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考论

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考论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摩 2o侣年第1O期(总第220期) 【文献编ra- ̄].doi:10.3969 ̄.issn.1004—6917.2013.10.029 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考论 梁奇 (1.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洛阳471022;2.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鲁阳文君、许行、屈宜臼、孟胜是战国前期的楚国作家,其分属鲁阳氏、许氏、屈氏、孟氏。其中,鲁阳 氏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师鬻熊,因封 地在鲁阳而得氏,战国前期世系为:楚平王(熊居) 公子结(司马子期)_+公孙平、公孙宽、鲁阳文君……许氏为 炎帝裔孙伯夷之裔,出于周武王裔孙文叔,姜姓,以国为氏,战国时期世系未详;楚屈氏为熊氏之别,出于熊杨之 孙、熊渠长子熊伯庸(句直王、句袒王),战国前期的世系为:屈建,屈庐,屈固;屈将;屈宜臼,屈圭(上);屈句,屈 原,屈景,屈易,屈犬,屈舵,屈阮(貉),屈逝,屈挚,屈惕,屈庚,屈为人,屈聍,屈宜,屈署;孟氏为帝喾高辛氏元 妃姜螈子后稷弃之裔,季历之孙、文王姬昌庶子周公旦之后,战国前期世系未详。此四族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有鲁 阳文君、许行、屈宜臼、孟胜。此四子可谓是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的代表,对繁荣楚地文学起 ̄Jl#-大的作用。 关键词: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鲁阳氏;许氏;屈氏;孟氏;生平事略;文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I206.2L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13)10-0138-06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文化教育下移,下 “(肃王)十年,魏取我鲁阳。”《魏世家》同。 层贵族、平民均有受教育的机会。时人文化水平逐步 《楚世家》张《正义》引唐李泰《括地志》:“汝州 提高,作家群体渐次由上层贵族向士阶层转变,甚 鲁县本汉鲁阳县也。古鲁县以古鲁山为名也。”『4 至家臣等下层人士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样式 《汉书・地理志上》:“南阳郡……鲁县。”班固自 涉及诗、文等,如上博简《多薪》的“作者极有可能 注:“古鲁县,御龙氏所迁。”【5 王符《潜夫论・志 为战国时期楚地 '【”。本文主要考证战国前期(公 氏姓》:“芈姓之裔熊严,成王封之于楚,是谓粥 元前453一公元前370年)[2 楚国鲁阳文君、许行、屈 熊……鲁阳氏、黑肱氏皆芈姓也。”『6 林宝《元和姓 宜臼和孟胜四位作家的族属、世系、事略及文学活 纂・十姥》:“鲁阳,女云姓国也,在鲁阳,为鲁所灭, 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与文 子孙氏焉。” 学创作繁荣之状况。 谨案:《潜夫论・志氏姓》“;c云姓之后,封于 鄢、会、路、倡阳。”【8 据《国语・周语中》:“昔鄢 一、鲁阳氏族属、世系暨鲁阳文君事略考 之亡也,由仲任。”[9 《古本竹书纪年》:“(帝喾高 关于楚鲁阳氏之族属,《左传・襄二十九年》: 辛氏)十六年,帝使重帅师灭有郐。”『1训《左传・宣 “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杜预 十五年》:“六月癸卯,晋苟林父败赤狄于曲梁,灭 《注》:“鲁县,今鲁阳也。” 《史记・楚世家》: 潞。”『】u《左传・襄十年》:“五月庚寅,苟偃、士訇帅 收稿日期:2013—06—25 基金项目:上海市本级学科建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ZW029) 作者简介:梁奇(1980一),男,河南周口人,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 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 【文学研究】 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考论 卒攻倡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1 l可知鄢、会、 为战国前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贵族文士,传世有 路、倡阳分别为重任、帝高辛、晋苟林父、苟偃所灭。 