老师在课堂上从未对学生讲过网络道德的则达 36.84%;有81.93%的大学生回答说班上从未开过有关网 络道德的主题班会。这种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必须引起我 们的高度关注,我们应该逐渐认识网络道德,逐步积累网络 道德教育的经验,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第二、网络道德教育与社会既有道德教育脱节。网络作 (一)加强网络信息控制,净化网络信息内容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美国,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掌 控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 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 想和行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就必须加快网络信 息控制的研究,净化网络信息的内容。净化网络信息,有效 地对网络及网络信息进行管理,在技术层面上探索出有效的 手段,控制信息源头,过滤净化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和社会 上各种敌对势力的种种有害信息、垃圾信息及反动信息。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做到信息的正本 清源,才能解决网络管理中的难题。而且,有关网络道德、法 律法规等的实施也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所以,通过加快 发展。许多大学生把虚拟的网络社会等同于现实社会,但是 又认为网络社会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是不一样的,现实社会 中的行为要受社会规范、法律等的约束,网络中的行为是不 受约束的。这样就造成了认识上的缺失。道德教育工作者 有必要把网络道德教育和社会既有道德教育关联起来,规范 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从而约束自己 的网上行为。 第三、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脱节。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 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等的开发,是规范人们网络道 I收稿日期]201l-04-27 【第一作者】皮立农(1964一),男,赣南师范学院高级工程师。 139 第l3卷第8期 2011年8月 皮立农等: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Aug.201 I Vo1.13.No.8 德失范行为和屏蔽负面信息的有效方法。如从服务器上删 除有害文档、堵塞信息传递的渠道、开发过滤信息的软件等 都是常用的技术手段。但实际上以目前的水平,对信息的严 的教育方式已经被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 方式所取代。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指导者转变为辅导者、 咨询者。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 方式。高校要紧跟形势,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培 养德育教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要求德育工作者具有创 新意识,并尽可能地以适当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 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 道德教育工作。 (四)丰富和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格审查很难做到。这样,制定并完善网络道德法律、法规和 网络道德规范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影响联合的监控网络 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道德教育的激励和引导。 因为个体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复 杂的、艰难的内在过程,而非外在强行灌输的过程。大学生 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定型的关键成长期,社会、 学校、家庭对他们的教育都不可或缺,三者虽然分别扮演着 不同的角色,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小也各不相同。对大学 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社会、学校、家庭共同 关心大学生的成长,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使 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除了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管理制度外,还应该 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向学生传授网络道德知识,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者要观察学生的学 习、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上网行为、网络道德意识进行了解和 监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学生处于成年而未 成人的特殊年龄阶段,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这时,家庭教育决不能松懈。家长必须担负对孩子进行网络 道德教育的任务。家长首先应加强自身的网络技术素质,熟 悉网络,了解网络,尤其是对网络道德法律法规、沉溺网络的 危害等要有了解和掌握,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方法,尊重孩 子的独立人格和个性需要,对孩子的网上行为进行指导.了 解监督他们的上网规律、上网内容,并及时发现孩子的网络 不良行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有必要可以求助于学校和 网络专业管理人员的帮助。在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上,家长应该及时与学校交流沟通,并随时了解网络世界的 变化,与学校、社会达成一致,共同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整个网络世界的缝康发展。 (三)建立网络时代高素质的道德教育师资队伍 网络时代下,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必须建立一支既 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备较高的网 络信息素质的高校德育师资队伍。网络使学生心理飞快地 “早熟”,使他们更早地关心自身的状况,更早地关心社会、介 人社会。同时,因受年龄、精力、知识结构等的限制,网络使 德育工作者飞快地“老化”,把他们在某些方面推到了与学生 同一的起跑线上,教师的再教育就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大事。 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德育师资队伍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维护这种价值观、道德 观的强烈责任感,又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科技发展的 最新动态,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 播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学校应通过 各种方式组织相应的培训,并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提高教 师的网络素质。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学 习方式转变为计算,九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主 体,以个人自主的个别式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 为主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l40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着力点,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的,打破原有的思维 定势和工作程式,积极探索,丰富和发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内 容。学校除了采取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与教育,把传统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并抢占好“网络”这一教育 新阵地外,还应运用好网络这个平台。首先要运用校园网络 系统,构建网上道德教学基地。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的贯彻落实,因势利导,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创办特色网站,设置理论要览、资料查询、热点讨论、专家释 疑、心理辅导等功能,开发超文本的道德电子教材,加强理论 与现实教学相结合,促进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其次是要增 加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这一 点,西方许多国家己经做到了,如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己 开设了《互联网与网络道德》、《伦理学与网络道德学》、《道 德与网络道德》、《网络道德修养》、《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 等课程。在我国,网络道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校普遍 存在的做法是重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的传授而轻网络道 德教育的倾向。至于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 都在探索当中。因此,各高校要应对网络时代对大学生道德 教育的挑战,就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一要修订大学生《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增补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例 如北京联合大学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就增加了“加强自 身修养,建立网络文明”的专题;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了 “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的专题,帮助学生提高对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增强网络文明的意 识,自觉地将社会道德和网络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正确使用网络,不发生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二是增设专 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如开设《网络文明与道德》课程,重 点针对文明上网,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法规、网络安 全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增强 网络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从 而正确运用网络。◇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论[M].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0 2严桂泉.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考[J].教育探究,2006,(1) [责任编辑:文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