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防水做法
底板防水常规做法
底板防水工艺流程
基面处理→涂布基层处理剂→细部增强→铺贴卷材→接缝处理→保护层。
垫层施工
分区分块施工,避免基底暴露时间长。
二次收光,打磨机磨光。
基层处理、胎膜抹灰、倒角
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
涂刷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
涂刷基层处理剂之前将基层清理干净,涂刷时要求均匀,不露底。
附加层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
建议电梯井、积水坑斜面的防水卷材采用带有砂粒的,以便于防水保护层的施工。
工艺说明:
平面阴阳角、三面阴阳角附加层卷材按上图所示形状的下料和裁剪。附加层卷材铺贴时,不要拉紧,要自然松铺,无皱折即可。
甩茬
从底板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保护墙的接触部位,采用空铺法施工。2层卷材接搓部位甩出搭接长度300mm、500mm,顶端临时用石灰砂浆砌四皮砖固定。待外墙外贴防水卷材时,分层错茬接缝。
桩头防水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桩头顶面和侧面祼露处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延伸至结构底板垫层150mm处;桩头周围300mm范围内应抺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
结构底板防水层应做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上并延伸至桩头侧壁,其与桩头侧壁接缝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桩头的受力钢筋根部应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桩头防水节点
施工现场实例
施工要点:
(1)桩顶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并应清洗干净。
(2)桩头顶面和侧面祼露处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延伸至结构底板垫层150mm处。
(3)桩头周围300mm范围内应抺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
(4)结构底板防水层应做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上并延伸至桩头侧壁,其与桩头侧壁接缝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5)桩头的受力钢筋根部应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
预留槽口应采用相应规格塑料条预埋抽条而成;预留槽口、钢筋出桩头部分橡胶膨胀止水条、嵌槽防水油膏等应进行专项工序检查;水泥基渗透结晶涂刷的防水涂层涂刷范围应按图示要求,厚度应≥1.5㎜。
防水卷材大面积铺贴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工艺说明:
(1)卷材施工时,采用汽油喷灯或专用火焰喷枪直接加热基层与卷材交接处,应在卷材的沥青刚刚熔化时进行滚动铺设,用力应均匀、不窝气。
(2)随时注意卷材的平整顺直和搭接的宽度,其后跟随一人用棉纱团等从中间向两边抹压卷材,排出卷材下面的空气,并用刮刀将溢出的热熔胶刮压接边缝,另一人用压辊压实卷材,使之粘结牢固,表面平展,无皱折现象。
热熔法施工工艺
热熔标准:沥青浆外漏为准
现场拉扒试验
层粘接标准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厚度的90%。
检验方法:用针测法检查。
条文说明:将原规范的不得小于设计厚度80%提高到90%。建议按每处10㎡抽取5个点,两点间距不小于2.0m,计算5点的平均值并报告最小值。
JS复合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防水保护层
底板抗渗混凝土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1)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其实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适当时间,一般混凝土初凝前1h振捣效果最佳。
(2)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有很多优点,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或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的用量,而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防渗性,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产生的裂纹和细缝。据有关实验表明,二次振捣,可使钢筋握裹力增加1/3,28d强度增加10%~15%,在保持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用量15%左右。
后浇带、加强带部位,在垫层上作预留沉渣沟或槽。
筏板后浇带防水节点
施工要点:
(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
(2)后浇带中间安装止水钢板。
(3)浇带两侧的接缝表面应先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4)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地下室底板要给予合理养护时间,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覆盖、浇水、养水、内部降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