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专项 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化工XX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公司存在的主要火灾类型有:电气火灾和危化品火灾与爆炸。
图:1.1 事故类型
序号 1 2 3 事故类型 电气火灾 危险化学品火灾与爆炸 其他原因着火 事故原因 事故危害程度 电气装置损坏,电源线老化、短路、过载等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误操作、碰撞、明火、雷击、化学反应等 失火、人为纵火等 人员伤亡,厂房损坏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
剧毒化学品、其他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在春、夏季节。春季雨水较多,气压较低,易燃液体挥发出来的可燃气体容易积聚,遇到点火源或雷击,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夏季高温炎热,而易燃液体沸点和闪点较低,在高温炎热天气下易燃液体容易气化挥发,遇到点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炎热夏天如未采取有效隔热降温措施,遇有泄露,将可能很快产生大量可燃蒸汽,遇有火源,可迅速回燃,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稀释剂、天那水、油漆、三氯乙烯等易燃危险化学品仓库内进行分装,也将会可能会产生可燃气体的聚集,天气越炎热挥发的可燃蒸汽将会越多,遇有明火将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公司主要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部位是使用天那水、油漆的生产车间、危化品仓库、办公楼等。现有危险化学品仓库4间,分别用于储存腐蚀品、易燃液体、氧化剂、剧毒品仓库、酸、碱仓库,如使用不当或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发生泄漏事故,发现不与时或处置不当时,遇可燃、易燃物品、氧化剂、明火、高温等将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各类危险化学品混存混放产生化学反应,将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电器、动火作业和其它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因为秋、冬季节风干物燥,可燃物质遇火源后很容易产生火灾爆炸事故。电气火灾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几种途径有,生产车间内各类
用电设备,如保养不到位、电阻不符合要求、电源线老化等原因,会引发电气火灾。防雷设施出现故障也可能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司办公室内配备电脑、空调、复印机等如使用不当、电源线老化等各种原因,很可能会引发电气火灾事故。 1.3危险程度分析
剧毒化学品火灾和爆炸事故
本厂储存和使用氰化钾、氰化金钾、氰化银钾、氰化钠、氰化亚铜、氰化锌等剧毒化学品,这些剧毒化学品与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酸或酸雾/遇水或水蒸汽会产生易燃气体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其他危险化学品火灾和爆炸事故
本厂储存和使用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硫酸遇H发泡剂、易燃物或有机物会引起燃烧发生火灾或爆炸,盐酸遇酸或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发生火灾,硝酸与还原剂接触或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发生火灾或爆炸,互为禁忌化学品如强酸与强碱发生剧烈反应,均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本厂储存和使用氨水,氨水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本厂储存和使用天那水、油漆等其他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操作不当或通风不良,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超量,遇明火、高热或电器火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
由于线路连接不正确或操作过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电所设备和线路因绝缘老化、超负荷、受潮、化学腐蚀或机械磨损,导致绝缘强度降低或损坏,有可能形成短路或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以致产生电火花或高温,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建筑物未安装防雷设施或防雷设计规X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当
雷击建筑物、电力设备或线路时,会产生雷电过电压,在雷电波与的X围内产生火源,引发火灾。
另外,人体穿着化纤衣服,在活动过程中也会产生静电,或静电不能与时导除,积聚到一定程度而发生静电火花,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动火作业火灾和爆炸事故
在车间和仓库等禁火区内从事电焊、氧焊、打磨切割等动火作业,若没有通过作业经过审批,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其它火灾和爆炸事故
在车间和仓库等禁火区内违章使用大功率发热电器、使用明火、吸烟等,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4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4.1 事故预防措施
目前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开展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季节检查、专项检查、重点部位检查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把各种形式的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时整改事故隐患。把着眼点放在整改安全隐患,改进安全工作上来,落实定时、定人、定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2)减少危险化学品存量,尽量做到少用少购,尽量寻求替代品。 3)杜绝仓库外存在的引火源如明火、静电火花、电气火花、冲击摩擦热等。该区域禁止任何动火作业。
4)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采取隔热降温措施,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仪、温湿度计、防爆机械通排风装置等安全措施。 5)严格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严禁混存混放,严禁在仓库内分装,严禁使用铁质开通工具等。危险化学品仓库达到整体防爆要求
等。
1) 建立兼职应急队伍,经常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应急能力;
