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松线小卷蛾生物学特征观察初报

松线小卷蛾生物学特征观察初报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25卷第1期               甘肃林业科技

2000年3月       JournalofGansu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25No.1Vol

Mar.2000

  文章编号:100620960(2000)0120036201

松线小卷蛾生物学特征观察初报

卜万贵

(临夏州太子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总场,甘肃和政 731200)

Ξ

摘要:观察记载了松线小卷蛾在太子山林区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认为:其主要为害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气候是主导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松线小卷蛾;太子山林区;生活史;生活习性中图分类号:S763142011    文献标识码:B  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grisecana)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线小卷蛾属,是太子山林区1997年新发现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在发现该虫的当年,就有华北落叶松受害成灾面积33hm2,并有迅速蔓延加重的趋势。为此,笔者从1997年开始对该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分布

该虫在国内原分布在阿尔泰林区、天山东部林区以及河北省围场县,在甘肃尚属首次发现。该虫在林分内呈块状分布。2 发生与危害

该虫自1997年5月在太子山林区开始发生后,以槐山子苗圃为中心,向东西两旁逐渐蔓延,发生面积现已有133hm2。

该虫主要取食华北落叶松新叶。在为害严重地段,林木针叶全部被吃光,造成秃梢光杆,远看一片枯黄,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量。3 形态特征311 成虫

体长9~11mm,翅展19~21mm。体色灰色至深褐色。触角丝状。前翅基部深褐色,并有2条深褐色带纹;后翅颜色较前翅淡。312 卵

扁平,椭园形。长约015mm,宽约014

Ξ收稿日期:1999208226

mm。灰白色,数粒一块成小片状。313 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体长4~5mm,2龄幼虫长8~9mm,3龄幼虫长9~13mm,4龄幼虫长14~16mm。老熟时,虫体灰褐色,略带绿色。头、前胸背板、肛片、毛瘤和胸足均为棕黑色。314 蛹

体长8~10mm,棕色,有光泽。在第2~7腹节背面各有2列刺突,但8、9节各有1列。有短的臀棘9~11根。4 生活史

太子山林区海拔在2200~4600m之间(该虫发生地海拔2200~2400m),年平均气温5℃以下,≥10℃有效积温2400℃。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短枝鳞片下越冬。第2年5月上旬在落叶松绽叶时开始孵化,5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期从5月上旬到6月中旬约1个半月;蛹期从6月上旬开始,到7月中旬约1个半月。6月下旬,蛹开始羽化为成虫,7月中旬为盛期,到下旬基本结束。

5 生活习性

卵孵化后,初孵幼虫首先钻入刚绽放的幼

(下转第51页)

第1期            朱岩峰等:低产核桃改造技术研究              51

表3 人工辅助授粉对核桃座果率的影响处理

花序座果座果与CK率󰃗%比值%

15315150151391110010

花朵座果

座果与CK率󰃗%比值󰃗%

6018331611357173315311501433133173717

10010

抖授花粉611733

喷花粉营养液601533喷花粉水悬浮液551933

4012CK

作、刨树盘、整形修剪等常规管理外,还应将人

工辅助授粉、疏雄、根外追肥及覆草等多项技术措施,作为核桃树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的重要措施予以推广。

2)叶面喷布植物动力2003、多效唑、稀土等生长调节剂(微肥),具有成本低、效果明显等优点。因此,在核桃园管理中,应重视促花保果新技术的应用。

3)对核桃低产园采用抖授花粉及喷花粉水营养液的方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对提高座果率作用很大,可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注:表中数据均为1996~1998年3月调查的平均值;   33为0101极显著水平,3为0105显著水平。

4 小结

1)根据我区气候干旱、核桃林肥力普遍不

足,且多系实生繁殖的现状,除应重视施肥、间

(上接第35页)

树种时,把小叶杨作为首选树种;建立各自的种苗繁育基地,生产合格的良种壮苗;合理规划,持续发展,有步骤地提高小叶杨在造林面积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树木志第2卷[M].北

[2] 安定国,赵晓翠1白龙江林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1见:尹祚栋,赫卓峰,主编1白龙江、洮河林区综合考察论文集[C]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491

[3]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林局州林业志编委会1甘南

藏族自治州林业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13861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1970219721

(上接第36页)

嫩叶簇内,吐丝将新叶粘缀成桶状虫巢,潜伏峰,并开始羽化。羽化时,成虫钻出地面时将蛹

羽化后稍静伏一会即其中蛀食、脱皮、生长,一直到3龄幼虫。4龄壳带出并脱落在地表上。

后,幼虫将头探出巢外,先将巢口的叶尖吃掉飞入空中飞舞翩跹,几小时后开始配对交尾。或咬断,然后钻出巢外在枝条上自由活动和取雌虫交尾后即静伏于树皮裂缝中或短枝上,2食,这时虫体的颜色由1、2龄时的浅绿色逐渐~3d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树冠阳面的中下

~5粒成一块,每雌蛾可产卵数十加深变成灰褐色。幼虫在取食过程中不断吐部,一般每3

丝,将断叶碎渣和虫粪粘结在枝梢上,致使树处近百粒之多。经调查,雌雄性比为113∶

林中丝网纵横,树枝上虫粪累累。到为害后期,110。

该虫喜光和暖热气候,对林木的危害阳坡被害林木的针叶被大部分或全部取食和咬断

重于阴坡,林缘重于林内,山底重于山顶,纯林掉落,变成光杆秃梢。

气候是主导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为害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到6重于混交林。

主要因子,若在幼虫期发生连绵阴雨或低温天

月上旬未期,老熟幼虫纷纷吐丝坠地,钻入树

气,雨水冲涮和低温冻伤会使大量幼虫死亡,

干基部周围的枯叶层至浅表土层内准备化蛹,

对林木的危害相对较轻。但在正常的暖春年份

化蛹前,先吐丝将枯叶或细土粒等物粘成核状里,幼虫自然死亡率一般为6%~8%,蛹期自蛹室,2~4d后化为蛹,6月中旬达到化蛹高然死亡率为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