不知林宝“为鲁所灭”何据,故此取王符说。则楚鲁 阳氏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 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 师鬻熊;鲁阳,即《左传・昭二十九年》之“鲁县”, 《失士论》《助天诛郑论》诸文。 二、许氏族属、世系暨许行事略考 关于楚许氏之族属与战国时期之世系,林宝 亦即《史记・楚世家》《史记・魏世家》《汉书・地理 志上》之“鲁阳”,亦即今河南省鲁山县,楚悼王十年 (公元前392年)魏取之以为邑,楚惠王封鲁阳文子 《元和姓纂・八语》:“许,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周 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 以国为氏。晋有许偃,楚有许伯,郑有许瑕。”[2。】邓 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八语》同。凌迪知《万姓统 (鲁阳公)为采邑。 谱・周列国诸侯》:“许,姜姓,其先出自尧四岳伯夷 关于战国时期鲁阳氏之世系,《左传・哀十六 之后……春秋国小近郑,郑灭之,以其国为俘邑,后 年》:“秋七月,(白公)杀子西、子期于朝……使宽 附楚,楚迁之于城父,又迁于白羽,又迁于叶。”[2 为司马。”杜预《注》:“(宽)子期之子。”Il 《韩非 《万姓统谱・六语》:“许……炎帝之后,姜姓,成王 子・难言篇》:“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1 孙诒让 封裔孙太叔于许,以国为氏,又望出汝南。”[2 则楚 《墨子间诂》引汉贾逵《国语注》:“鲁阳文子,楚 许氏为炎帝裔孙伯夷之裔,出于周武王裔孙文叔, 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鲁阳公即此人,其地在鲁 姜姓,以国为氏,战国时期世系未详。 山之阳。”[1 《淮南子・览冥训》高《注》:“鲁阳, 关于许行其人,《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 楚之县公……《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楚僭号称 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日……”宋 王,其守县大夫皆称公,故日鲁阳公。今南阳鲁阳 朱熹说:“许,姓;行,名也。”f2 《吕氏春秋・当染 是也。”[1 《国语・楚语下》韦《注》:“文子,平王 篇》:“禽滑鬃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J昏{。田系学于 之孙,司马子期子鲁阳公也。”【l 李锴《尚史》卷 许犯……显荣于天下者众矣。”【2 五十九:“结子二:平、宽。结死,宽代为司马……结 谨案I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许行考》:“许犯 又有子日鲁阳文子。”[1引则战国时期鲁阳氏世系为: 即许行也……古人名突、逆字行,知许行盖名犯子行 楚平王(熊居)_÷公子结(司马子期)一+公孙平、公 矣。”[2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说“余意许 孙宽、鲁阳文君…… 犯殆即孟胜,《尔雅・释诂》:‘犯,胜也。’名犯字孟 关于鲁阳文君其人,《墨子・耕柱篇》:“墨子 胜,义甚相应。”[2 杨伯峻《孟子译注》提出不同看 谓鲁阳文君曰:‘大国之攻小国……。’……鲁阳文 法,“某氏云:‘今按许犯即许行也。’但此说亦不 君日:‘是犹彼也,实有窃疾也。 ,【 《国语・楚 甚可信,‘许犯’与‘许行’,一名一字,固可相应,亦 语下》:“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2川《淮南子・览冥 不能谓墨家之许犯即农家之许行,某氏勉纳许行于 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2u《清华大学 墨家,殊属牵强。”[3 o]黄世瑞《墨子后学考辨》认为 藏战国竹简》(--):“显(明)哉(岁)……遗(鲁)易 不管从名字的呼应,还是从哲学思想方面考证,都 公衙(师)以这(交)晋人。”[2 不能说许犯就是许行[3”。笔者认为,钱、郭、杨、黄 谨案:《曾侯乙墓》载有鲁阳公为曾侯乙丧赠 四先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由 车事。此鲁阳公即鲁阳文君,与墨子同时。则鲁阳文 于史料阙失,“许犯即许行”或“许犯非许行”均未 君(公元前440一公元前391年在世),即《国语・楚 能坐实,亦不是拙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在此将不 语下》之“鲁阳文子”‘,亦即《淮南子・览冥训》之 再深究。