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IMT以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IMT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 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9)14-2387-02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 及他汀类药物;⑶严重心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
病,其主要特点为动脉管壁逐渐增厚变硬,管腔缩小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脑梗死等患 并失去弹性,动脉内膜上出现胆固醇等类脂肪黄色物 者;⑵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⑶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质⑷。颈动脉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症主要累及部位,本 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病与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近年来随
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
着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本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
龄 52-64(56.1 ±2.6)岁;体重指 数 26-32(29.2 ± 3.7)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影响。瑞舒伐他汀是3- kg -m2;空腹血糖5.1-6.2(5.8±0.9)mmol/L;心率70-80
轻基-3-甲基戊二酰脯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显著
(75.2 ± 6.2)次/min;收缩压 120-125(1225 ± 7.2)mmHg; 降血脂蛋白及血浆胆固醇的作用,可有效抑制低密度 舒张压75-80(78.6 土6.2)mmHgo治疗组男25例、女17
脂蛋白的合成,在治疗和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方面
例;年龄 53-65(56.0 ± 2.1)岁;体重指数 27~31(28.1 ± 2.6)
具有显著的疗效。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在治疗和 kg-m2;空腹血糖5.2~6.1(6.0±0.8)mmoVL;心率74-82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
(765 + 6.8)次/min;收缩压 122~127(125.4 ± 65)mmHg;舒 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
张压77-82(78.8 ± 6.9)mmHgo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
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显著裁 E.05), MW可比性。(妙.05), MW可比性。 1资料与方法1.2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 治疗的8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国药准字J20120006,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⑴ 1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症且未 1.2.2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阿 并发其他疾病;⑵入组前12周均未服用阿司匹林
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司匹林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对于促进患者肺功能 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肺动脉高压[J ].中成药,2017,39(1):40-46.和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有更显著的作用。[5] 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JNF-a及
IL>6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⑵:327・330.参考文献:[6] 周 平,孙洪岩.米力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
[1]王建红.延长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病合并右心衰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1):136-139.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
[7] 梁欣,陈世财,夏彬彬,等.细胞色素P4502C19.PON1及ABCB1
志,2017,15(22):2864-2866.基因多态性与氯毗格雷抵抗的关联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
[2 ]姜加宏.关于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安
志,2017,33(7):585-588.全性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86-287.[8] 李小龙,陆 岩,张 琪.氯毗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
[3 ]陈伟国.高级临床内科学[M ].长沙冲南大学出版社,2002.647-650.痛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7,57(42):64-66.[4]杨铁骊,张小方,潘胜军,等•红花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收稿日期:2019-02-20
• 2388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Jul 30(14)表2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ng/ml)有限公司)100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 个月,治疗期间均接受低脂饮食等辅助治疗。对照组(n=42)治疗组(n=42)治疗前1.3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前hs-CRP治疗后4.26 土 1.16\"2.86 ± 0.84\"治疗后3.04 ±0.41**2.18 ±0.46 巒1.3.1血脂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 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O6.12 ± 1.123.29 ± 0.356」9 ±1.153.27 ±0.41TNF-aIL-6*163.4 ±23.9112.5 ±21.6165.1 ±25.195.4 ± 25.5沪1.3.2血清炎症因子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 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以及白 细胞介素IL-6。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2.3两组IMT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IMT值比较无 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值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o见表3。表3两组IMT比较(片±s, mm)测定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采用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NF- a □1.3.3 IMT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定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O将连续三个心动周
对照组治疗组n治疗前治疗后0.82 ± 0.11*0.76 ± 0.08**42420.95 ±0」60.92 ± 0」5期所测得的平均值作为颈动脉IMT值。1.3.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 P<0.05反应例数,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1.4疗效评价标准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IMT减少
2.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6.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两组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4。表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值<50%;有效:与治疗前相比,IMT减少值50%~75%;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IMT减少值M 75%O总有效率=
有效率+显效率。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
对照组n4242无效103有效显效2627总有效率(%)61276.19行分析。计量资料用仗土 s丿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
治疗组*92.86资料以率表7K,并进行x?检验oP<0.05为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TC、TG、 HDL-C、LDL-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
显不良反应。3讨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 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的发生会加速促进颈动脉 粥样硬化症的病程进展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颈动
