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回归本真教育的语文绿色课堂

回归本真教育的语文绿色课堂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1-f-12 ̄号上旬刊又教 :料 回归本真教育的语文绿色课堂 高大玲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小学,江苏南京摘要:本真教育的最大秘密就在于相信和解放心 211122) 的追求和对人的创造力的发现,使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主 体,成为有尊严的人。本真教育的最大秘密就在于相信和 解放心灵。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和解放教育者自己。本 真教育让 tL,与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心灵得 到升华。建构绿色课堂,正是回归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本 灵,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和解放教育者自己,让心与心自 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灵得到升华。本真教育追求 的就是服务和发展学生的绿色教育理念.建构语文绿色课 堂。回归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本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 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绿色课堂应营造师生之间生态 和谐的氛围,这样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 能力的提高;绿色课堂应尊重个性差异,在民主、平等、自 然、和谐的绿色活动中,促进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地成长。 因此,绿色课堂是个性张扬的生态课堂,是充满想象的诗 意课堂,是学会倾听的和谐课堂,是真心关怀的人文课堂。 关键词:本真教育语文绿色课堂绿色活动 真。绿色象征着自然、和谐、纯净,生命之美在绿色中诞 生,生命之力在绿色中张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诞 生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获取生命之源,让学习成为 学生的生命需求。 绿色课堂应营造师生之间生态和谐的氛围。和谐的 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 提高。在和谐的绿色氛围中,学生们身心愉悦,情绪高涨, 思维活跃。绿色的课堂应是生态化的,犹如一片呈现纯净 透明的天空、一块滋生美好和平的土壤、一汪产生宽容博 本真教育就是利用教育的力量.实现人对本真价值 《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充分利用聋生视觉、触觉和味 觉等多种感知觉的补偿功能,引导聋生认知。让学生用眼 看一看,认识杨梅果的外形;用手摸一摸,感觉小刺的平 滑;用嘴尝一尝,感觉杨梅果的细腻柔软。多种感官的运 用,弥补了聋生的听力缺陷,增强了认知效果。 的表演.实现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深入文本,达到教师、学 生和文本三者的有效统一,从而实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五)借用教学媒体,实现手段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 堂上广泛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既拓展了教学空 间.又丰富了师生沟通途径.增强了沟通效果。借用现代 教学媒体.展示文本内容,拓展生活空间,可将抽象的教 (三)紧扣文本内容.做到情感真挚化。 心灵互动,情感交融是交流的最佳境界。语文是工具 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聋校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 数课文都渗着深刻的思想性,赞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扣文本内容,深刻把握文章的思 想内涵,走进真实的文本.做到与文本高度融合.将文本 表达的真挚情感传递给聋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和聋 生的无障碍交流,让聋生深刻体验到文章的美感。如我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随着事件的发展,我逐步 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我的紧张、痛苦和满腔怒火通过朗 读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将学生带入文本,深刻体验文 章表达的情感。 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狭小的课堂空间最大化,最大 限度地向学生传递有效课堂信息。如课文《桂林山水》,描 绘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刻画了桂林山的奇、秀、险。由于 多数聋生没有实地游览的经历.缺乏亲身感受,难以准确 把握,我在教学时,通过现代媒体,出示相关图片,播放情 景短剧。让聋生如身临其境,深化了对漓江的水和桂林的 山的特点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信息的准确传递,拓展了 教学空间.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四)依据聋生特点,实现交流场景化。 “聋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较长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 [1][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 施者对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手语基础[M].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9. 段,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人的发展整个历程中.属于初 级阶段”。[9]P71-72这种思维特点决定了聋生对抽象概括或 者对其没有生活经验(经历)的事物接受起来难度较大。 语文学科承载的情感丰富。而聋生的情感体验较为单薄。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3]程益基,赵锡安,雪湘明.聋教育入门[M].华夏出 版社.1993. 内容.应尽可能地通过创设生活性场景、课本剧等多种形 式帮助聋生理解文本内容,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 『6]方红.语文教学要正确运用聋人手语.现代特殊教 有效沟通。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为了帮助聋生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我没有让学生简单 地分角色朗读,而是精心编排了课本短剧。我扮演凤凰, 育[J],2011.7. [7]沈玉林,吴安安,褚朝禹.双语聋教育的理论与实 践[M].华夏出版社,2005. [8][9]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聋童心理学[M].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9. 让其他学生分别扮演猫头鹰等不同的鸟。通过情景短剧 爱的清泉,令人神往。绿色课堂应尊重个性差异。著名心 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随着个体的发展.需要也不断地发 展。本真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 的发展就是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教育 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民 主、平等、自然、和谐的绿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被尊 重的重要。 一、个性张扬的生态课堂 本真教育要求帮助学生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 求一律。在语文绿色课堂中,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由.让他 们自己明白学习的动机,并不是出于服从而学习。 绿色教育理念提倡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绿色课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只有师生真正和谐关爱,才能充分地展现出双方的智 慧。真正的关爱,应该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种个性化的 教学,绿色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的天地。新课 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个性得 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得到释放.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喜欢用表 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 点,有的钟情于用绘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 ,还有的 喜欢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绿色课堂教学中,教 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特殊才 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学习方式 进行学习、感受.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自己的学习结果。在《田园诗情》、《小镇的早晨》等课的 教学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表达方 式,有的朗读,有的表演,有的绘画,有的朗诵自己写的 小诗,有的展示自己办的小报……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变革。学生之间存在着差 异,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要将差异if:为一种教 学的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语 文学习从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自然也不能只有一个答 案。解放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就呈现出勃勃的 生机和活力。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态 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 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 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 二、充满想象的诗意课堂 绿色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 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教师把学生置于教学 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课堂才 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活力。