则许行(约公元前390一约公元前315年), “鲁阳公”,亦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之 姓姜,氏许,名行,又名犯,炎帝裔孙伯夷之裔,出 “遗易公”,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 于周武王裔孙文叔,以国为氏,世系未详(《孟子》 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 中仅此一见)。其为战国前、中期楚国著名的思想 周文王师鬻熊,楚平王熊居之孙,公子结(司马子 家、农家代表人物,主张人人都参加劳动,提出“贤 期)之子,公孙平、公孙宽之弟,因封地在鲁阳而得 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与孟子的“劳心者治 氏。其熟知典籍,善于辞令,多次与墨子进行辩论, 人…一治人者食于 ’的思想针锋相对,故孟子与其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o.10.2013(Cumulatively,No.220) 进行“农”、“儒”之辩。 谨案:关于许行之年世,《先秦诸子系年》为 “公元前390一公元前315年”,孙开太《战国农家的 代表人物——许行的思想》、叶志衡《战国学术文 化编年》从。兹从之,补证有三: 第一,许行“自楚之滕”与孟子相见时,已经声 使战乱频仍。在许行眼中,这些君主均非贤者,这样 的国度不适合行“神农之教”、“先王之道”,君主 们也不可能采纳其建议。他只好于滕文公元年(公 元前322年)顷带领众徒数十人游滕,并与前来游说 的孟子师徒进行多次辩论。时孟子当75岁左右,许 行与孟子相当而略小。 三、屈氏族属、世系暨屈宜臼事略考 关于楚屈氏之族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 名鹊起。《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 行,自楚之滕……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 以为食。”I3 许行可能先在楚国推行自己的主张而 未能实现,只好率领众徒“自楚之滕”另找贤主。由 兮,朕皇考日伯庸。”[391《水经・江水注三》引《世 “其徒数十 ’可知已影响非凡,以此观之,当有相 本》:“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401《太平寰宇 当的年纪。据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孟子于滕 记》卷一百十二、《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并引《世 文公元年游滕,此为梁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公元前 本》:“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于鄂。”《路史・国名纪 322年)[33]0孟、许二人当于此后不久在滕游说滕文 三》罗萍‘《注》引《世本》“(鄂东)熊渠中子红封 公,出于自身利益,二派间未免相互辩难。孟子此时 之。”《大戴礼记・帝系》:“自熊渠有子三人:其孟 约75岁①。 之名为无康,为句直王;其中之名为红,为鄂王;其 第二,许行与孟子同时。《孟子・滕文公上》: 季之名为疵(疵),为戚(越)章王。”[4u《史记・楚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世家》:“熊杨生熊渠。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 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 道许行之言。”赵岐《注》:“陈良,儒者也;陈相,良 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乃立其长子康 之门徒也;辛,相弟。弃陈良之儒道更学许行神农 为句直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 之道也。”【3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说,陈良即 江上楚蛮之地。”[421 《韩非子・显学篇》之“仲良氏之儒”135] ̄若此,则其 谨案:《楚辞章句》卷一:“其孙武王求尊爵于 年世当在子思之后,而又早于其徒陈相。子思卒于周 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 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顷,孟子为子思之 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4 林宝《元和姓纂・八 徒,陈良年世与孟子大致相当。陈相原为陈良之徒, 物》:“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之子瑕食采于 后转而投师于许门,则陈良与许行年世大致相当。 屈,因氏焉。