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中的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教学中的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学中的“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杨庆(简阳市教师进修校 四川 资阳641400)

摘要:本文从教师面临的课堂情境入手分析了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滑过现象;原因;对策

第23卷增刊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10月

中图分类号:0424. 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5757(2007)10-0101-01

教学中的“滑过”现象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置不当导致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仅是“滑过”而没有深入理解的现象。经常可以观察到的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晕头转向;教师认为很易理解一两句带过的学生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提问全班一致回答却有不少人滥竿充数;学生写出了答案却靠的是死记硬背功夫;该动手操作的因没有动手而学生却记住了结论„„

下面逐一分析课堂中常见的这几种情况: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晕头转向。教师按照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组织语言讲解,思维上是连贯的,这个过程中不少时候涉及其他背景知识(教师自己熟悉这些)及推论中的前提条件,而这些对学生而言不少是陌生的,这样教师讲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极大。讲解过程中一个知识点学生不懂,学生可能就弄不清后面的内容,这个过程越持续,不懂就越多。不懂的太多,必然会晕头转向。所以那种专注于讲解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可能带给学生的学习困难。要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可从以下方面人手:1.知识要细化,备课时应注意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2.讲解新知识时不要涉及太多内容,如内容较多应分多次逐渐加深、加宽学习。3.节奏适当慢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思考有一个过程,慢一点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这样更能面向全体。4.充分利用板书及教辅材料、多媒体技术,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感觉通道获取信息的效果更好。5.注意从学生的反馈中(作业、回答、表情等)获取线索调整课程进度。

教师认为极易理解,只需一两句带过的地方(如教师常说“显然”,“很明显”后面的陈述)对于不少学生而言可能是理解的障碍。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知识是理解并熟悉的,讲解时更多是一个回忆过程;而这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却是新的,要真正理解需要学生集中注意,认真思考,对知识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很多时候还要动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在短时记忆操作平台上需要处理很多信息,这时学生的脑力负担是很重的。学生思维的速度稍微跟不上,这些知识内容就变得一点也不“明显”。同时对于一个班而言,六七十个学生不可能思维进程都一样。如果教师只是看到学得快的几个孩子的反应后便觉得孩子们差不多都懂了,再加上自己在回忆知识,教学进程必然会加快,一两句带过在所难免。要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弄清新课知识点中的重难点,还应认真思考一下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千}么时候才可能有这方面的知识,从千}么渠道获悉,有多少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必要时还可做一下相关知识背景的测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教师应关注学生过去的知识经验。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在知识的推理过程中出现一两句带过的现象,如在数学课中只要有一个步骤学生没弄懂,下面的推论就会让他们感到不知所云。要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应细化知识呈现过程并随时观察学生反应(特别是反应慢的学生的反应)。同时能借助板书应尽量

借助,并尽可能利用好教具、手势表情等其他辅助手段。因为这些方法可使推理的内容尽量物质化,能增加学生人脑的兴奋点,减轻他们短时记忆的负荷,从而人人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提问全班一致回答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现象。

表面上看教学很成功,但实际情况是经常有不少学生在滥竿充数,这一点很多老师自己也是知道的。这时的学习是在这些学生头脑中“滑过”的,即人们常说的人云亦云,没有充分思考,可想而知其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长此以往会使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包括有些成绩好的学生。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提问技巧和教学进程控制的事,这里不过多讨论。我们这里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不要被表面的教学效果所吸引而失去判断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

学生写出了正确答案是否意味着学生真正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答案是不一定。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同样可以写出正确答案,但他们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并没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并不会迁移。还有一部分学生属浅尝辄止,没有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深加工,虽做对了答案,但没有深入理解,这此学生也同样会出现不会迁移知识的现象。这时老师若不借助其他技术手段来探察学生学习情况,教学也会出现“滑过”现象。我们通常要求学生要把列式的依据说出来,其实质就是要避免他们过度依赖死记硬背去生搬硬套。

在不少学科中都要求学生要动手操作,从摆弄小棒到做实验都是常见形式。由于课程传统和条件所限,不少老师在遇到该集体动手的地方却变成了集体动嘴,把物理课、化学课都变成了语文课,结果学生学到的是一大堆死知识,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探索性被记忆任务压住了,这种教学也会产生“滑过”现象。表面上看学生省时省力,而且一样都学到了结论,但对知识是怎样产生的,获取知识时的乐趣学生却没多大感觉。这些死记住的东西一出校园几乎都易还给老师。这种学习方式奥苏贝尔称之为机械学习,当然是人为的机械学习(这此知识本来是可以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其学习效果是很差的。这种“滑过”现象不少老师是明知的,只是为了省事或条件所限才这样做。

滑过现象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本人的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知识准备不足、认知发展水平不够、生理疾病等,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努力加以解决,在此不再展开。

上述教师的表现从根本上讲主要是教师缺乏严格职业训练,因而缺少元认知策略,在计划、监控、调节方面都表现不佳。要想解决这此问题,我认为切实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