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01

⼀、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公元7世纪,通过改⾰进⼊封建社会的亚洲国家是()A.⽇本B.阿拉伯国家C.中国D.法兰克王国

2.⽇本⼤化改新规定,在地⽅设国、郡、⾥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这样做的⽬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佛教传播C.减轻农民负担D.加强中⽇交往

3.“诏书规定:第⼀,效法隋唐的均⽥制,实⾏‘班⽥收授法’……第⼆,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产(调)。第三……”根据你的推断,颁发诏书的是()A.孝德天皇B.穆罕默德C.伯⾥克利D.源赖朝

4.⽇本被称为“⽇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2世纪,出现100多个⼩国B.5世纪时,⼤和统⼀了⽇本

C.7世纪中期,⽇本仿效新罗进⾏改⾰

D.⼤化改新是⽇本从奴⾪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古代⽇本模仿中国进⾏了⼀次改⾰。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内容相关的有()①改⾰模仿中国汉朝政治经济制度进⾏②这次改⾰名称为⼤化改新

③改⾰为⽇本确⽴了⼀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④充分体现了⽇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仿的特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本共向唐朝派遣了⼗⼏次遣唐使,随⾏的还有众多留学⽣和留学僧。这说明()A.中国的先进⽂化促进了⽇本社会的发展B.⽇本是⼀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C.鉴真东渡⽇本传播了唐朝⽂化D.⽇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本⽂字

7.“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找到另⼀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明”下列最能够体现这⼀观点的史实依据是()A.亚历⼭⼤东征B.罗马的扩张C.⼤化改新D.马可·波罗来华

8.下列关于⽇本武⼠和武⼠集团的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权基本掌握在武⼠阶层⼿中B.武⼠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道C.武⼠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D.12世纪晚期,源⽒武⼠集团击败平⽒武⼠集团

9.阿拉伯半岛南靠阿拉伯海,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北⾯与亚洲⼤陆主体部分相连,总⾯积达322万平⽅千⽶,是世界上最⼤的半岛。这⼀地区基本统⼀最早是由谁完成的()A.穆罕默德B.释迦牟尼C.汉谟拉⽐D.查理·马特

10.2017年1⽉27⽇,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针对七个主要伊斯兰国家的“禁穆令”……“禁穆令”出台以后,遭到了美国西海岸民众的普遍抵制。伊斯兰国家的⼈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11.下列主张符合伊斯兰教的是()A.信仰“救世主”B.众⽣平等,忍耐顺从

C.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D.信仰真主安拉

12.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哪⼀地区建⽴了穆斯林公社()A.君⼠坦丁堡B.麦地那C.麦加D.耶路撒冷

13.阿拉伯帝国建⽴时,中国正处于哪个历史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14.它是⼀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它⽣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活。这⾥的“它”指的是()A.《医学集成》B.《医典》C.《⼤唐西域记》D.《天⽅夜谭》

15.“他们架起了东西⽅⽂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明交往的组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明和

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A.古埃及⼈B.古巴⽐伦⼈C.阿拉伯⼈D.意⼤利⼈

⼆、⾮选择题(共4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六七世纪时,⽇本的社会⽭盾⼗分尖锐,⼤贵族奴⾪主势⼒强⼤,政局混乱……

材料⼆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盾丛⽣、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产停滞和外部势⼒⼊侵……

(1)⾯对材料⼀和材料⼆所述局势,在⽇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挽狂澜的⼈物,化解了危机?(4分)(2)⽇本的这位历史⼈物解决⽭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4分)(3)阿拉伯半岛的这位历史⼈物解决⽭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4分)

17.⽇本因善于学习⽽跻⾝世界强国之列,⽇本⽂明是在吸收中国⽂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结合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材料⼀

(1)材料⼀中的唐招提寺是谁设计和建造的?⽇本遣唐使回国后推动了哪次重⼤社会变⾰?(4分)材料⼆

(2)通过对⽐表格,请说出⽇本⼤化改新的特点。(4分)(3)这两则材料反映出⽇本民族的什么特点?(4分)

