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5.3宗教改革扩展学案(教师用)

5.3宗教改革扩展学案(教师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学案 编订:朱妍 审查:范兴福

第五单元 宗教改革 第三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学习目标】

1、识记:加尔文及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作用;先定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英国国教;宗教改革的主要派别、实质、历史作用;清教运动;

2、通过对欧洲宗教改革扩展的学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以及与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国家兴起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加尔文宗教改革历史作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宗教改革的影响。 难点:先定论、加尔文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教徒。 【自学检测】

1.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B ) A、加尔文教主张比较激进

B、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的宗教改革影响较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 C、加尔文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D、加尔文排除异己

2、下列哪一宗教改革主张不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 ) A、倡导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的宗教精神 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上成功 C、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的教会组织 D、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3、学习了宗教改革之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同看法,甲说:宗教改革是一场政治运动;乙说:宗教改革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丙说: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甲、乙、丙的说法都正确 B、甲、丙的说法正确,乙的说法不正确 C、乙、丙的说法正确,甲的说法不正确 D、甲、乙的说法正确,丙的说法不正确

4、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进行,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天主教内部也进行了改革,他们清除内部积弊,强化异端裁判所等。天主教内部改革的实质是 ( B ) 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 B、维护天主教会的统治 C、缓和西欧阶级矛盾 D、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5、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大败荷兰舰队。他对荷兰使者说:“事实证明,神并不在你们一边!”请判断克伦威尔所信奉的新教实际上属于 ( C ) A、天主教 B、马丁·路德教 C、加尔文教 D、英国国教

6.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 B )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C.先定论 D.因信称义 【知识网络】

1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学案 编订:朱妍 审查:范兴福

宗 教 改 革 运 动 的 扩 展

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改革背景: 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深入研究《圣经》改革宣传宗教改革 支持宗教改革的日内瓦政权的邀请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改革内容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 8)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1)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

积极: 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3)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4)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影响:

局限: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改革动机: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

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

改革情绪不断高涨;

背景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亨利八世宗4)英国人们普遍反对教皇干预英国事务,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教改革 1)教化立法须经国王批准,取消教皇法庭的最高司法权 2)英王是英格兰国教会的最高首领

改革3)把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

内容

4)保留天主教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5)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系

方式: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

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 特点 内容:教会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

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

加尔文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学案 编订:朱妍 审查:范兴福

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成果; 改革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结果 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工具。 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

宗教改革 族国家发展. 的影响 3、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

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知识拓展】

加尔文对异端的镇压

许多优秀的人物,包括著名的学者、医生和大批再洗礼派信徒,因批评加尔文的主张横遭迫害。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教师卡斯特里奥批评加尔文后长期受迫害,只好离开日内瓦。医生波尔赛克因为在星期五的群众大会上公开批评先定论,被驱逐出境。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学者弥贵尔·塞尔维特因批判圣经和三位一体说,长期遭受罗马教会的迫害。塞尔维特同加尔文是多年朋友,常有通信往来。后来,他在日内瓦被捕,加尔文亲自审讯,以死刑逼他承认错误。塞尔维特大义凛然地说:我的言行是正确的,我不怕死。你们诽谤我的学说,但是举不出来有分量的证据。我将勇敢地为自己的学说、为真理而死去!

1553年10月23日,塞尔维特昂首挺胸走向火刑柱。这时,有人说:只要承认错误,还为时未晚。塞尔维特不屈地摇摇头,终于英勇死去。他的著作,被天主教和新教都定为禁书。恩格斯愤怒地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至于一般的再洗礼派信徒被驱逐或被杀死的就更多了。 【探究学习】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困惑答疑】

3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学案 编订:朱妍 审查:范兴福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1-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3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 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 “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5分)

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只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10分)

加尔文信条中的以成功与否确定“选民”和“弃民”的标准,进一步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体现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的要求,鼓舞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加尔文建立的日内瓦教会和政府机构,是民主、共和的体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5分)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施帜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