屈重、屈建、屈到、三闾大夫屈平字 那么,许行当与孟子大致同时。 原、屈正,并其后也。”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 第三,许行不应亲自就学于禽滑麓。《吕氏 “天子五庙,日: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 春秋・当染篇》:“禽滑雕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 考庙。则皇考者,曾祖之称也。”『4 赵逵夫《屈原与 滑雕。”[3 《先秦诸子系年・许行考》:“许犯即许行 他的时代》:‘‘上古无轻唇音,‘无’、‘毋’之声纽与 也。”I3 假如钱先生所言为是,则许行应受学于禽滑 ‘伯’同,无、毋古韵在鱼部,伯古韵在铎部,又平 鳌。而禽滑鳌约卒于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 。 人相转。所以‘无康’、‘毋康’,推其本源,当作‘伯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日幼,学。”[3踟即使许 庸’……屈原所说的伯庸,即见于《世本》和《史 行于禽滑麓卒前始跟随其学习,则许行至少也应生 记・楚世家》的句宜王熊伯庸……所谓伯庸是‘祝 于公元前410年左右。这显然太早。故笔者以为,禽 融’、‘熊绎’、‘熊通’的说法都难以成立。今定被 滑鳌不应亲自教授许行,或者是许行就学于其弟子。 屈原称为‘皇考’或‘皇’的伯庸,即是熊渠的长子 如果钱先生所言为误,则许行不会受学于禽滑鳌。 熊伯庸,于名、于事、于封号、于楚国的历史皆无不 要之,许行大致生活于楚悼王至怀王间。同时, 合……伯庸正由于被封在甲水边上的句宜,才号句 宣王沉溺于声色,威王横征赋敛,怀王宠信谄臣,致 直王。屈氏由句直王而来,句宜王的封-g-3z与甲水有 ①孟轲生年,详见拙文《孟轲生平、仕齐考述》,待刊。 ②禽滑趋卒年依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诸子生卒年世约数》,商务印书馆2o02年f&g694 ̄。 【文学研究】 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考论 关,故屈氏即甲氏。”[4 5]可见,王氏以为屈氏出于楚 有屈署。”I6 惆建忠《屈原考古新证・屈氏渊源与世 武王之子屈瑕,林氏因之,说非。故笔者此不取。则 系表》详细考证了楚武王至顷襄王时期屈氏世系, 楚屈氏为熊氏之别,出于熊杨之孙、熊渠长子熊伯 属于战国时期的有:(楚惠王)屈建,屈庐,屈固; 庸(句直王、句袒王)。 (简、声王)屈将;(悼王)屈宜臼,屈圭(上);(怀 关于战国时期楚屈氏之世系,《太平御览》 王)屈訇,屈原,屈景,屈易,屈犬,屈舵,屈醌(貉), 卷四百三十七引《胡非子》:“屈将子好勇,见胡 屉魄屈挚,厨 ,屈庚,屈为人,屈聍,屈宜,屈署[6 。 非。”【4刚《淮南子・人间训》:“屈建告白乞日:‘白 谨案:《春秋分纪・世谱七》四库馆臣《考异》: 公胜将为乱。’……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 “按:《世本》:‘荡,建祖父。’宣十二年J邱之战为 子椒、司马子期。”高诱《注》:“屈建,楚大夫也; 右广者是也。襄公二十五年楚有屈荡,同姓名,盖误 石乞,白公之党。”[4 《史记・秦本纪》:“(惠文君) 尔;不然,或同_人也。今止书其一。又《世族谱》 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訇。”『4剐《史 以申为荡之孙,据《世本》申为荡之子,今从之。”则 记・楚世家》:“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 《世族谱》与《集解》二说自相违戾。若《谱》之屈 宫。”[4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 荡即到之父,申之曾祖父,当为“屈申,屈荡曾孙”; 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5 《战国策・楚策 若《谱》之屈荡即申之父,当为“屈申,屈荡子”[64]o 四》:“长沙之难……遽令屈署以东国为和于齐。”【5 又,《左传・成七年》:“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 《说苑・君道篇》:“屈景闻之,从楚归燕。”【5 《说 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 苑・建本篇》:“楚恭王多宠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 分其室。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 建日:‘楚必多乱……”'【 《新序・节士二》:“白公 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杜《注》:“(子阎、子 胜将弑楚惠王……拔剑而属之于屈庐日:‘子与我, 荡及清尹弗忌)皆巫臣之族。”则子阎、子荡、弗忌皆 将舍子…… '【 余知古《渚宫旧事》卷二、《后汉 巫臣之族而非其子。