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02例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302例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检验与临床・ 2009年2月第47卷第4期 302例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黄佳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2) 【摘要】目的了解胆道感染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分析药敏培养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对 302例行胆道手术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02株胆汁培养阳性致病菌中,大肠埃 希菌对环丙沙星及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在13.8%~38.8%,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57.9%。铜绿假单胞菌唯对亚胺培南和头孢 他啶较敏感。结论正常胆汁中无菌,胆道多为混合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广,耐药谱复杂,临床上胆汁细菌培养不应轻易放弃 并值得推广,以利于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细菌培养;耐药性;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1:1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04—102—02 胆汁中分离的致病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几乎均有不同程 度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及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在13.8% ~胆道外科,特别是胆道感染,抗生素的应用至关重要。随着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显现出的抗生素的滥用状 况,使得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多,冈而胆汁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监测 更显其临床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 1月住院的302例胆道外科手术中抽取的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 敏实验结果,探讨临床抗生素在胆道外科的合理应用。 38.8%,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57.9%。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最为 严重,耐药率高达100.0%,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及环丙沙星的 耐药率在35.O%~65.O%,唯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较敏感。肠杆 菌属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 为16%~47%,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及喹诺酮类高度敏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感。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第一代及第二 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25.8%~50.0%,对除头孢噻肟之外的第 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及喹诺酮类敏感性较高。变形菌属对头 孢菌素的耐药率为1 1%~66%,对亚胺培南也有7%的耐药率。肠 本组302例中,男178例,女124例;年龄21~76岁,平均 年龄43.7岁。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 管结石、24h内急诊手术,其中伴有梗阻性黄疸。 1 2方法 球菌属耐药异常严重,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红霉素及喹诺酮类 的耐药率为51%~95%,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葡萄 将术中采集胆总管胆汁或胆囊胆汁接种于m液琼脂平板和 ss琼脂平板上,同时以肉汤增菌培养后移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 ss琼脂平板,37 ̄C培养18~24h,对培养出的细菌行革兰染色, 再采用美国德灵walk—Awav一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 球菌属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6%,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60%, 仅对万古霉素敏感。 3讨论 3.1感染途径 统对细菌作系统鉴定和药敏分析。革兰阳性球菌采用PCI2阳性 板,革兰阴性杆菌采用NC2】阴性板,严格按说明进行操作。同时 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27853作室内质拧。 胆道感染为常见疾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 许多证据表明胆道感染是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胆汁中的胆固 醇以细蔺作为核心沉淀析出,聚集形成结石。正常胆汁处于无菌 状态,胆道梗阻、胆道粘膜充m水肿、胆汁淤滞,肠道细菌逆行进 入胆道,引起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几乎均可培养出细 2结果 2.1培养结果 菌。本组细菌培养阳性率达90.4%,由于没有行j犬氧菌培养,实际 L生球 阳性率肯定高于此水平㈦ 3.2感染菌群的变异 30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 朴蔺157株,占52%,革 菌145株,占48% 共分离fn 57株大肠埃希菌、27株帅炎克雷伯 诗、22株铜绿假单胞蔺及13株 沟肠杆菌.分别占1 8.9%、8.9%、 73%、4.3%,此四种病原荫为我院引起且H道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 杆菌。分离l叶I 104株肠球菌和34株葡萄球菌,分别占34.4%、 l13%,为引起胆道感染的丰要革 阳性球菌。任104株肠球菌 近来单纯蔺种所占比率下降,两种细菌混合感染率增加。以 绿脓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荫为多,导致胆道感染菌群改变的主要原 因是随着抗生素药品的不断增加,换代频繁,药品种类及数量的滥 厢时常可见,引发了肠道常见蔺群的混乱,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 3.3 菌群敏感性和耐药性的检测 中粪肠球菌64株.占61.5%; 肠球菌l2株,占11.5%;鸟肠球 菌1 1株,占10.6%;其他种类肠球菌占16.4%。分离出的8株金 黄色葡萄球菌为MRSA。2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为耐苯唑 两林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8株,占75.O%。 2.2药敏结果 多年来,由于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的临床广泛应用, 胆汁细菌的敏感谱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胆道感染致病菌对常 用抗生素的药敏分析发现,细菌耐药普遍存在。