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制作班级课程表第1课建⽴班级课程表教材分析:
与⽂字表达相⽐,表格对信息的表达更加清楚、直观,并且表述更⽅便、规范。因此,制作表格是⼩学⽣需要掌握的⼀项基本技能。本课主要让学⽣知道表格的组成,学会设计表格,掌握制作表格的基本⽅法。学情分析:
学⽣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对Word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熟练地使⽤⼯具栏中的部分⼯具。但是,部分学⽣可能分不清楚“⾏”、“列”、“单元格”的含义,应让他们多尝试。教学⽬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及单元格的概念,认识⾏与列的区别。(2)了解表格的制作过程。(3)学会插⼊简单的表格。
(4)学会使⽤复制、粘贴在表格中快速输⼊⽂字。【过程与⽅法】
能够运⽤所学的知识联系⽣活实际,制作班级课程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动⼿操作的能⼒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1】表格相关概念的理解。【2】插⼊表格。教学难点:插⼊表格。教法与学法:1、教法
本课主要采⽤任务驱动的⽅法进⾏教学。2、学法
本课的学法主要有⾃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思想是:⾸先,通过⼀个有趣的⽐赛,得出表格相对于⽂字的优点;然后让学⽣找出⾝边的表格,引出本课的课题;接着,教师简单地介绍表格的要素,在演⽰完表格制作的步骤后,让学⽣参照教材⾃主学习;最后,通过竞赛形式开展⼩组合作与交流,完成班级课程表的制作。教学策略与⼿段:
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师教与学⽣学。学⽣⾃主探究、讨论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进⾏指导。
教学准备:1、学⽣的学习要求
学⽣需要掌握⼀种汉字输⼊法,熟悉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2、教师的教学准备
(1)准备两种形式的数据资料:⼀份⽂字形式,⼀份表格形式。(2)搜集⼀些常见的表格。(3)准备⼀份设计精美的课程表。3、教学硬件环境的准备
多媒体⽹络电脑教室,电脑安装有Word 2003软件。课时:1课时
第2课编辑班级课程表教材分析:
本课是利⽤Word软件,对建⽴的课程表进⾏进⼀步的编辑,如插⼊⾏(列),删除⾏(列),合理设置单元格⽂字对齐⽅式等。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知道在实际应⽤中还需要对表格进⾏各种编辑调整,使课程表越来越美观、实⽤。学情分析:
较上节课相⽐,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减少,没有繁琐地输⼊内容,但操作技能部分有所增加,如单元格的选择与合并等。由于上节课有了⼀定的表格操作基础(如光标的移动),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来说不管是时间上还是操作技能上,都不会有⼤的障碍。教学⽬标:【知识与技能】
【1】会在指定的⾏、列相应位置插⼊新的空⽩⾏、列,会删除⾏、列。【2】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法。【3】掌握单元格⽂字的对齐⽅法。【过程与⽅法】
【1】通过对⾏列和单元格的选择的认识,理解表格选择与⽂字选择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对空⾏的插⼊的学习,理解表格中⾏、列的删除和增加的多种⽅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步认识表格的作⽤和优势,激发编辑表格时的热情。【2】通过编辑表格,培养对表格的审美。教学重点:
【1】插⼊和删除⾏、列。【2】合并单元格。【3】对齐表格⽂字。教学难点:
使⽤不同的⽅法选择⾏、列、单元格和整个表格。设计思想:
在导⼊部分,通过对⽐编辑前后的表格,激发学⽣对课程表进⾏编辑的热情,再根据表格对⽐后的新需求,引导学⽣对课程表进⾏适当的编辑。导⼊新课后,引导学⽣思考在什么地⽅插⼊“午休”⾏,如何插⼊。同样,在插⼊空⾏后,再次引导学⽣思考合并前要先操作什么,这种引导主要是引发学⽣对旧知(⽂字选择)的思考,类⽐表格操作也应该是“先选择后操作”。除通过启发引导学⽣正确思考外,还多次让学⽣尝试⽤不同的⽅法进⾏表格的选择,培养学⽣的发散性思维。教学策略与⼿段:
本节课主要是以编辑后的课程表为线索,采⽤“任务驱动+⾃主尝试”的⽅法组织教学。对于选择⾏、列、表格等多种选择⽅式的处理上,主要是引导学⽣对⽐已学的知识,在类⽐的基础上再尝试操作并形成新的操作技能。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编辑完成的课程表,制作课件。2、学⽣准备:Word的基本操作,会快速移动光标等。课时:1课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