故笔者此不取《春秋分记》说。 书・黄琬传》李《注》、《太平御览》卷四百二十一 又,楚屈氏有二屈建:一为春秋楚康王熊昭时 同。《楚辞章句》卷一:“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 屈建(子木),《左传・襄二十二年》《左传・襄二十三 王,为三间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日昭、 年》《左传・襄二十四年》《左传・襄二十五年》《左 屈、景。”[5 《左传・襄二十二年》杜《注》:“(莫 传・襄二十六年》《左传・襄二十七年》《左传・襄 敖)屈建,子木也。”《左传・襄二十三年》杜《注》: 二 年》《左传・襄二十九年》和《说苑・建本篇》 “屈建,楚莫敖。”[56 《左传・襄二十五年》杜《注》: 载有其言行,此不具引;二为战国楚惠王熊章时屈 “(楚令尹)屈建……(令尹)屈建,子木……(屈 建,《淮南子・人间训》《说苑・权谋篇》载有其言 荡)代屈建。宣十二年J邱之役,楚有屈荡,为左广之 行,此不具引。《说苑・建本篇》、《左传》杜《注》、 右。《世本》:‘屈荡,屈建之祖父。’今此屈荡与之 《国语》韦《注》与《春秋分记》所载为春秋时期屈 同姓名。” 《左传・昭五年》杜《注》:“(莫敖屈) 建,《淮南子・人间训》所载为战国时期屈建。詹安 生,屈建子。”[5鄙《国语・晋语八》韦《注》:“子木, 泰和周建忠所考战国时期屈氏世系基本一致,其顺 屈到之子屈建也。”[5 《楚语上》韦《注》:“建,屈 序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大致相符。故笔者从之。 到之子子木也……巫臣,楚申公屈巫子灵也。”【6伽程 则战国时期屈氏之世系为:屈建,屈庐,屈固;屈将; 公说《春秋分记・世谱七》:“屈氏世为莫敖,瑕生 屈宜臼,屈圭(上);屈匀,屈原,屈景,屈易,屈犬, 边,边生朱,朱生荡,荡生二子:日到,日申;到生 屈舵,屈醌(貉),屈遍,屈挚,屈惕,屈庚,屈为人, 建,建生生;又,重完_人-…・・按《世本》:‘荡,建 屈聍,屈宜,屈署。 祖父。’屈氏别族申氏,屈申之后曰申公巫臣,不详 关于屈宜臼其人,《淮南子・道应训》:“吴起 所系。巫臣生五子:日阎,日子荡,日弗忌,日晋狐 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日:‘王不知起之不肖,而 庸,日晋邢侯,又一人。”l6 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 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人也。 ’高诱《注》: 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战国时代 “楚大夫,亡在魏者也。”}6 《史记・韩世家》:“屈 的屈氏人物,比屈原稍前的有屈宜臼,屈原的父亲 宜臼日:‘昭侯不出此门。何也?不时。 ’裴驷《集 屈伯庸;和屈原同时的有屈訇、屈盖,比屈原稍后的 解》引汉许慎语:“屈宜臼,楚大夫,在魏也。”[6 詹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0.10.2013(Cumulatively,No.220) 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 的作用》:“比屈原稍前的有屈宜臼、屈原的父亲屈 伯庸;和屈原同时的有屈句、屈盖。” 谨案:屈宜臼,即《淮南子・道应训》之“屈宜 若”,亦即《淮南子・道应训》之“屈子”,亦即《说 苑-权谋篇》《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三》之“屈宜 咎”,姓芈,本氏熊,别氏屈,名宜臼,祝融支族芈姓 季连之裔,周文王师鬻熊之后,熊伯庸二十五世孙, 为第三任之钜子矣。”【1M】 谨案:钜子亦作“巨子”,高氏认为钜子、孟胜 是二人,非也,“钜子”与“孟胜”是复指而非并列关 系。就现存文献记载来看,墨家钜子主要有墨子、禽 滑麓、孟胜、田襄子和腹搏等人。他们是墨家组织的 领袖,具有绝对的权威,是派内规章制度的主要制 定者和执行者,后世的钜子为前世的钜子所指定, 其他成员要绝对服从钜子。尤其是在钜子制实施之 初,钜子是墨家集团的主心骨,有很强大的向心力和 凝聚力。 屈原之曾祖,生卒年未详。其熟知典籍,善于辞令, 主张“敦处笃行”,是战国前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 和贵族文士,传世有《逆天道、戾人理,祸将至论》 关于孟胜之生年,《先秦诸子系年・诸子生卒 《敦爱而笃行论》诸文。 四、孟胜事略考 年世约数》定为公元前420年I 。兹从之,补证如 下:据《吕氏春秋・上德篇》《贵卒篇》《史记・孙子 吴起列传》,楚悼王薨,宗室大臣作乱而射刺吴起于 王尸前。悼王既葬,子肃王臧立,乃令人尽诛射杀吴 起并中悼王尸者7O余家。阳城君参与此次事件,因 畏楚肃王治罪而潜逃,于是楚肃王没收阳城君的封 国。