每 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 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 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 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 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 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聂将军 与日本小姑娘》时,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 又教贸;料2011&12 ̄号上旬刊 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生动鲜 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El 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 了很好的锻炼。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 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 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绿色课 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 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 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 解。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文时,我借助多媒体,播 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 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悲壮场 面,加上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一lf,剪辑的配乐,音乐、 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 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 -_eJ,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绿色课堂,多姿 多彩,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学生变 得更加有灵性。 三、学会倾听的和谐课堂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参 与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 任”。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 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获取知识.而倾听则是合作学习的 基础,因为不管采取何种学习方式,能听、会听是最根 本的。学生善于倾听还是组织课堂讨论的保障.那种只 在乎自己的发言,而不关注别人见解的做法,只能使课 堂局限于表面的热闹。由于受年龄特征及独生子女特 点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 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帮助学 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给绿色课堂增添活力。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营造积极倾听的氛围。 在绿色课堂上注意营造一个积极倾听的氛围,教会 学生们参与讨论。可以提醒他们:猜一猜发言的同学可能 会讲些什么,和自己的看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他怎 么会这样想的?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你是否同意, 你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受到老师启发,学生便能学会先听 后说,养成倾听的习惯。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质疑中 能真正了解彼此的想法,每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程度、不 同角度的理解才能有进一步的探究。 2.激励启迪.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只有全神贯注地听,灵活自主地听,才能踊跃参与课 堂讨论,绿色课堂才会活力四射。 在课堂上,我经常这样开导学生:“谁的耳朵最灵”、 “谁的记性最好”、“谁最懂得尊重别人”。对于认真倾听的 学生,我总是大加赞赏,告诉他们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 仅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会学 习的孩子应该是善于思考和倾听的。课堂上及时对能倾 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给予表扬.对于敢于 回答问题且回答不正确的孩子也进行鼓励。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课时,我请一位男生朗 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等他读完之后说说他读 得好的地方。其他同学听得挺认真,却有一位女生跃跃 2011年12月号上旬刊文教贸:料 欲试,迫不及待地读出声来。等那位男同学读完,我问 这位女生:“他读得那么棒.你怎么能随便打断呢?”“我 认为他恭恭敬敬这个词的语气意思读得还不够。”“你 有意见我们可以讨论,前提是要在耐心听别人读完之 后。倘若你沉浸在朗读之中,别人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你会怎样?”在表扬安慰男生的同时,那位女生也进行 了反思,同时,我给她指出:认真听别人的朗读既是对 别人的尊重,又是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好办法。在她受 到教育的同时。其他学生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经过这 样的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就会稳定形 成。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学生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就 让具有学习优势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 不想发言,又不让那些学习上的“弱势”学生因问题太 难而不敢发言。这样就做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 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课堂就会变 得轻松愉快.老师和学生之间充满友爱与和谐。教师不 能只以分数衡量学生.要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学 生的每一点进步,尊重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充 满善意的绿色课堂.充盈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学生一定 能茁壮成长。 绿色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理想的主要精神阵 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 会赢得机遇 四、真心关怀的人文课堂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 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体差异 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 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学 资源。”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孤僻、自卑,而被其他 学生误认为“笨学生”,受到嘲笑。时间一长,这部分学 生逐渐在课堂上“销声匿迹”。课堂学习中,他们完全置 身事外,自己做自己的事。学生长期受到负面或否定评 价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心理和行为,如失意,漠视,叛逆, 甚至仇恨一切的反面人性心理。试想:一个人自信心受 到打击,不至于影响整个社会.但无数自信心受到打击 的个人组成了群体,情况又会怎样?他们步入社会,可 能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在绿色课堂中,我 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用爱心关怀弱势学生 学习成绩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 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 要注意不迁怒.不急躁,多表扬,少批评。无数事实证明, 老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体贴的话 语,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尤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弱势学生,自尊心特别敏 感脆弱,往往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或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 会让他们受到打击和伤害,这些学生更渴望老师的鼓励 和关爱。只有用爱心关怀弱势学生,才能让他们对学习产 生兴趣和信心 2.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所讲的内容所提的问题 要兼顾两头,照顾中间,这样才不会有失公允。因此教 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教学的多层次性。既不 课程标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 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唯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 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 提供平台。为此,要营造和谐生态的绿色课堂,高扬人本 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感 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 创造,使学生在绿色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 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 能得以发掘和超越。“绿色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提 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生命全面、和谐、 自由地成长,为生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真教 育,呼唤绿色课堂。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O2.6. [3]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4]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J、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 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 『5]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第二版. [6]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11. [7]http://www.dysx.net((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81陈利利.行知杯优秀论文参赛作品.在关爱中实现 语文教学的优化. 『9]何琳苏.人文关怀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光彩.中国教 育技术装备,2009,(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