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备课
摘要:本文以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备课质量为立足点,从备教材、备学生、调整备课形式、备反思几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有效备课的途径,力图通过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有效备课从而夯实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
关键词:有效备课;思想政治
彰显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之所以不讨学生们的喜爱,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教师没有学会如何有效备课,备出学生喜欢的课,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上课之前许多老师都要查阅许多资料,自以为自己已经把课备的很“完美”。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那么政治课教学怎样才能提高备课实效,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还思想政治课教学一个绚烂的天空呢?本人就此谈点体会:
一、备教材——解读与领悟并存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点,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再传授给学生,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备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自主开发教材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因而,教师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中,要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教材,进行拓展延伸,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如:在上经济学常识时,我就找了一些时代感较强的典型的经济案例来授课,由于材料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备学生——主体与主导区别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我认为,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导演”的角色,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该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
(1)注重学情分析。教师应充分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家庭背景及生活情况。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不同,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深度就会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学生理解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可能会理解迟一些。因此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强调学法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教师就应因势利导,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会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呢?备课是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先问自己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吗?学生能接受吗?基于此,教学设计就应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如我在备课时给学生设计了时事简评,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播报时”,让学生课后自找感兴趣的时事材料,每节课前轮流一位同学上台进行5分钟时事播报,后学生之间就播报内容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常思考政治问题,而且提高学生提问质量,培养问题能力。
三、备课形式——集体与个体结合
长期以来,备课往往只是一个人的工作。不能否认,备课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和能力,但是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当然,一个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是“和而不同的”,教师应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地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它并不妨碍教师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因此,我们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组教师探讨。所以要有效备课就必须要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也能确保备课的实效性。教师只要在集体备课后能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就能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目的。
四、备课反思——课前与课后相辅
授课前的备课与授课后的教学反思,是一个完整的备课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反思记录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由此摸索出来的新的教学规律、知识点上的新发现、教学上的新见解、重难点的突破、教法上的转变等。这样做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教学基
础,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实现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古今中外的很多教育家都把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而作为全部教学工作基础的备课环节,同样需要讲究艺术。备课有法,备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备课并非是一种固定的备课模式,只要教师的备课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样的备课就是“有效”的。经过一次次的有效备课,教师就会逐渐形成独具魅力的自身备课艺术,这就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实现“有效备课”的最高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