此当在楚悼王薨、楚宗室乱后不久而肃王令人诛 关于孟胜其人,《吕氏春秋・上德篇》:“墨者钜 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 符……(徐弱)还殁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钜子 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 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日:‘孟子 已传钜子于我矣,当听。’遂反死之。”【6引黄震《黄 氏日钞》卷五十六、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卷七、 马骗《绎史》卷一百。三、陈厚耀《春秋战国异辞》 卷三十、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卷四并载此事 而全本《吕氏春秋》。则孟胜(公元前420年一公元前 381年),墨家钜子,帝喾高辛氏元妃姜螈子后稷弃 之裔,季历之孙 文王姬昌庶子周公旦之后,姓姬, 杀射刺者之时。而恪守墨家道义的钜子孟胜既不见 阳城君之符,又力不能禁,只有以死殉义。此事发生 于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阳城君既托付 孟胜以重任,此时孟胜当不会太年轻。若以40岁计 算,上推40年,当为公元前420年前后生。故从钱穆说。 综上所考,楚鲁阳氏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 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 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师鬻熊,因封地在鲁阳而得 氏,战国前期世系为:楚平王(熊居)一公子结(司 马子期)一公孙平、公孙宽、鲁阳文君……许氏为炎 氏孟,名胜,重义守信,熟知典籍,素有令名,富有文 才,为战国前期著名的墨家文士,传世有《不见符、 力不能禁,不死不可论》《以死行墨者之义、继其业 论》诸文。 帝裔孙伯夷之裔,出于周武王裔孙文叔,姜姓,以国 为氏,战国时期世系未详;楚屈氏为熊氏之别,出于 又,钜子在古今文论著中多论述,如《庄子・天 熊杨之孙、熊渠长子熊伯庸(句直王、句袒王),战 国前期的世系为:屈建,屈庐,屈固;屈将;屈宜臼, 下篇》“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 至今不决。”【6 《吕氏春秋・去私篇》“墨者巨子腹 尊,居秦,其子杀人。”I7叫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 义下》“向崔本作钜……墨家号其道理成者为钜子, 若儒家之硕儒。”【1n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墨家 思想》“墨家钜子之名可考见者尚三人。盖其制度与 屈圭(上);屈匀,屈原,屈景,屈易,屈犬,屈力它, 屈 (貉),屈遍,屈挚,屈惕,屈庚,屈为人,屈聍, 屈宜,屈署;孟氏为帝喾高辛氏元妃姜螈子后稷弃 之裔,季历之孙、文王姬昌庶子周公旦之后,战国前 基督教之罗马法王极相类。……又颇似禅宗之传衣 钵也。”I 郭沫若《青铜时代・墨子的思想》:“墨 家有‘钜子’,大概等于后世宗教的教祖。”r 方授 楚《墨学源流》:“(墨子)本人必为第一任。当然, 钜子以禽滑鳌在墨家地位之高……迨至孟胜,最少 期世系未详。此四族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有鲁阳文 君、许行、屈宜臼、孟胜。此四子可谓是战国前期楚 国作家群体的代表,对繁荣楚地文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佩雨.上博简逸诗《多薪》考论[J】.河南师范 【文学研究】 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考论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74—176. 海书店,1986:214;215. 【2J梁奇.战国前期韩国作家群体考论[J].文艺评 f33】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G]//四库全书存目 论,2013,(4):118—122. 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6:5. [3儿11 J[12][13儿56][57][58]杜预,孔颖达,等春 [35][72]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东方 秋左氏传正义[G】//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社,1996:48;165. 1980:2109;1888;1947;2178;1975;1985;2041. [38]郑玄,贾公彦.仪礼注疏[G】//十三经注疏.北 [41142][48】【49][50][6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 京:中华书局,1980:1232. 