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旧时关中风情探赏——住宅建筑

旧时关中风情探赏——住宅建筑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风土人情・ 起,是因为有“早离”之嫌。 众多的庄院住宅聚集起来便成为村落,称为村庄或 村子,形成一个有统一组织的自然村。过去有的地方把 村子像小城一样围起来,形成一个村堡,称为堡子。如果 有一户两户把房子盖在了村子外边,并与村予多少有些 距离,但却归属于这个村子,便被称为“独庄”或者“吊 庄”。吊庄是针对一个村而言的,是归属于这个村但又不 在一起,就像现在所说的大城市和卫星城一样的关系。 厦房——厦房多为一个庄院中与正房坐向相丁的 单面房,穷人家盖不起大房也盖厦房作为正房。厦房是 单檐房,前檐墙低,后檐墙高,屋顶的水是单面向前 流。厦房通常只用一路丈椽,也有用一路丈二或丈三椽 关中地区过去的住宅大体以瓦房建筑为主,兼有以 的,所以入深很浅,一般只有八尺,丈三椽的入深也不 陕北地区为代表的窑洞类,以陕南山区为代表的草房、 超过一丈。厦房多为两间,门和窗都开在前檐墙上,后 石板房类。瓦房住宅作为主体住宅遍及关中各地,主要 檐墙不开门窗。也有把厦房盖成三间或一间的,如果是 分布在渭河两岸的平川、阶地和平缓的台原上;作为辅 两间厦房,只须一个“小担子”支撑腰檩,三间则要两个 助性的窑洞式住宅主要分部在上述地区的沟壑崖畔;草 “小担子”;而一间厦房就不需要小担子和其他支撑木, 房、石板房过去只存在于关中地区的秦岭北麓山区,现 只需把檩条架在两侧的土墙上即可,称之为“土驮木”, 在也很少见了。关中人从古到今对住房特别重视,一代 这是实在盖不起房的穷人们最简陋的住房了。两问厦 人一生中的两件大事就是娶媳妇和盖房子。盖房前往往 房的住户通常是在上首一间内盘一土炕,锅灶与炕相 要作数年的筹备,还要请阴阳先生看宅基,“破土”、“破 连,挨着灶火的是案板,下首一间放箱式柜、米面缸 木”要择吉日,上梁时要敬祖先、敬天地、敬鲁班,移住新 等。若是三间,多按一明一暗的格局安排,暗间可另作 房时要放炮“移火”,敬灶神、待客“烘房”。住房大都是土 一个小房子使用。 木结构,墙的下部用焦胡基砌墙裙,名目“溅水”。无论大 庵间房——庵间房是一种一脊两坡、两面流水、前 小各式房顶都是一色的小青瓦苫面,故通称瓦房。本节 后檐坡相等的小型“正房”,过去盖不起大房的人们普遍 试图通过对这一特色的点滴探讨,反映出关中农村的传 住这种庵间房。庵间房的前后檐墙高低相等,前后檐通 统住宅习惯和住宅文化。 常各使一路丈椽,其入深要比厦房多一倍,但比大房却 庄子、吊庄子——过去农村住宅都是单家独户,前 要小得多。“庵问房”一般都是三间,可以按照“正房”的 后圈有围墙的称庄院,没有围墙,但只要属于房屋范围 顺座格局安排,大门在前檐墙正中间开,两边两间各开 内相连的地皮,都俗称“庄子”。庄子的大小一般以房屋 一窗;后檐墙也可以开后门窗,但如果没有后院,也可以 的问数计算宽度,如说“三间庄子”、“两间庄子”等。一间 只开窗不开门。庵间房的屋架结构有脊檩、腰檩、檐檩、 房的宽度大约为一丈左右,窄一点的也有八九尺不等; 担子、筒柱,墙肚里也有连接檩条的支木,比厦房耗费得 长度可以房间或围墙计算,如有十堵围墙,加上约三间 多。如果庄基长,前面还可以和大房一样圈围墙、扎茅 房的入深,称为“十三间”或“十三堵”长的庄子。庄子的 厕、种树木,形成一个院落。所以过去不富裕的人家有这 庄向一般是坐北向南,但因受村街、道路、地形等限制, 样的庵间房也算是过得去了。 也可以改变成不同庄向,但很少有斜向的庄子。盖房时 上房——也称“正房”、“大房”。这是过去关中地区 要先挖墙基、起墙根,谓之“起庄子”。起好后一边回填浮 中等经济家庭的普遍住宅形式。大房是针对厦房和庵间 土一边夯实,再用石头砌至地表,用砖“砸垫脚”。一般砸 房而言的,大房和庵间房的外形相似,也是三间顺座建 三至五层“垫脚”后,便开始垒墙。 筑,但房屋结构复杂费事,使用木料分别比庵间房多用 对庄子的选择原则是背风向阳、排水通畅、前低后 两个顺顺、两个明柱、两个“鬼头子”、两个小驮担等。传 高、聚脉纳祥。讲究庄子的水只能向前流,不能向后泄。 统的大房后檐用一路丈三椽,前檐用两路丈椽,或一路 庄院植树要栽石榴、杏、椿、榆树等,忌栽桑树、槐树,因 丈椽,一路六尺短椽,谓之“三椽房”。这种房前檐低、后 为桑与丧谐音,槐有鬼字旁。