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1.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无为在歧路,__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
(3)五岭______,乌蒙______。
(4)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2. 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秋的声音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绽开--______匆匆--______
(3)用“匆匆”造句。
3. 读一读,完成练习。
小白兔
一二三四五。五只小白兔。
长耳朵,红眼睛,
一蹦一跳学跑步,比比看谁跑第一,奖它一根胡萝卜。
(1)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
一 二 三 四 五
(2)把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3)谁跑了第一,会得到( )(填序号)
4. 看到下面这幅图,我会想到古诗《______》。我还能背诵这首古诗,并完成填空。
远看山有色,近听______无声。
春______花还在,______惊。
5. 根据图片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萧萧______,______。______促______,______篱落__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
(2)请你为上面的图片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写了什么?请选一选。
(填序号)前两句:______ 后两句:______
A.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
B.写深秋的凄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郊
(明)杨慎
高田①如楼梯,
平田②如棋局③。
白鹭忽飞来,
点破④秧针⑤绿。
【注】①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qí),又叫梯田。②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③棋局:象棋棋盘。④点破:打破。⑤秧针:水稻初生的秧苗。
(1)选一选,填序号。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把高田比作______,把平田比作______。
A.棋局 B.楼梯
(2)写出诗中表达下面意思的诗句。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打破了这一片初生秧苗的绿色。
7. 按要求补充诗词及名言警句俗语。
(1)相对于春、秋、冬来说,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还不多。其实,古诗词中的夏天还是挺好的。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__,______;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______,______。”
(2)有些古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一种精神。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竹石》郑燮)又比如《石灰吟》(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
(3)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积累的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励志一生。比如普朗克(德)的“______,让我们通向新知识。”还有,《离骚》中的“路更受其修远兮,______”又比如: “莫看______,要看______。”名言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被迷惑,要透过表面现象来看事物本质。当自己遭受挫折时,可以用阿斯图里(危地马拉)的“______,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来激励自己。
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歇后语,从中感受到了祖国语文的生动有趣。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偶尔使用它们,比如,我们在参赛前,其他同学会给我们送上一句“在赛场上,你们可以是“八仙过海——______’。“看你们的啦!”于是,我们紧张的心情一扫而光,鼓足劲儿走向赛场。又比如,对着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却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的天空我们会幽默地说上一句:“这天气,真是______——说变就变。”说完后,哈哈,笑一番。
8. 我会读,我会填。
江南 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连叶 , 鱼戏荷叶 ,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在横线上填写汉字,把古诗补充完整。
(2)把鱼儿的方位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填序号),并完成图。
①东 ②南 ③西
(北) ( ) ( ) ( )
(3)我发现诗中有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莲叶何田田”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莲叶长得多么茂盛啊。 ②莲叶长在水田中。
9. 读下面一段小诗,回答问题。
今天住进你的书包,
明天住进他的书包。
后天,后天,大后天……
绘本在班级里旅行,
住进亲切又陌生的书包,
那是一家家移动的旅店。
(1)查字典,填一填。
①要查“陌”的读音,先确定“陌”的部首是“阝左”,再数数“阝左”的笔画,共______画。
②在“部首目录”里的相应位置找到“阝左”在“检字表”第______页。(见图1)
③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阝左”部,“陌”字除去部首还有______画。通过查找,发现“陌”在字典第______页。(见图2)
④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找到了“陌”字,“陌”的读音是______。(见图3)
(2)猜一猜,再核对。
我猜“陌生”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
我从字典中发现“陌生”的意思是:______。
(3)诗中“移动的旅店”是指( )
10. 日积月累我能行。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 当午,汗滴 。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1)把古诗补充完整。
锄______ ______当午,汗滴______ ______ ______。
谁知盘______餐,粒粒皆辛苦。
(2)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可以用诗中哪两句来劝说呢?请用横线画出来。
11. 看图片写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12. 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因为他们都是_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______。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13. 读一读,猜一猜。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一动物:______。
14. 按照求填空。
独坐敬亭山
众鸟________,
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敬亭山。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______。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1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荡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
(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
(3)体会一下,通过写景,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17. 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8. 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回答问题。
(1)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______
只缘:______
不识:______
(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的感觉。
(4)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19. 解释划线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尽:______独去闲:______。
意思:______ 。
(2)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______ 两:______和:______潭面:______镜未磨:______。
意思:______。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______。意思:______。
20.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
21.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驶来。
(2)洞庭湖的波光和秋天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22. 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3)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②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移舟泊烟渚”的“泊”字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______
24. 课外阅读。
春光好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1)这首词写______的情景。上片写在叶嫩花明的春光里,画船轻荡,鸳鸯戏浴,渔歌声声,给人以轻快明畅之感。下片连用两个“______”字,两个“______”字,两个“______”字,写尽春光骀荡之状。后两句写人情,与上片“鸳鸯”呼应,突出“______”。
(2)解释词语。
①明
②绿汀
③棹歌
④红粉
25. 填一填,补一补,选一选。
( )对雨,雪对 。
花对 , 鸟对( )。
( )清对 , 柳绿对 。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写字。
(2)选一选,把横线补全。(填序号)
①桃红 ②水秀 ③风 ④树
(3)试着编一编,选一选。(填序号)
天对______,______对风,大陆对长空。
①地 ②雨 ③人
2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②影:月光的影子。③下:顺流而下。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 )。
(2).从诗中可看出,诗人远游的季节是在______,交通工具是______。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7. 课外阅读。
绝句
杜 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 (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
2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2)“能不忆江南?”是( )
)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29. 课内同步阅读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远上:______ 寒山:______ 石径:______ 斜:______ 白云生处:______
爱:______ 枫林晚:______ 霜叶:______ 二月花: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30. 课外拓展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