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在贯彻新课标,不如说是对“教学相长”. 使教学内容现实化。这个标准,我看不是“较 “师生互动”的歪曲和糟践。孙绍振教授曾经多一 高”而是“很高”。语文课的“有教无学”,除了没 次讲到,当学生积累有限,或准备不足,还在无 有内容,和不知是什么内容,和“不知怎么教” 话可说的状态下.就只能听教师讲。王荣生也 还是有很大关系。当一堂课合宜的教学内容确 说过。从教学的角度讲,如果处理成“定篇”或 定之后,所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是如何 “例文”。讲解不一定好,却也不一定不好。我则 组织好教学内容的问题。讲到这里,联系前面 认为.在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因而还需 说过的“有课无程”和“有学无习”,可以把这三 要训练的情况下。教师的示范式的主讲,值得 “无”。看做是语文课程少、慢、差、费的总根由, 大力提倡。手段由目的决定。方法为内容服务。 是我针对语文教学的百年痼疾所做出的个人 道理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诊断。 △如果也给教学方法提出一个最低标准 △陈老师。我们的谈话已经占用了您不 和较高标准,这标准你认为怎么提出才合适, 少宝贵的时间,看来语文课程改革还真是任重 或者说.什么是“合适的方法”? 而道远。最后,很想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时光还 V这里只能讲一讲一般的原则。就文选 能倒流,让您回到中年时代,您将会为语文课 型的教材而言,无论怎么教(讲 )。都应该把一 程改革去做些什么? 篇课文的原生价值(它的精要精华精妙精彩) V我本想退休之后,尽可能不再谈语说 教(讲)出来。也就是说,要把“教教材”教好,这 文。我要抓紧时间多读些书,写些别的东西。见 是最低要求。从较高的标准来看,那就应该根 到大厅、书房的满架图书,总感到生命流失得 据“用教材教”的目的要求进一步确定好教学 太快。不读书,何以谈文?当然,如果能够敲一 内容,让学生“得法养习”。这就要懂得设计和 敲时间的“返回键”,减去二十年。我仍然会为 驾驭,诸如教学的环节步骤须安排恰当。“互 “历练自学”的语文教学目标坚持探索。我国几 动”的设想应考虑周到等等。让整节课有序地 千年指导“学贵自得”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在 进行,达到“教”与“学”的一致,实现教材的“创 新时代的环境条件下,一定要继续传承和发 生价值”。用王荣生的话说,就是要使学生“在 展。“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我终生信奉的 真实地阅读课文的同时。不但获得了课文所传 教育宗旨 语文教学不论教什么和怎么教,在 播的信息,同时获得了课文‘如何传播信息的 中学毕业之前。总得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 信息’,即‘传播信息的智慧’(言语智慧)”。 来,语文素养也正是在这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 前不久,我在上海听了中小学的6节观摩 中形成的。形成的机制是什么,可能永远是个 课。于漪老师在评课中谈到了青年教师普遍遇 秘密,我会通过组织实验和个案的积累研究, 到的“驾驭教材”问题。她认为关键是先要“读 尽可能去揭秘。一旦揭开它,也许你会发现它 懂教材”。可谓一语中的。凡是教不得法,几乎 竟然是如此简单,如此明白,根本无须琐细求 都可以在没有吃透教材上找到原因。所以我想 证,也不必繁复训练。我所一向追求的“以少总 与其向教师提出教法的这样那样要求,不如告 多。执简驭繁”的教学方法,到时候每一个语文 诉他们应该如何精心备好一堂课,当然也包括 教师都有可能轻易而熟练地掌握。当然,对于 “吃透”学生,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多了解多设 我来说。这也许永远是一个梦。鲁迅说过,人生 想,避免只是一味从教师的立场考虑这样教那 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我多么希望永 样教,过去有所谓“吃透两头”的说法,就是一 远是在梦中。永远是走在路上啊! 好传统好经验。王荣生认为“好课”的较高标 乙酉年岁暮于俯仰斋 之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一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