也忌将枣树和梨树栽在一 檐高,山墙和前后檐墙里都有暗柱,和脊檩、前后腰檩、 《西安档案》 200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风土人情・ 檐檩、担子、顺顺等相铆接,其入深要比庵间房大得多, 于厢房和门房之间,与上房、门房互相平行。正因为厅房 内部可扎垒成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还可分为多室,按 所处的中间地位和均衡作用,所以厅房的结构形式也要 过去要求,基本上可容两三代人居住。大房只有在前面 显得均衡沉稳,它既不同于上房,也不同于门房,而是前 盖起厦房或其他房屋后,才能被称为“上房”或者“正 后檐坡的长短和前后檐墙的高低都相等的“四椽房”。厅 房”,因为上房或正房都是相对应下房、厢房的情况下的 房一般用作接待客人的客厅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可以 称法。 扎成一明两暗或一明一暗的小问,用来住人或储藏东 “三合头”、“四合院”——“三合头”是过去中等小康 西,或用作陈列古玩字画等。如果有家人去世,厅房也是 之家的标准住宅。它是由大房和厦房组合起来的封闭式 停灵和祭奠死人的地方。有的人家还在厅房后门口内置 单庄独院。完整的“三合头”是在大房前面两侧,各盖一 一屏风,这样从门房或门外就不能直接洞悉院庭内人们 座与大房相丁的厦房,再在两座厦房的外侧修一座与大 的活动,行人皆从屏风的两侧绕行进出。而门房由于处 房的大门直对应的门楼,两座厦房对峙相向而踞,中间 于大门口,大多用作饲养牲口和用作磨房、粉房。像这样 是一个小庭院。这种由三面房屋围起来的庄院就称为 有门房、厅房、厢房、上房的庄子被称为“四进”庄子,也 “三合头”,如果只有一侧厦房,就叫“半个三合头”。 于厦房之外,再盖一座与正房相对应的门房,形成一个 称为“全庄子”,像这样的庄子,只能是很富有的家庭才 门楼——门楼是建在庄户外面、镶嵌和保护大门的 “四合院”也称“四合头”,是在“三合头”的基础上, 能达到。 四面建筑完整闭合的院落,称之为“四合院”。也只有在 建筑物。是整个庄院最外面一个最注II的标志性建筑, 形成“四合院”的格局后,这时的厦房因为处于两座顺座 所以门楼虽然不是正式住宅,却仍被人们倍加重视。 建筑的两厢,故又被称为“厢厦”,或称“厢房”。过去像这 样的“四合头”之家,已经是较殷实的家庭了。 门楼由门基、门柱墙、门楣、门楼脊顶构成。门基用 青砖或石料砌成,门柱墙或由土胡基垒成,用焦胡基或 门房、厅房——门房是构成一个“全庄子”和“四合 薄砖砌面,或纯用青砖砌就。大门上方用横木、或用砖箍 头”格局的最前面大门口的房屋,是这座庄院的所有人、 成顶,这样的横木也称“驮木”。“驮木”之上为门楣,门楣 畜、物的必经门户,故称为“门房”。门房和上房的大小结 有高有低,可繁可简。门楣上面为屋顶式,顶脊高耸,两 构基本相同,也是顺座庄向,前后流水。惟一不同的是前 面流水,如门房一样,也是内坡长,外坡短,呈“倒崛 檐短,后檐长,前檐高、后檐底,前檐为一路椽,后檐为两 根”。大门的上“门转”镶于棚木洞中,下“门转”嵌于石门 路椽,完全和上房相反。这种形式农村称之为“倒崛根”, 礅的凹窝。整体门楼呈柱形高耸,如同楼阁,故称门楼。 其意是与上房相顾盼,与厢房相呼应,形成四面合聚之 势,使庄院的脉气不外泄。 门楼的样式、风格、质量代表着一户人家的经济状 况和精神风貌,也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和内涵气质,所以 厅房是在“四合头”庄院中的另一种顺庄子建筑。位 往往把门楼看得像脸面一样重要。过去有的富裕户或官 插 图 : 杨 文 涛 《西安档案》 200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信息快递・ 绅人家,对一个门楼的投资甚至要超过一座房屋建筑的 牌坊、牌楼——牌楼是牌坊的俗称,其形如楼阁,故 投资。如民国时有一个民团团长、地方豪绅的一个门楼 将牌坊也称牌楼。牌坊是旧中国一种封建礼俗的代表建 就修了近一年,全是水磨青砖,精雕细刻。阁式门楣和两 筑,反映了旧中国特殊的风教文化。 侧的门柱墙,全都是各种浮雕图案,栩栩如生;门楼基座 是一色的水磨青石铺地,门礅也用青石雕成狮形,门口 两侧各雕一尊巨型青石狮兽;铁箍铆钉的黑漆大门上, 牌坊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有屋宇楼阁式 和关门楼阁式两种样式;又有两柱一门、四柱两门、八柱 四门的大小之别,均呈一字排列。牌坊用砖、木、石等材 式、二楼式、三楼式结构,上面都有一定含意的匾额刻字 系着巨大的铁环和铁栓,极为雄伟森严,这是一座典型 料建成,常见的上乘材料为磨制青石。