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纵横技术协作信息虽然目前我国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水平仍然很低,但年排放总量已达世界前列。而且,由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还不可避免地具有高碳排放的特征,使得我们面临的减排压力和难度异乎寻常。近几年,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采取了多种方式以改善环境恶化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有着一定的影响,只有正确分析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改革,才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缓解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一、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紧缺与气候变化的问系题逐渐凸现出来,对社会与经济发展都造经济发展的具体定义,笔者认为是国成了一定的阻碍。近几年,面对日益严峻家或者某个地域,在生产要素中投入比或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者是效率提升,进而经济规模数量扩大,境问题的重视度,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降商品产出量增大,进而是国民生产总值、低碳排放强度,形成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国民收入等增加。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式。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排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与不断完善,中国经济放的增加,同时对碳排放强度也有抑制作年增长率逐步提升,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用。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1.经济发展促进碳排放量的增加。耗,也致使中国碳排放量呈现逐渐递增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煤炭、石油等化石趋势,随着碳排放增加,国家的经济、社能源的消耗,而能源的大量投入与使用必会、人文发展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然会产生大力的碳排放,此外,随着经济过对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的分析与调查,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消以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发展形式与结构,费结构不断变化,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大量选择合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中国进入的电力与汽油等能源,造成碳排放量增工业化时间并不长,更多的经济增长依赖加。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引起了产业结构于外界投资,外界投资的注入,也增加了的变化,特别是重工业的比重增加,使得中国重工业发展步伐,随之而来的能源、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增加,进而导致了碳排交通需求也逐步增加,这些需求的增长,放强度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碳排放量的增长,其次由于经2.经济发展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济的增加,国民人均GDP增长,人们的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但提高,经济活质提升,对于日常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的发展促进碳排放量增加也逐渐收到人的需求增加,对碳排放的需求量也随之增们的重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全球变暖问加,因为工业发展,城市占地的拓展,一些题,为降低碳排放,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更地区缺乏科学发展意识,造成大片的森林为低碳的生活方式。此外,经济的发展也被破坏,环境的破坏,也从侧面提升了碳促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与能力去管理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长到排放的问题,进而引导社会群众参与到节一定的阶段,便会引起技术与制度的改革能减排活动中。尽可能地使用清洁能源则与创新,逐步减少与优化碳排放量。从大是控制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经量的研究与调查显示来看,国家经济发展济的发展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经历过一定的阶段,会转向多元化结构,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使清洁能源更多地被碳排量也会有初期的逐步增长到后期转利用,减少石油、煤炭等能源的消耗,便可变为逐步减缓,并且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以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量的增长。化发展,会促使国家工业化发展由高燃材三、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料转变为低碳。1.实施以能源强度和能耗总量的双重二、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影响\"十·五\"经验表明,仅依靠单位GDP经济发展指的是经济持续增长,其中能耗下降一个指标不能控制能源需求的既包括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包括了经济过快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结构的转变、经济体制的改革等等,随着十一五\"虽然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碳排放量也与日俱能源消费总量大大超出预期,压缩了未来增。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规能源需求增长的空间。\"十二五\"、\"十三五模开发与利用能源,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节能目标的制定,除继续设定单位GDP促进下碳排放强度也不断提高,在经济快能耗强度下降的相对指标外,还应对能源窑窑◎王恒福消费总量进行调控。2.调整经济结构。通过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即通过调整、优化各行业的增加值构成来实现节能,其总的方向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尤其应加快生产型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的发展:适当控制工业部门增长速度,尤其应严格控制高耗能工业行业的增长速度,但同时应加快高附加值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其增加值比重。3.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深入普及节能知识,把资源稀缺性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同时,通过燃油税、碳税、物业税、阶梯电价等经济手段,引导民众选择合理、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为生活方式转变奠定物质基础。结束语:目前低碳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抉择。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量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