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探索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探索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区域经济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探索 ’蒋小华卢永忠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云南昆明650033) 【摘要】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两者联动开发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旅游扶贫;联动开发;对策 云南省127个县(区)、市中,有51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占 全国贫困县总数的8%,云南少数民族有600多万贫困人口,占 全国贫困人口的10%,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直接关系到各民族 的团结和睦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如何对云南少数民族 地区进行开发扶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将资源与市场 条件较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在云南范围内建设生态文明的东风,大 力发展旅游产业,为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消除贫困,促 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的辩证关系 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旅游是一种相辅相 承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为 发展旅游提供机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反哺生 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支持。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 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 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创建生 态文明为载体,以旅游扶贫为手段,将优美的自然环境、绿色旅 游、生态旅游、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导入少数民族地区,使干部 和群众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业可 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严格按照生 态规律办事,不仅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还要通过旅 游开发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旅游和 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的必要性 (一)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区位、交通和信息 等条件的限制处于相对落后和封闭的状态,传统的民族文化较 少发生变异,原生人文生态系统也正因此而得到较完整的保 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各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形成 了种类繁多、绚丽纷呈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它们包括房屋建筑、 服饰文化、生产生活习俗、饮食文化、歌舞文化、:『了同文化等。这 些极其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能够从不刚角度、不同层面满足旅 游者求新、求奇、求异的消费心理需求,对不 类型的旅游青产 156企业导报2011年1月(下) 生极大的吸引力。此外,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地域差 异性,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其组合形式多 种多样,内容丰富和类型多样,形成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这种 状态下,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对其进行挖掘,对促进民族旅游业 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为旅游扶贫奠定了开发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建立在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以生态农业为主导,在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同时,做到保护自然、保护居住地及其周边的生态 环境,这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或提供了可能。 生态文明建设提倡保护人居环境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实 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 设过程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道路条件的改善、村庄的 绿化美化、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实质上是民族 村寨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升级。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设施的建设 基本构成了旅游需求中“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基本要 素,为开展旅游奠定了基础。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可为拥有丰富 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 施的少数民族村寨创造旅游开发条件。 (三)联动开发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相结合是促进少 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增 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生 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又会反过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1.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的措施:(1)将生态文明 作为旅游区有机组成部分进行规划设计,树立区(旅游区)村( 新农村)共进的理念,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2)建立科 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吸纳村民参与管理,充分反映村民意愿,培 育民主管理理念;(3)提供社区参与旅游服务的多种渠道,加强 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培训,切实推进村民增收致富:(4)根据旅游 发展要求,通过培训、宣传等途径提高村民的服务意识、专业服 务技能与文化素质;(5)将现代农业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进 行旅游开发3tin用;(6)引入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实现资源循环 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结合旅游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做法:(1)少数民族地区的 区域经济 规划必须与旅游规划相协调;(2)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旅游业要 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培育依托农业的相关产业发展,如手工 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3)民居改造传承地方精神、体现地方 制作、农产品深加工等,尽量延长农业产品的销售链;通过本地 特色;(3)村落整治中保护自然风光与人文遗产,保护旅游业赖 的少数民族特色展演节目增加旅游的娱乐性等等。 以生存的旅游资源与环境;(4)产业结构调整中注意发展能够 与旅游业相互耦合的环境友好型产业:(5)精神文明建设中充 方式保护纯朴的乡风民俗与珍贵的非物质遗产。 三、联动开发对策建议 (一)政府扶持、规划先行 (四)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积 资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在财政补贴、 建设资金、银行信贷、税收、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与优惠, 引导和吸引投资资金与社会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 分考虑旅游可能对社会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宣传教育等 极引导、政策与资金支持。政府主要是做好规划、服务工作,投 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 贫开发,建立起多渠道的投资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旅游业 一定要进行系统调查,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选择良好的发展模 的发展,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群众既是旅游扶贫的 式,依靠资源、依靠市场进行旅游开发,真正使少数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 发需要大思路大手笔,只有政府才能做大做全旅游文章,也只 有政府能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和魄力,对本地区以及相关地区的 旅游资源进行总体长远规划和合理开发。循序渐进开展生态文 明建设与旅游扶贫的联动建设,在生态文明的规划与建设中, 不仅要完成和完善村级道路、供水、通电的规划与建设,环境美 化和卫生达标建设等公共资源,还要增加旅游休闲功能,配套 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增加旅游项目建设。 (二)保护环境、找准特色 以往,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竭泽而渔,毁林而猎” 的现象屡见不鲜,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将环保置于可有 可无的位置,使许多原本环境优美的乡村环境恶化,污染加重。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旅游扶贫开发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对各种旅游资源 务必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做到严格保护, 合理开发,加强管理,反对任何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时 的“经济繁荣”。在实施旅游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少数民 族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时,一定要强调 创新,走自己的路,开发突出乡村个性与特色的旅游产品。少数 民族的文化特色、文化内涵是可以永续利用的旅游资源。人无 我有、独一无二的就可能是旅游资源。美丽的、独特的景观和特 有的民俗风情都是地方特色。可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方 方面面:吃的方面,当地百姓的家常便饭;住的方面,室内装饰 整洁又有当地风格;行的方面,传统的交通工具,如马车、木筏、 溜索、藤桥、索桥;游的方面,各种手工作坊、民居;购的方面,土 特产、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品;娱的方面,农事活动、节日活动、 民族体育活动、民族歌舞、婚丧、宗教活动等。 (三)创新机制、有效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就是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把农 村潜在资源转化成实用资源的过程。因而也可将资源转化成为 旅游资源,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因此在建设生态 文明时要更新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在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 建设生态家园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少数民 族旅游资源,依靠市场运作筹措资金。在突出旅游业地位的同 时,要注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棚互促进,互为支 撑,做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旅则旅”,通过联动开发带动 对象,又是参与旅游业的生力军。 社区群众参与,既可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 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让社区群众真正从旅游中受益,实现旅 游扶贫的功能,又能使自觉保护具有强大的动力。因而政府招 商引资时,应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作价,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控 股,使政府在保护资源和群众的利益以及规划发展中有一定的 控制权。资源是大家的,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应拥有一定的资源 股份,这样不仅体现了其利益,更有利于群众积极保护生态环 境。 (五)注重科技、追踪培训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出现的各种问题, 加强科学研究与增加科研投入,系统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 贫开发中“贫血”和“返贫”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重点 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中出现的盲目开发、知识贫 乏、资金筹措困难、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受到威胁、以及缺乏 良好的可实施的旅游参与项目等现实问题,增强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造血’动能。加强对群众旅游脱贫致富教育,积极动员当 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引导他1"fIN用现有条件开展旅游经营, 兴办农家乐,加工出售各地土特产品和少数民族工艺品。要加 强当地群众的旅游培训,就地取材。尽可能利用和开发当地的 人力资源,积极引导,做好示范。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本 地人才脱颖而出。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 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少数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可以加快生态文明建 设的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内容, 强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内涵。两者最终目标是统一的,两者 联动开发都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和谐社 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兰庆环.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生态文明[J].广西林业.2003(6): 55~58 [2]宁德煌.云南旅游扶贫问题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 (6):l4~17 [3]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 2002(5):241~243 企业导报20i1年1月(-7)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