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01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后,在留言簿上写道:“不看________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在埃及应该看的是A.金字塔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B.尼罗河D.长城()()2.古埃及文明并没有延续下来,下列吞并或占领过埃及的国家有①古巴比伦王国③亚历山大帝国⑤孔雀王朝A.①②③C.②③④B.①③④D.①②④②波斯帝国④罗马帝国3.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失传千余年的古埃及文字的意义与结构。石碑上的古埃及文字应该是A.楔形文字C.字母文字4.下列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A.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B.古代埃及初步统一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C.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D.皇帝是古埃及最高统治者5.2017年5月14日,*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诞生了A.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D.古希腊文明()()B.钟鼎文D.象形文字()()6.楔形文字与《汉漠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A.印度河、恒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B.黄河流域D.两河流域)7.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C.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8.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古印度种姓制度划分,他的等级应该是A.刹帝利C.吠舍B.婆罗门D.首陀罗(()9.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被征服居民属于A.首陀罗C.刹帝利B.吠舍D.婆罗门)10.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内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B.“我爱慕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步入婚礼殿堂”C.“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整个国家唯我独尊”D.“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11.关于四大文明古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图特摩斯三世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婆罗门等级掌管古代印度的军政大权④古代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12.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关于佛教的说法错误的是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B.佛教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C.佛教提倡“众生平等”D.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内地13.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A.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B.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C.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D.黄河、长江流域—古代中国—种姓制度14.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形成原因不包括A.彼此近邻B.大河奔流C.宜于农耕D.土壤肥沃15.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16题16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16.古代亚非地区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请回答:(1)指出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发祥的大河流域。(4分)(2)古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使用的文字分别是什么?(4分)(3)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是在什么时候?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4分)(4)古代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被称为什么?古代印度诞生了什么宗教反对该制度?(4分)17.观察下列图片,探索人类古老的文明:请回答:(1)图1反映的法典诞生于哪一文明古国?其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4分)(2)图2所反映的等级制度中,掌管祭祀的是哪个等级?(2分)(3)图3这一雄伟的景观是什么?其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4分)(4)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实质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力的象征。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騙、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之子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材料三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组成,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国王”与金字塔有什么关系?(2分)(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哪一国家?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指什么?“第四种姓”又指什么?这一制度有什么特点?(6分)(4)上述材料中三个文明的发样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分)第一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一、1.【答案】A【解析】“秦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故选A。2.【答案】C【解析】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3.【答案】D【解析】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4.【答案】D【解析】法老是古埃及最高统治者。5.【答案】B【解析】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故选B。6.【答案】D【解析】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制定的。故选D。7.【答案】D【解析】“租赁、雇佣、交换、借贷”都与商品经济有关,故选D。8.【答案】A【解析】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9.【答案】A【解析】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10.【答案】C【解析】印度种姓制度的最高等级是掌管祭祀的婆罗门,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C项台词不正确。11.【答案】A【解析】图特摩斯三世是埃及法老,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汉谟拉比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①错误。婆罗门掌管古代印度的祭祀,③错误。故选A。12.【答案】A【解析】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13.【答案】A【解析】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故选A。古埃及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流域;甲骨文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中国;种姓制度诞生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14.【答案】A【解析】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它们都诞生于宜于农耕、土壤肥沃的大河流域。彼此近邻说的是位置关系,并不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原因。故选A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两河流域位于亚洲西部,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地区,黄河流域位于东亚地区,自西向东排序,即①④②③。故选A。二、16.【答案】(1)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2)象形文字;楔形文字。(3)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4)种姓制度。佛教。【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基础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17.【答案】(1)古巴比伦。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婆罗门。(3)金字塔。尼罗河流域。(4)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解析】前三问考查了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基础知识,回顾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和金字塔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产物。18.【答案】(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其权力的象征。(2)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3)古印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4)都发祥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水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人类生存,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第(1)问考查古埃及金字塔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在材料中寻找答案,关键信息是“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第二小问从法典内容可以看出它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第(3)问,第一小问由“雅利安人”“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可以判断出是古代印度;第二、三、四小问考查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4)问考查分析比较能力。第一小问古代埃及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文明发祥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由此可知三个文明都发祥于大河流域。第二小问围绕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发展来组织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