2) 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3) 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设置明显安全指示标志; 4) 在危险要害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 不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工作;
6) 保持作业场所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物品摆放整齐,道路通畅;
7)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机泵设备转动部位要保持清洁,防止因摩擦引起杂物等燃烧;
8) 加强电气管理,对电气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发现电气设备绝缘不良与线路绝缘老化,要与时更换电气设备、线路; 9) 加强安全设施、设备检测检验工作,对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10)有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场所严禁动火用火;
11)严格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管理,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储存,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防震动、撞击、重压、倒置; 1.4.2 应急措施
(1)发现包装物出现异常时,应迅速移至厂区内相对安全的区域,采取措施与时处理。
(2)发现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尽快将泄漏的物料进行收容处理。使用干沙等围堵、覆盖时,使用木铲,严禁使用铁铲,禁止着带有铁钉的鞋子进入现场。危险废弃物严禁放在太阳下暴
晒,应与时交由环保公司进行处理。
(3)一旦发生火险,发现者立即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材迅速扑灭,同时大声呼叫,使周围的人员迅速赶来灭火,并将火险情况立即向车间负责人、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中的优先原则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架构图
总 指 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安全主任 指挥部成员:各部门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
3.2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小组成员与职责:
灭 火 救 援 组 现 场 警 戒 组 应 急 疏 散 组 应 急 抢 修 组 医 疗 救 护 组 环 境 监 测 组 .1XX市松岗森瑞工业园子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为总经理,副总指挥为安全主任。
指挥部成员由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办公室人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
.2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应急总指挥职责:
全面负责应急状态下公司区域内的一切应急响应活动,应急期间的办公地点为公司前门保安值班室。
1)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发布进入应急状态的命令;
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决策场内的重大应急行动与确定应急方案;
3)负责对媒体发布消息,接受采访; 4)保证现场和企业外部人员的安全; 5)宣布场内应急状态的终止;
6)在应急状态终止后,领导场内组织的恢复工作。 应急副总指挥职责: 由公司安全主任担任。
1)协助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3)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替总指挥履行职责;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现场临时指挥员:
由安全管理人员或部门负责人担任,紧急情况下,可由当班级
别较高的人员临时担任,履行部分职责,直到有更高职位的人员来替代。
1) 负责履行紧急应变计划;
2) 确保备有一支已接受训练的兼职紧急应变队伍;
3) 了解应急预案相关内容,熟悉应急方案启动程序和现场处置注意事项。
4) 确保备有能够接受训练的后备人员;
5) 参与紧急事故演习方案的制定、演练,提出合理建议; 6) 确保备有性能良好的灭火器或应急设备;
7) 确保备有最新的紧急应变队伍、和最快的联络方式; 8)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9)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有效执行; 10)控制紧急情况。 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和部门组成与职责: .1 组成部门:
由总经理室、保卫部,行政部、生产部、财务部组成。共分为7个应急救援小组,分别为灭火救援组、现场警戒组、应急疏散组、应急抢修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 .2 职责
灭火救援组职责:××× 组长,履行如下职责:
1)对公司关键要害部位以与其他重点防火部门,要制定灭火抢险方案,为事故与灾害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2)当在公司X围内发生灾情时,佩戴好相关的劳保用品进行灭火等应急行动。
3)火场上加强火情侦查,查清燃烧物质、性质X围与火灾类型;了
解火势情况,查清是否有人受大火围困,与时抢救伤员。
4)当火势较大公司灭火组没有能力扑灭,应立即向街道消防队请求支援,并配合消防队一起灭火。
现场警戒组职责:由××× 组长,履行如下职责:
1)负责受理火警和接警情况,对受灾部门、燃烧物质、做好火灾记录,并与时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2)负责组织对事故与灾害现场的保卫工作,设置警戒线,维持现场交通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事故与灾害现场治安巡逻,保护事故现场,制止各类破坏活动,控制嫌疑人员。
4)出现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有可能发生重大火灾爆炸或人员中毒时,根据指挥部的指令,通知人员立即撤离现场。易燃易爆物品泄漏时禁止在警戒区X围内使用手机、对讲机、 。
5)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交通管制或其他限制人员出入等措施。 应急疏散组职责:××× 组长,履行如下职责:
1)主要负责引导员工进行安全疏散,疏散到公司指定的安全地点集合。
2)負責确认火场无人員滯留或受伤(含公司职员、外访人员等)。 3)在人员疏散集合后,督促各部门管理人员清点本部门人数,负责清点办公室人数和外来人员人数,并汇总,报总指挥。 应急抢修组职责:××× 组长,履行如下职责:
1)负责组织成立现场抢修队伍,配备好抢修各种工具,做好抢修准备。
2)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命令,对危险部位与关键设施进行抢险。
3) 负责组织对发生灾害的装置和设施进行抢救,努力减少事故与灾害损失。
