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导学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导学案

使用班级:七(3) 使用时间:2014、9、24—25 拟定人:马一舜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流畅背诵正确翻译灵活运用。

【学习重、难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流畅背诵正确翻译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作者、作品简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

2.《论语》其书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主扫除语言障碍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诲女(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 是知( )也

曲肱 ( ) 笃志 ( )

2、收集了解孔子及《论语》相关资料

①《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二.文言现象归纳: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

(二)古今异义

2.可以为师矣

古: 今:

3.饭疏食饮水

古: 今: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传不习乎 5.饭疏食饮水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日:

故: 传:

饭:

乐:

) ) 新:

为人谋而不忠乎温故而知新 ( ( )

( )

人不知而不愠 ( ) 温故而知新 ( )

博学而笃志 ( )

仁在其中矣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合作探究: (探究案)

1.朗读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解释划线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三)当堂检测:

1.对于学习和思考,孔子阐述了两者怎么的关系?

2.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表修饰的有 《论语》十二章(后六章)导学案

使用班级:七(3) 使用时间:2014、9、26 拟定人:马一舜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流畅背诵正确翻译。

【学习重、难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流畅背诵正确翻译。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1、齐读后六节。

2、解释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含义。

饭疏食饮水 ( ) 曲肱而枕之 (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逝者如斯夫 ( ) 不舍昼夜 ( )

博学而笃志 ( ) 仁在其中 ( )

切问而近思( )

二、合作探究: (探究案)

1.朗读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解释划线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三、当堂检测:

一、 填空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二、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4)《论语》的“论”读“lùn”。 (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

三、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在告诫人们要珍惜 (A.时间 B.逝者 C.河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 ( )

A.书信 B.相信 C.信实,真诚

(5)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四、填空:

1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

2.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6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课外作业布置】

1.流畅背诵课文

2.解释下列词语

时习: 愠:

信: 传:

立: 天命:

耳顺: 罔:

殆: 逾:

川: 乐(之者):

曲肱: 于我如:

焉: 斯:

笃:

3.课余时间阅读《论语》、《孟子》等儒家著作。

第 3单元第 11 课 春(总第 15 课时) 新授 课型

【学习目标 】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的思路

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知识链接】

朱自清(1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专题主要就是帮生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形成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下:

特点:形散神不散

分类: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

散文表现手法:想像 联想 象征

意境:雄浑或质朴典雅

语言:华丽优美或朴素自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案)

(生自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读后解决生字、新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嗡嗡( ) 散( )在草丛里 酝酿( ) 应和( )

黄晕( ) 二.解释词语。

1.欣欣然: 2.朗润: 3.赶趟儿: 4.卖弄: 5.酝酿: 6.抖擞: 7.应和: 8.烘托: 蓑( ) 笠(

) 抖擞(

) 卖弄(

) 眨(

)眼

9.呼朋引伴:

10.花枝招展:

11.宛转:

二、合作探究: (探究案)(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文中疑难)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

2.讨论下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是哪种方式的结构?各部分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并完成下面的提纲

盼春: ( )

春草图

分 ( )

( )

3.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段美句品读。

读第1自然段做题。

4.文中第一段连用两个“盼望”,你知道为何用两个“盼望”吗?_________________。两个“着”,两个“了”给人一种_____________的感觉。

读第2自然段做题

5.文中第二段主要采用了 修辞手法。“一切”指的是__

“刚”照应了上文的_____ ____。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睡醒”情态。其中“山”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_ _“水”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 __其中“太阳”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 __

6.作者抓住春 ,春 ,春 的特点,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拓展延伸】

仿句练习:仿照“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一个句子。

三、当堂检测: (检测案)

(活学活用,知识迁移)

1.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____ 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的____ ___ _。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仿佛”能否删除?理由__ __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边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作简单分析。

①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②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任务布置】

一、(作业案)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并积累下来。

2.背诵文章第2、3段。

3.用一段文字写下你心目中美好的春天。(选做题)

二、 预习案

1. 圈点勾画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感受其味道。

2. 文中的语言精彩,多读几遍,可以增强语感,提高你的文学欣赏能力。

3.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想想文章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师生札记】一、教师:教学反思、课堂流程、学情调查等情况记录。

二、学生:知识梳理、老师补充内容,学后反思等。

高堡初中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第 3单元第 11 课 春(总第 16 课时) 新授 课型

主备人:乔俭波 审定人: 审核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品味文中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的思路

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合作探究】

读第3自然段做题.

1、 在描绘春草图时,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之多、分布之广。这几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这个字该如何去理解呢?_________________ _

读第4自然段做题.

2、 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

。这一段可以按照由高到低来排序,你试试作者是由_____写到_________再写到_________“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顺序能否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有句古诗叫做“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春天写活了。“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这句话中,“闹”也比较有新意,你能体会吗?

3 在春花图中,有暗写阳光和春风的句子,你能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第5自然段做题.

4 春风图中,有采用引用的手法的句子,找出来,看看谁默写的最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________ _来聪明的孩子们,把它默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风图,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第二,第三个角度分别写出了春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本身是没有声音的,例如春风图中“风轻悄悄的”,但是在春风图中,风变成有声音的了,你能找出来作者的风是哪几种声音构成的春天交响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第6自然段做题.

6、作者写的是江南的春雨,开头第一句,写出江南春雨的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连绵的春雨是什么态度呢?______________你从哪两个字看出来的啊?________

7、写出 “看”后面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比喻突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找出暗写春风的句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写了哪几种雨中的自然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写自然景物,有何作用?

“静默”二字用的最妙,你能体会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四个侧面写出了春景的美,而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

读第7自然段做题.

9、在迎春图中,为何要挑选风筝来描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中有个词语照应前文中的“春花图”的“赶趟儿”,找出来?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的含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朱自清的五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了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________________ __感情

读第8、9、10自然段做题.

1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写出了春天的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写出了春天的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写出了春天的 。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合作到现在,你感觉到这篇文章的优美吗?来,可爱的孩子们,为了增加你们的语言积累,感悟美丽的春天,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一起把文章背诵出来,看看组内谁背的最好,谁读的最有感情!大家为他(她)加油!

【拓展延伸】

老师在这里设置了不同层面的问题,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题完成并交流展示。

A、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你能不能从其他的文学或艺术形式里找到“春”的影子?

B、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

【当堂检测】

(活学活用,知识迁移)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①像牛毛

②像花针

③像细丝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A、B两句任选一句)

[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阅读文段,做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 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 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 ② ③ ④

答: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

【任务布置】

一、(作业案)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并积累下来。

2.背诵文章第3、4段。

3.课余时间阅读朱自清其它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等。(选做题)

三、 预习案

1. 圈点勾画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感受其味道。

2. 文中的语言精彩,多读几遍,可以增强语感,提高你的文学欣赏能力。

3.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想想文章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师生札记】一、教师:教学反思、课堂流程、学情调查等情况记录。

二、学生:知识梳理、老师补充内容,学后反思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