6个月后,两组TG、TC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
高,且治疗组TG、TC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 对照组(P<0.05)o两组LDL-C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
脉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常累及的部位,患者血脂中 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往
异。见表1。表1两组血脂水平比较(x±s,mmol/L)往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较低,同时超敏C
对照组(n=42)治疗组(n=42)治疗前治疗后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fTNF-a)以及白细胞介
治疗前TCTGHDL-C治疗后素IL-6水平会高于正常范畴,这表明颈动脉粥样硬 化症患者往往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及较为明显的炎症 反应⑵。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病程发展中,大量的超敏 C反应蛋白会在病灶局部沉积,进而强化了白细胞
6.70 土 0.773.39 土0.512.35 ± 0」95.09 ±0.67*3.00 ±0.11*3.58 ± 0.40*6.52 ± 0.643.54 ±0.514.33 ± 0.32**2.81 土 0.24 沪2.18 ±0.203.40 ± 0.30#,LDL-C1」8±0.111.17±0.141」8 ±0.211.16 ±0.20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大量白细胞粘附在动脉血管壁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上,使得外周血管阻力不断增加,进而促使白细胞介 素IL-6大量分泌⑶。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还会与血
2.2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hs-
CRP、TNF- a、IL-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hs-CRP、
液中的脂蛋白结合,进而激活补体系统,形成大量复 合物,使得动脉血管内膜受损,严重者会出现斑块破
TNF- a、IL-6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6个月
裂。过高浓度的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炎症反应,导致
后,治疗组hs-CRP.TNF-a.IL-6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 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分化,促使血管内皮细胞
不断增生、迁移,进而加大了血管重建阻力,进而促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Jul 30(14)・2389・进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展进程⑷。肿瘤坏死因 素a是一类单核因子,其可触发白细胞介素IL-6、
成,具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可有效减 少各类粘附分子,进而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作
以及肿瘤坏死因素本身的级联反应,而白细胞介素 IL-6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相类似,其可干扰脂
用⑹。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经6个月治疗后,其血脂 水平、血清炎症因子、IMT值均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
质代谢以及介导细胞凋亡,是炎症细胞分化的重要 调节因子。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hs-CRP、TNF-a、
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节脂质代谢和抗炎的作用。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其血脂
IL-6和TC、TG、HDL-C、LDL-C水平的变化,可有 效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颈动脉IMT值是反映颈动
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IMT值均显著优于对照
脉粥样硬化症的早期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 时,最早累及动脉内膜,增高的脂蛋白和胆固醇对动
组(P<0.05),同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 治疗期间无任何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这与夏金青等〔7] 人研究结论相似。表明,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
脉内膜产生功能性损伤,动脉管壁正常三层结构消
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逆转斑 块并抗炎,且不会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失,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内膜毛糙,同时由于类脂 质大量沉积在内膜上形成脂肪条带,脂质贴附在丙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
膜上形成内膜局部性增厚,因此测定颈动脉IMT值 可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早期指征。瑞舒伐他汀可有效稳定和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
脉粥样硬化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但本研究所
纳入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后期还需要大样本进行
持续深入研究,证实本结论的可靠性。参考文献:[1] 彭光耀,牛红梅.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
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J ].医药前沿,2015,5(28):166-167.[2] 张 菌,张鸿青,田 青,等.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
症斑块,同时可促进血管生长,改善内皮功能,减轻
血液再灌注损伤及验证反应。瑞舒伐他汀可有效调 节血脂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三
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抗 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作用国。瑞舒伐他汀抑制颈动脉 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在于其结构与胆固醇合成的中
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6):791-792.[3] 刘 毅.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社
间关键化合物——HMG-CoA极为相似,而瑞舒伐他 汀对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较HMG-CoA高1000
区医学杂志,2015,13(12):33-34.[4] 陈小铭,叶炳华.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4,12(44):4162-4164.倍,进而在肝脏中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 力,进而阻断胆固醇的合成;同时瑞舒伐他汀还可有 效减少载脂蛋白含量,进而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含
[5] 沈苏君.观察瑞舒伐他汀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颈动脉斑
块的具体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1(90):45-46.[6] 安巧颖.阿司匹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J].临床
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2157-2157.量,使得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被大量摄取,进而改 善血脂水平。阿司匹林可促使血小板中环氧酶活性中 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识货,进而减少血栓素A?的形
[7] 夏金青,赵松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42
例[J ].北方药学,2017,14(5):71-71.收稿日期:2019-01-20右美托咪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 应和麻醉效果影响分析马艳红,盛李平,宋水涛(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信阳院区,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接受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进行全
麻诱导的基础上,对照组联合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和麻醉效果。结
果麻醉前,两组SOD、MDA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2h、术后Id 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 论 针对接受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且麻醉效果良好,可作为一种理 想的麻醉诱导药物在临床应用与推广。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麻醉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