4) 协助组织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对发生灾害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迅速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医疗救护组职责:××× 组长,履行如下职责:
1)协助抢修人员将受伤人员带离事故现场,负责对其进行简单现场救护。
2)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统计,登记。
3) 协助医疗机构人员将伤员送至医院,并跟踪后续伤员治疗、康复等工作。
环境监测组:××× 组长,履行如下职责:
1、负责确定污染区域X围、提出控制污染扩散的技术方案,负责事故现场环境危害程度的确定,对事故现场实施监控评估并指导事故现场洗消工作。 四.预防和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公司对电镀车间、化学品仓等容易着火的危险部位进行严格管理,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保安每天对以上重点部位进行安全巡查,公司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公司值班室人员24小时值班,有应急报警 (00000160转000、1890000000)随时可向外报警。报警 主要为110、120。 4.2 预警行动 预警条件
.1当发现生产车间或危险化学品仓库容器等出现裂缝,出现大量化学品泄漏,车间、仓库发生火警,发生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爆炸、发生其他事故无法控制,事故可能扩大时。
4.2.1.2当发现危险化学品仓库、生产车间、仓库浓度很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时。
.3办公室、宿舍出现初起火情或烟雾时。
.4 当厂区发生任何非计划性的高温、烟雾、燃烧时。
.5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发生报警、车间火灾报警器发生报警、监控画面看到火苗或者烟雾时。 预警发布方法和程序
火灾发现者应根据火势判断采取适当的报警方式,如已发现浓烟应立即拨打公司内部报警 , 报警时应沉着冷静,向接警人详细提供火灾的准确位置、什么物质着火、有无人员受伤、目前火情火势情况等相关信息。同时在车间内大声呼叫,告知周围人员迅速撤离,并打破警铃报警。如果火情较小,可一边呼叫,一边就近使用灭火器扑灭初期小火灾 。如果是向消防部门报警还应报告起火单位的准确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门的指示通知人员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导消防车进入。 接警人员将事故情况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与指挥部其他相关人员。并提出可能的应急响应级别。当指挥部接到事故可能的报告后,应立即通过 、人工传递等方式向车间内所有员工发出警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并视危险危害X围扩大情况,确定组织疏散周围作业人员。车间负责人认为事故有可能超出本车间处置能力或事故的影响已经超出本车间时,与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请求上级采取预警行动,并提出扩大应急预案级别建议。 五.信息报告与处置 5.1报警程序 现场发现事故人员 事故发生 内部报警 84000060转806、1800000000 事故部门主要负责人、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 启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通知外部机构 应急状态宣布 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 与其相关成员 总经理 5.2报警方式
现场发现事故人员可以通过 /对讲机/击碎现场设置的消防按钮玻璃等进行报警。 5.3联络方式
(1)24小时报警 :保安室(值班 :8400000转806) 5.4信息报告:
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根据事故大小的实际情况,通过 /对讲机/消防报警按钮等向班组/车间/全公司通报事故的相关情况。 根据应急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应急救援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将事故有关情况与时上报政府安监部门,如有必要,应与时求助外援。 六.应急处置: 6.1应急分级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公司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二级,即一级响应(车间级)、二级响应(公司级)。 一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很小的火灾,就近使用灭火器等器材即可以扑灭,未威胁车间人员人身安全的事故时,由现场负责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程序,现场人员按相关的现场处置方案如《生产场所火灾、爆炸现场处
置方案》、《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办公场所火灾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现场负责人在处置事故的同时,应将事故情况向所属负责人报告。 二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一般火灾,已威胁到相关人员安全,需要公司相关人员应急时,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程序,即由公司负责人启动本专项预案/综合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扩大响应
当发生较大火灾,现场无法控制,可能会影响邻近的车间/公司时,或已有人员受伤,容器、设备有爆炸危险的事故时,由相关负责人请求扩大应急响应,向社会专业队伍求援。 6.2 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按照事故或可能发生的事故划分二级响应。当生产事故的事态无法有效控制时,应按照有关程序向上一级应急机构请求扩大应急响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行动响应程序见下图: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行动响应程序图
应急指挥
.1 当发生一级应急响应事件时,由车间现场主要管理人员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 当发生二级应急响应事件时,由公司应急指挥人员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后,交由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公司应急总指挥根据现场控制情况,决定是否再扩大应急救援X围,是否向社会应急组织求援。在公司应急救援人员未到达现场前,先有车间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行动
事故发生后,所在车间、仓库、办公室人员的所有人力和应急物资均应服从应急指挥部的调动。当危险源目标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可利用目标周围的消防器材、个体防护的设备与器材等进行灭火和个体防护,然后进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有人员受伤需送往医院时,可立即向公司请求车辆支援。 6.3应急处置
