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初中历史九下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级’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于建立单极格局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政策

2.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美苏联盟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B.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5.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 )

A.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 D.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

6.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变幻,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如何重大的变革,我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永远不会变的,它是( )

A.和平与发展 B.信任和固结 C.经济全球化 D.和平与战争

7.观察分析“1986年美、日、西欧力量对比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

A.欧盟的成立加速了欧洲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确立

8.世界政治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是( )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

9.一位学者认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为什么他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是“灾难”( )

A.中国威胁美国国际地位 B.俄罗斯与美国产生对抗 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10.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斯在2月10日说,朝鲜和韩国运动员在2018年2月9日晚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共同入场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表明了奥运会为和平打开了大门。这一言论体现了当今的时代主题。该主题是( ) A.一超多强 B.和平与发展

C.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D.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1.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老师在整理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这一专题展示了如示意图。该示意图空白框内容为( )

A.单极世界格局 B.冷战对峙格局 C.全球化趋势 D.多极化趋势

12.美国亚达斯等著《喧嚣时代:20 世纪全球史》认为:“殖民主义曾是整个 20 世纪的主导力量,而冷战也曾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一股力量,现在两者的终结为全球历史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新的可能性”指的是( ) A.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B.中东地区争端更激烈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多极化趋势更趋明显

1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B.和谐社会 C.幸福中国 D.霸权主义 14.以下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了“多极化”的政治格局

B.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D.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15.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均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观察漫画分析,这反映了( )

A.美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破裂 B.中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C.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显著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6.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美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随着其与世界各大国之间恩恩怨怨,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超越】

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材料一中美国“改变了世界”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初露锋芒】 材料二:

(2)哪一次会议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请以这次会议所签条约中的一句外交辞令加以说明。 【联欧制苏】

材料三:

(3)依据所学知识填写横线上的内容。请为材料三确立一个主题。 【欲霸难求】 材料四: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4)材料中的“世界新秩序”指什么?材料认为导致出现这一“世界新秩序”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20世纪以来,美国在世界局势的变幻中始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材料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材料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1)材料一中的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著名的连接亚欧的是哪一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对经济全球化各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初中历史九下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当前”“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并结合所学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由此可以排除A、B两项;D项与事实不符合。 故选:C。 2.【解答】据“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群雄竞起”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B。 3.【解答】观察图片中的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D。 4.【解答】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C。 6.【解答】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变幻,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如何重大的变革,我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永远不会变的,它是和平与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故选:A。 7.【解答】观察分析“1986年美、日、西欧力量对比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得到的认识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已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已失去战后初期的一枝独秀地位,但美国仍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日本战后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特别是欧共体的成立,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故选:C。

8.【解答】依据所学知识,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趋势。 故选:D。 9.【解答】据“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对美国是“灾难”。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迅速崛起。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C。 10.【解答】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斯在2月10日说,朝鲜和韩国运动员在2018年2月9日晚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共同入场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表明了奥运会为和平打开了大门。这一言论体现了当今的时代主题。该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故选:B。 11.【解答】仔细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该示意图空白框内容为多极化趋势。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强,中国、俄罗斯的崛起,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故选:D。 12.【解答】由材料“殖民主义曾是整个 20 世纪的主导力量,而冷战也曾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一股力量,现在两者的终结为全球历史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可知,这种“新的可能性”指的是多极化趋势更趋明显。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D。 13.【解答】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故选:A。 14.【解答】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了,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说法错误的是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了“多极化”的政治格局。 故选:A。 15.【解答】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均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仔细观察漫画“咋不和我商量”可知,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显著。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了,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6.【解答】(1)由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可知,美国“改变了世界”主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美国走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列。

(2)据材料和所学知,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门户开放”,充分说明了美国的这种地位。

(3)材料表现的是美苏冷战,冷战在经济上表现为马歇尔计划,所以其主题可以确定为冷战对峙或两极格局或美苏争霸或雅尔塔体系等。

(4)由材料四“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可知,材料中的“世界新秩序”指多极化趋势。导致出现这一“世界新秩序”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或综合国力。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20世纪以来,美国在世界局势的变幻中始终扮演的是求世界霸权,企图主宰世界的角色。 故答案为: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华盛顿会议;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门户开放”。

(3)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冷战对峙或两极格局或美苏争霸或雅尔塔体系等。 (4)多极化趋势;经济因素或综合国力。 (5)谋求世界霸权,企图主宰世界。 17.【解答】(1)据材料一“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故作者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其实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起来,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的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可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据材料三可知,古巴的菲尔德•韦斯特罗对全球化持批评态度,美国的克林顿对全球化持支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两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不同。 (4)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同时注意趋利避害等。 故答案为:

(1)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丝绸之路。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古巴的菲尔德•韦斯特罗对全球化持批评态度,美国的克林顿对全球化持支持态度;两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不同。

(4)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同时注意趋利避害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