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监管体系下P2P的转型求生之路
作者:陈文
来源:《财会信报》2017年第02期
P2P的产生缘于小额信贷线上化,而国内大多数P2P平台实质上办成了信用中介,它们可以被看作未持有牌照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对于P2P信息中介的定位与P2P大多办成信用中介的现实存在冲突,P2P行业的整体转型无可避免。从美国金融市场来看,Lending Club这样的P2P平台推动的是个人消费者的脱媒,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由于中国的垃圾债券市场仍不存在,国内P2P平台承担着推动中国小微企业与个人消费者脱媒的双重重任,作为信息中介的P2P平台应当向投资银行模式积极转型。在金融科技浪潮中,P2P大量应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开展业务则有望打造“科技投行”。
笔者认为,我们先前所认识的P2P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死去,未来还能存活的P2P必然有所不同,活下来并做大做强的平台必然会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扎根于实体产业。
在这本新书中,笔者一方面试图勾画出P2P的模式演进,回答为什么之前的P2P模式是一条死路,而未来的P2P应该如何运作;另一方面,笔者试图与读者分享这3年对于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整体评估。
本书主要受众定位于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尤其是创业者。在笔者看来,一个合格的引领时代潮流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首先应当是有理念、有坚持、有担当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