不同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处置方式不同,具体处置方法请查看各
自现场处置方案。抢险人员如发现发生有重大事故的可能,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并自行尽可能向事故发生点的上风方向迅速撤离,或得到指挥部指令后有序迅速撤离。
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事故现场再报告。 .1事故已经失控。
.2个体防护装备已经损坏,危与到自身生命安全。 .3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危与到自身生命安全。
发生下列情况,指挥部必须下达让应急救援、抢险队员撤离的命令。 .1事故已经失控。
.2应急救援、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危与生命安全时。 .3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危与应急救援、抢险人员生命安全时。 事故发生后,经过紧X的应急抢险,眼看事态仍不能有效控制,火情越来越大,或爆炸不可避免时,各级指挥员应马上下令撤出应急救援人员,避免人员伤亡,然后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抢险措施。 应急总指挥在得知火场的情况以后,必须立即作出是否进行应急疏散和进行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疏散的命令,并尽快传达给疏散区域疏散小组人员。 撤离时人员的清单
人员撤出在安全地点集合后,由车间负责人清点事发时正在现场的人员,看是否已全部撤出。若人员未能全部撤出,则应马上组织进行救援。应急人员在进行应急救援时不仅要佩戴好相关的防护用品,还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采取合适的处置措施,具体处置方法以与注意事项可查看各自现场处置方案。 撤离程序
指挥部随时向邻近的车间/公司通报事故危害X围扩展情况。当事故危与邻近的车间/公司时,由应急现场指挥向邻近的车间/公司发送警报。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直接联系邻近的车间/公司负责人,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接到疏散命令后,各区域疏散小组成员应立即携带手电筒或应急照明灯,组织、引导、帮组区域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集中,并对人员进行清点,而后对每个车间、房间认真检查,确认无人后,锁上房门,并做好记号。 撤离方式
主要是通过步行方式按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危险区域到公司划定紧急疏散地点。各区域疏散小组成员沉着冷静,按照话筒指示的疏散次序引导区域人员有序的从安全出口疏散,对受伤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提供帮助,到达安全地点时要注意清点人数。接到疏散指令后,应通过话筒向疏散区域人员发出应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顺序:着火房间、着火层、着火上层、着火逐上层、着火层下层(如火灾有向下蔓延趋势再考虑疏散着火层下层,逐下层),并指导疏散区域人员疏散路线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让不需疏散或未到疏散顺序的区域人员保持镇定。 撤离的注意事项
疏散区域外部疏散小组成员应打开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碍物,携带应急照明设备指引疏散方向。 撤离时注意避免争先恐后,拥堵无序,要相互兼顾照应,尽可能向事故发生点的上风方向迅速撤离;明确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6.4 应急行动优先级
应急救援行动按照以下顺序优先进行 (1)疏散、抢救人员 (2)控制事故事态、程度 (3)抢救重要设备 6.5 处置措施
应急人员在进行应急救援时不仅要佩戴好相关的防护用品,还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与现场火灾的现场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着火、爆炸处置措施: 1)立即切断有关电源,移走周围可燃物。
2)正确选用灭火器材,灭火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至少2人一组,不允许单独行动。
3)使用干粉、消防栓。
4)火源扑灭后,应立即知会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5)如果无法控制火灾,应立即报给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电气火灾处置措施: 1)切断电源开关
2)使用ABC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在确保火灾现场已断电的情况下,启动消防栓喷水; 危险区的隔离:
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分方式,是根据事故评估级别进行确定的。
1)如果是一级响应事故,仅仅对厂内事故现场进行相应X围的隔离,从而进行处理。
2)如果是二级响应事故,则对全场进行隔离,但不对外围道路等市政设施进行隔离。
3)如果是扩大响应事故,需对整个工厂外围进行隔离,并对相应的涉与到的交通道路进行隔离,防止第三方误入。 现场隔离的方法:
1) 利用警示带,警戒带对现场进行临时性隔离。如有可能,
在隔离区域周围标明隔离区域内危险物质说明,以与注意事项和未经允许严禁进入等提示牌,从而避免第三方人员的误入。
2) 派数名保安人员在隔离区域外担负起疏散外来围观人群的
任务,进行人工隔离疏散。
事故现场周围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1)一般对事故现场周围区域的道路进行隔离,说明事故现场
情况很严重,所以公司将会安排人员在被隔离的道路处对行驶到此的汽车进行人工疏导。
或是利用外部消防人员的道路指示标志在被隔离的道路处进行提示疏导。
相关的现场处置方案:
公司对危险性较大的具体的装置/场所/设施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有关现场处置方案如下: 1)生产场所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2)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3)办公场所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7.1 应急物质与装备类型1)消防干沙 2)灭火器/消防栓 3) 应急备用发电机/手电筒
4)防毒口罩/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鞋/防护
围裙/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具体请见综合应急预案附件12-3 7.2 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应急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鞋/防护围裙/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手电筒/雨衣等由公司采购部统一采购、保管,定点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由专人每个月检查一次,确保处于有效状态。
自动消防灭火系统/应急发电机/监控系统等应急设施由有资质的消防公司维护保养,确保处于有效状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