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浅谈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摘要: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土木工程实战经验,就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问题,从其自身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 键 词: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issues, from its own angle has carried on the deep discussion.

Key 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形式已经从最初的木结构发展成为如今的砖混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在结构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材料学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对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也对现阶段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现如今,钢筋混凝土已经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其施工技术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状况,对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经济性等因素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操作过程中,必须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并努力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1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系统作为钢筋混凝土的模壳,主要由模板与支撑两部分组成。模板作为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构件,能够确保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的形状及尺寸。支撑系统主要由支撑模板组成,它能够承受来自钢筋混凝土、模板以及施工过程的荷载。如果对于板身的设置不牢固,使接缝间存在空隙,很容易导致漏浆或麻面现象的产生,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模板的设计与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确保其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1.1对模板本身以及所用材料进行严格要求

在对模板安装之前,应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光滑度以及稳定性,以确保其能承受多种施工荷载。在确保模板变形量不超限的情况下,应使模板表面的拼缝处于密合状态,以避免漏浆现象的产生。在对模板选择使用之前,应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条件以及浇筑方法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分析。模板支架应选用钢材来作为材料,并应在竖向模、内倾模板部位设置足够的内外部撑杆与栏杆,以确保模板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应对施加立柱进行严格的固定与检查。

1.2对于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此部分上文已经有所提及,应确保模板及其支撑具有足够的轻度和稳定性,同时支撑部分也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果要将支撑安装在基土上,应先对其进行夯实处理并加垫一定数量的支撑板,同时还应确保接缝处无漏浆现象的产生。

1.3对于模板拆除的质量控制

在将模板拆除之前应确保其已达到预定的强度要求,并保证其表面无棱角及损伤现象的产生。在一般情况下,在预制工作结束一到两天内即可将模板拆除。模板和支架拆除之后,应将其进行分散堆放并进行及时的清运。在拆除时,应根据锚连接的结构情况,进行有序拆除,防止模板出现大面积坠落的情况。同时应使用专用工具来确保拆除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应拆除方法或工具的应用不当造成预制混凝土的损坏。

2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2.1钢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1.1钢筋的质量检测与存储

进入施工场地的每批钢筋都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甲方委派的质检员应对每批钢筋进行抽样,然后移送实验室进行力学性能试验。钢筋在仓库存放时,应保持周围环境干燥;钢筋底部应用木垫垫起,使其与地面保持20cm左右的距离;存放期限不得过长。对于锈蚀比较严重的钢筋应进行质量鉴定,根据质量鉴定等级进行降级使用或者报废处理。在钢筋的加工过程中,质检员应勤于观察。当钢筋被折成9O°时,观察弯钩的外边缘是否有裂纹等情况的发生,如果发现出现裂纹等意外情况,应对其质量进行重复检验,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对其使用。

2.1.2钢筋的连结

钢筋连接包括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连接方式。不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应确保接头的类型和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与要求。在对受力钢筋进行连接时,应尽量将接头设置在受力相对较小的部位,同时应尽量减少同一根钢筋的接头个数。值得一提的时,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来连接轴心受拉以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应互相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应为搭接长度的1.3倍,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为50%。

2.1.3对钢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选择的配合比不当,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坍落度失调,坍落度过大会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出现较多的孔隙,使其表面出现麻面;坍落度过小会给混凝土的浇筑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样也会给混凝土的泵送带来不便。同时,水灰比例不符合要求、和易性

较差等也会造成离折露石,或者使构件下部出现砂浆层较厚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应对混凝土的级配、配合比等进行严格的控制[1]。在此之前,应先进行配合比与坍落度的试验,以确定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参数。

2.1.4混凝土的浇筑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需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的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之前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并进行充分、仔细的振捣,确保上下层的混凝土能够紧密凝和在一起。当浇筑灌注桩时,如其高度不超过3m且界面边长大于400mm,并且无交叉钢筋时,可以从柱顶直接进行一次灌注,否则应当从其中部开始灌注。在下半部分灌注完成且进行充分振捣之后,再进行上半部分的灌注。此时也可利用串筒进行直接下料,但是应注意要从板模侧面中间进行充分振捣。

当对深而窄的构件进行浇筑时,应先在其底部浇筑一层厚度在50~lOOmm之间的水泥砂浆,之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对梁进行浇筑时,应先从一端开始,快到另一端时,应反过来先对另一端进行浇筑,在两端的梁体达到初凝状态之前进行及时的合拢处理。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以及预留孔洞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当出现变形或移位现象时,需在已浇筑混凝土凝结之前进行及时的修整。

3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3.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上文已经提到,因配合比设计不当,如胶结料偏多、骨料直径过大、用水量过小、外加剂增稠组分不合理等,会使预制混凝土出现过于黏稠的现象,致使在搅拌过程中裹入大量的气泡,在充分振捣的情况下也很难将其排出。

3.2露筋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时,因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漏放等会使钢筋因紧贴模板而发生外露。同时,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钢筋排列不合理等,也会导致露筋现象的产生。在此过程中,还应对浇筑混凝土进行合理的振捣,该环节也有可能使混凝土出现露筋情况。另外,还应做好钢筋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因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旱都有可能在拆模时出现露筋现象。

3.3养护方法不合理

传统过于简易的养护方法在当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仍然被沿用,该方法已不能满足泵送混凝土较大温度收缩变形的要求。

4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4.1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驻地经理应委派专业人员对入场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并根据规定要求对材料进行抽样复检。在此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或型号不符的材料,应立即停止对其使用。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应确保计量准确。根据施工环境与现场条件,对实验室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应对加水量及外加剂的掺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4.2当一般的混凝土楼板构件出现龟裂现象时,应先对裂缝进行清洁处理,然后再进行表面涂刷封闭[2]。如果它在终凝前出现龟裂现象,可先进行清缝处理。具体施工顺序为:先用1:1水泥砂浆进行抹缝,如裂缝过大,应先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将其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当楼板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先对其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的安全性。

4.3对不同工种交叉作业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板底钢筋绑扎完成后,线管预埋以及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工作量。在必要的通行位置应设置临时简易通道,以供必要人员的通行。同时还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严禁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等类似情况的发生,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

4.4在施工阶段,监理单位要加强对于施工单位施工程序的检验和控制。施工单位在每个分工序施工工作完成之后,要首先组织内部人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由监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的施工工作,确保每个分工程的各个施工工序都处于严格的控制状态。特别是对于相对比较隐蔽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单位更应该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参考文献

[1]张洪亮.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2]张新民.浅谈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