华书局,1982:1720;1692;207;1718;2481;1869. [39儿43][55】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 [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64. 局,1983:3;3;1. [6】【8】王符,汪继培.潜夫论[Cl//诸子集成.上 [40]郦道元,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 海:上海书店,1986:174—175;174. 书局,2007:807. [7】【23]林宝.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 [41】王聘珍大戴礼记解5if[M].北京:中华书局, 1994:959;851. 1983:128. [9】【17】[20】【59】[60】徐元诰.国语集解[j .j匕京:中 【44]叶梦得.石林燕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华书局,2002:47;527—528;527;429:491—492. 186. 【lo] ̄-诗铭,等古本竹书纪年辑证[M】.上海:上 【45]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M】.北京:中华书 海古籍出版社,2005:206. 局,2002:3-12. [14】王先慎.韩非子集解[G]//诸子集成.上海:上 [46]李叻.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海书店,1986:15. 2014. [15】[19]孙诒让.墨子N4 ̄[G]//诸子集成.上海: [51】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fM].成都:巴蜀书社, 上海书店,1986:260:260. 1998:488-489. [16儿21儿47儿65]刘安,高诱.淮南子注【G]//诸子 【52儿53]刘向,向宗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 集成.上海:上海书店,1986:89;89;328;189. 局,1987:17;74. [18]李锴.尚史[G]//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 [54] ̄q向新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0. 版社,1987:55. [61]程公说.春秋分记[q//四库全书.上海:上海 【22]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M].上 古籍出版社,1987:151. 海:中西书局,2011:196. [62】【67]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 【24][25]凌迪知.万姓统谱[G】//四库全书.上海: 其在文学上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2:123. 1955,(2):90—113. [2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63]N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上海师范大 1983:257. 学,2004:80—84. [27][36】【68】[70】吕不韦.吕氏春秋[G】//诸子集 【64]雷学淇校辑世本【G]//世本八种.北京:中华 成.上海:上海书店,1986:21;21;243;10. 书局,2008:42. [28】【37]【75】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 【69]庄周,郭庆藩.庄子集释[G]//诸子集成.上 印书馆,2002:408;408;695. 海:上海书店,1986:467. [29]郭沫若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1】陆德明.经典释文[j .北京:中华书局,1993: 482. 403. 【30]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731郭沫若青铜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2005:130. 版社,2009:130 . [31]黄世瑞.墨子后学考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74]方授楚.墨学源流[M】.北京:中华书局, (社会科学版),1993,(3):28—33. 1989:118. [321134]焦循.孟子.f-.:K.[G]//诸子集成.上海:上 责任编辑:邓双霜 一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