牌坊上部有一楼 的富豪宅第的门楼。 门楼的门楣正中一般都有刻字,过去门楼上的刻字 或题字。牌坊大多修建在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园林前 大多为“耕读传家”、“紫气东来”、“白鹿呈祥”、“终南映 及主要路口。至今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一些大型牌坊,而 秀”之类的内容。当然,这只是富人家的门楼,一般人家 过去农村常见的一些小型牌坊已经很少见了。 的门楼还是比较简陋的,有的根本就没有围墙,更没有 门楼,或者只有篱笆式的门洞了。 牌坊是封建社会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旌 表节义的方式,有“功德牌坊”、“贞节牌坊”、“孝义牌坊” 窑洞——关中地区的住宅,除了瓦房外,窑洞住宅 等。昭扬和旌表的内容很多,如庙宇前的牌坊多为标榜 也较普遍。窑洞适宜修建在沟坎崖畔或黄土原上。靠沟 相应神圣功德的;祠堂前的牌坊多是纪念先贤和达官显 坡者,可就地斩坡成崖,在断崖壁上掘窑洞一孔或数孔, 贵的;园林牌坊是表达山河仰止及神脉灵气的;还有宣 前面平出一块场地,圈上围墙,即成一独家独户的窑洞 扬功绩建树的;标榜状元进士及第的;为彰扬抗击土匪 式庄院。窑洞的洞口用土胡基封垒,留出门窗。内壁可用 强暴,保土捐躯的英烈义士的等。而农村常见的旌表牌 麦草泥筋抹光刷白,看起来也很漂亮。窑洞内还可以掘 坊则多为旌表节妇孝义的,其中尤以“从一而终、至死不 小洞,作为储藏间。几孔窑洞之间也可以从内部掘洞贯 嫁、孤身守节”的“贞节牌坊”最多。这种牌坊可一人旌 通,也可以单独从外面进入。窑门的上面称为窑脑,可以 表,也可多人旌表,有的立一牌而表数百数千人,甚至有 种草保护或做些简单的建筑修饰。上面的坡地称为窑 资料记述某地一个贞烈牌坊旌表的孝贞节烈妇女竞数 背,要植草木护坡,不能垦种。 万人之多!这种贞节牌坊是旧中国妇女的辛酸记录,血 在地势平缓的厚土层地方建窑洞,还可用掘地穴的 泪见证,那一个个镌刻在牌坊上的姓氏名讳无异于一双 办法,先向地下起一漫道,达到一定深度后再向四面扩 双控诉的眼睛,诉说着那吃人的封建礼教。旧社会的妇 挖,从上到下掘出一坨四壁平正的地穴,称为“天井”。然 女常常在遭受这种社会制度残害时,便发出“不要贞节 后再从四面的崖壁上向不同方向掘洞穴,这个“天井”之 牌坊”的呼喊。到现在,农村还有一句骂那些想两头落好 内,便成为这个单家独户的小庭院了。最初用于掘挖出 这样的地下式窑洞住宅,甚至这样的一个村子,在远处 几乎看不出是一个住户和一个村子的迹象,只有走到了 跟前,才能突然发现其“庐山真面目”来。 有些地方用砖把窑洞箍起来,更为坚固好看。方法 的人说:“又想当婊子还想立牌坊”,就是根据贞节牌坊 (作者单位:蓝田县档案局) 土的漫道,也就是这户人家与外界联系的出入之路。像 的事引申下来的。 《世界名都・西安》出版 由石向鸿编著的《世界名都・西安》一书日前由 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西安城市沿革、历 很多:可以在窑洞内暗箍,也可以大开挖明箍:先从地 面向下开挖到一定的深度时,按照设计的窑洞位置,留 代都城、立都王朝、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历史 知识,西安的地理环境、物产、气候、方言、地方戏曲、 出弧形地表,作为“内楦”。从上面箍好后,再将“内楦” 掏挖开即成为窑洞,然后再把地面上的土回填夯实,成 隆起状,以利排水。窑洞住宅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保温, 冬暖夏凉,四季温差不大,人们将其称为“神仙洞”。但 窑洞也有不通风透光,阴暗潮湿的明显缺陷。特别是修 民间文艺、风案名胜、风土人情以及西安旅游节庆、 旅游服务机构、旅游交通等旅游环境。是一部内涵丰 富、全面介绍古都西安悠古历史、壮美风光、豪放人 情和舒适旅游环境的文学性书籍,是人们了解西安、 推介西安的资料图书,是对广大市民和青少年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西档) 建在土质较差的沟坡窑洞,容易受到洪水的冲刷造成 坍塌,所以现在有些地方的这种窑洞住宅,已基本上改 为瓦房住宅了。 《西安档案》 200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