材料三像⽇本⼈那样⾃觉的、⼤规模的⽂化引进,在西⽅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的。

——赖肖尔《当今⽇本⼈》(4)⽇本是⼀个岛国,国⼟有限,资源匮乏,但⽇本已跻⾝世界经济⼤国的⾏列。学习了古代⽇本的这段历史后,你有何感想?(4分)18.阅读下⾯材料:

材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不但加以保存,⽽且⼴为传播,给以后西欧⽂艺复兴很⼤影响。

阿拉伯⼈在东西⽂化交流上,起了桥梁作⽤。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是由阿拉伯⼈传⼊西⽅,促进了西⽅⽂化的发展。阿拉伯商⼈频繁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学知识。——孙秉莹、赵连泰、冯兴盛主编《世界通史纲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阿拉伯⼈对待外来⽂化成果的态度。(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在传播东西⽅⽂化⽅⾯的重⼤贡献。(8分)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1.【答案】A【解析】从646年开始,⽇本进⾏了⼀系列改⾰,史称⼤化改新。⼤化改新使⽇本发展成为⼀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

2.【答案】A【解析】⼤化改新在政治上建⽴以天皇为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设国、郡、⾥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故选A。

3.【答案】A【解析】题⼲关键词是“效法隋唐”。孝德天皇在位时期,仿效隋唐制度,进⾏了⼤化改新。故选A。

4.【答案】C【解析】7世纪中期,⽇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了⼀系列改⾰,⽽不是新罗。C选项表述错误。

5.【答案】B【解析】古代⽇本的⼤化改新是仿效唐朝政治经济制度进⾏的,⽽不是汉朝,所以①不正确。排除①,故选B。6.【答案】B【解析】从“派遣了⼗⼏次遣唐使”“众多留学⽣和留学僧”可知,⽇本积极学习唐朝⽂化,是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故选B

7.【答案】C【解析】⽇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了改⾰。A、B、D三项不符合“⾃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明”。故选C项。8.【答案】C

【解析】武⼠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是他的主公。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9.【答案】A

【解析】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10.【答案】C

【解析】伊斯兰国家的⼈民信奉伊斯兰教。故选C。11.【答案】D

【解析】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了伊斯兰教。故选D。12.【答案】B

【解析】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了⼀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故选B。13.【答案】C

【解析】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建⽴。此时,正值中国的唐朝时期(618—907年)。故选C。14.【答案】D

【解析】《天⽅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优美,是阿拉伯⽂学的瑰宝。《医学集成》和《医典》是医学领域的经典。《⼤唐西域记》是中国的作品。故选D。15.【答案】C

【解析】在不同⽂明之间搭起了⽂化交流的桥梁,并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的是阿拉伯⼈。故选C。⼆、

16.【答案】(1)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2)⼤化改新。⼤化改新使⽇本发展成为⼀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

【解析】本题考查学⽣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在材料⼀所述的背景下,⽇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政治、经济等⽅⾯采取了⼀系列改⾰措施,使⽇本从奴⾪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材料⼆所述的背景下,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顺应历史形势,创⽴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最终,阿拉伯半岛基本统⼀。17.【答案】(1)鉴真。⼤化改新。(2)仿效隋唐政治经济制度。(3)善于学习,长于模仿。

(4)善于学习是⽇本民族的特点。通过不断学习、改⾰和创新,⽇本跻⾝世界经济⼤国的⾏列。每个⼈何尝不是如此,学习他⼈之长,克服⾃⼰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将其发扬光⼤。

【解析】第(1)问,依据图⽚信息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从表格对⽐可以看出,⽇本仿照隋唐制度进⾏了改⾰,据此回答即可。第(3)问,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本积极学习先进民族⽂化的特点,据此回答即可。第(4)问,可从⽇本民族的特点和长处着⼿,结合个⼈实际谈感想。

18.【答案】(1)态度:吸收、保存、传播。

(2)贡献:①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化。②将中国的四⼤发明传⼊西⽅。③把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和天⽂学知识传⼊中国。④阿拉伯⼈改造了古印度⼈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的“阿拉伯数字”。

【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阿拉伯⼈对外来⽂化的态度。第(2)问,围绕“传播东西⽅⽂化”,既要分析归纳材料,也要结合所学知识,全⾯整理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