药敏结果提示胆 (下转第122页) 102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 ・临床护理・ 2009年2月第47卷第4期 生素。 故清醒的病人常难以忍受。患者气管切开后常无法讲话,产生恐 惧、急燥的情绪,并可导致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烦躁不安, 甚至自行拔管。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病人与家属的心理护理,指 (4)内导管一般4~6h清洁和消毒1次,分泌物多时可随时 更换。取下内导管后应用生理盐水及毛刷将内部的痰液刷洗干 净,然后煮沸消毒后晾干再放回外管内,为防止外管内分泌物干 导家属24h陪护床旁及教会其配合护理工作。理解病人带管所 承受的痛苦与不适,努力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病人带管后 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护士要尽量通过多种方法与其交流,了解病 人的想法和要求,满足的病人的需要,以利于病情康复。 燥结痂以致内管不宜放入.应尽量缩短内导管取出时间。临床中 一次性气囊取代了内导管。所以每隔4~6h放气一次,放气前滴 3~5mL生理盐水,以稀释痰液,放气时长为(3—5rain)。在放气 期间,应注意防止痰液喷射,随时做好吸痰的准备工作。临床资 料证明:有效的气囊放气利于痰液的排出。 (5)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在呼口发道充分湿化的基础上,应 做好体位引流。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在病人有吸痰必要时,及 时吸除痰液。为减少损伤,吸痰管进出套管的次数不宜过多。 (6)注意选择固定合适的气管系带及调节气管套管系带的 3体会 气管切开术后因患者不能发音、表达能力差、易窒息,应该 密切观察,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及时有效的 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 生。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护理 至关重要。 松紧。临床资料显示止皿带[5t更适合于气管切开外套管的固定。 松紧度以系带及颈部之间可以放人一手指为宜。术后要观察系 带的情况。太松时套管可因咳嗽脱 切口,故应适当系紧。对于 手术后皮下气肿患者于气肿消退后应及时系紧系带。 (7)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和防治气道阻塞、出血、气胸等 各项并发症。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通畅与否是治疗的关键。成人患 者一旦切开气管后,由于失去说话能力而不能及时反映病情变 化。4,Jh气管切开后配带套管H,-j ̄n无人照顾,可自行拔管,并且还 可以由于分泌物过多或异物吸人造成窒息。因而护理人员在守护 【参考文献】 [11龚进红,章琴,徐长玉气管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溃疡出血的护 理16例口].中国适用护理杂志,2004,2O(4):14—15. 【21范伟萍,胡文,文淑华.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细菌学调查分析及 护理『JI.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61—362. 【31王秀燕.应用护理程序对气管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有效吸痰的 护理IJ1.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64—1865. 【41何秀曼.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口].齐齐哈尔医学报,2007,28 (19):24/2. 中应严密观察,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如出现出血、感 染、皮下气肿、胸闷、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发绀等症状,应及时 通知医生,以预防气胸、纵隔气肿或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2.6做好家属及患者心理护理 [5J董振华,骆敏霞.止血带在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中的巧用【J1.当代护 士,2008,】9(8):9. 气管切开术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创伤,因为气管非常敏感, (收稿13期:2008—08—29) (上接第102页) 道感染病原菌耐药率较高,而且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及葡萄 用,耐药菌随之增加,胆汁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率也有所 变化,按临床经验或书本片j药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对胆汁致病 菌药物敏感性动态监测,指导临床用药是有效控制胆道感染的 有效手段。 球菌属出现了多重交叉高比例耐药。 3.4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诱导修饰酶形成、抗生素靶位改变、胞浆通透性改变以及耐 药基因传播。前三项均与抗生素使用有关,其中抗生素引导修饰酶 的产生最为引人关注。质粒介导或染色体介导的超广谱p一内酰 胺酶(ESBLs)与细菌多重耐药直接相关 。本组细菌对氨苄西林与 13一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组成的合剂(APSB)的耐药性明显低 于单纯氨苄西林,也提示修饰酶产生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因 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和防止胆道感染致病菌耐药的关键。 3.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0:1262—1277. 『21陈围盅,沙青,褚爱春,等.胆道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fJ].中华医 院感染学杂志,2003,17(3):686—688. f31黄美雄,朱明炜,宋求海,等.胆道感染细菌的变迁及细菌对抗生素 敏感性分析『J1 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5):.272—274. 指的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认为是选 FH的药物噍符合下列三 种条件:对致病菌敏感,具有强大的抑菌力或杀菌力;给药后陔药 大部分经胆汁排泌,在胆汁中的浓度高;药物的毒副作用小。在实 际工作中,一旦胆汁细菌培养干¨药敏实验返回后,即虚依据结果 调整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抗生素的 ffj是治疗胆道外科感染的重 f4]陈吉泉,罗文侗,修清玉,等.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 耐药性研究 tlJ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7. 『51李金钟,段雄波,相青珍,等.克雷伯菌B一内酰胺酶、超广谱13一内 酰胺酶检测与临床应用『J1_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lO(5):332. 要手段,但绝不能替代外科处理 fJ!Ij。及时、有效的外科胆道引 流,可以提高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 总之,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提示,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 122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 f6]时吉庆,候玲,罗伟,等.胆道术中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fJ].腹部 外科,2004,17(3):151—152. (收稿日期:2008—04—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