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ci.Bul1.2010,16(13) 33 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成因与对策 陈励颖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 19) 摘要:分析闽台农产品贸易主要特点,阐述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成因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发展闽台农产品贸易 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闽台农产品贸易;成因;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0)13—33—02 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虽然在台湾人的Et常消费中所 盐渍蔬菜以蘑菇、黄瓜等为主,食用菌以蘑菇、白木耳为 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台湾的农产品按 主。进口产品主要以台湾水果和牛、猪动物皮张为主。林 热量计算的自给率是很低的,按国际标准热量换算,仅达 业贸易额0.29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13.14%。其中出口 到37.5%,其余都要靠进口。台湾加入WTO后,逐步开 2454.89万美元,进口435.73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以竹 放其市场。随着两岸实现三通,福建是离台湾最近的省 木藤草制品为主,进口产品主要以木材为主。 份,其农产品运输到台湾的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果蔬、鲜 1.4进口台湾水果跃居全国首位 自2005年5月台湾 活鱼类等产品更能保持其新鲜度,运输中的损耗也最少, 水果首次登陆福建以来,福建从台湾输入水果逐年增加。 这是福建省与其他大陆省份相比最大的区位优势。因此 福建已成为台湾水果及农产品销往大陆各地的物流集散 福建已成为大陆对台农产品贸易重要的进出口省份。闽 中心和中转地。厦门已经成为台湾水果销往祖国各地的 台农产品贸易中,出口台湾的农产品主要以水产品及其制 重要中转站。据了解,从厦门口岸进境的台湾水果,70% 品、蔬菜及其制品和竹木藤草制品为主。进口台湾农产品 ~80%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主要为水产品、动物皮张、水果和木材等。 2闽台农产品贸易急剧增加的原因 1 闽台农产品贸易主要特点 2.1 自然灾害 台湾地区台风频繁,给台湾的沿海养殖 1.1 闽台农产品贸易的主要方式福建省对台农产品贸 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致使水产品的产量下降,价格上升, 易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加工贸 进而导致水产品的进口量上升。近年来,在中央对台“惠 易。近年来闽台农产品贸易呈逐年递增态势,据海关数据 渔”政策和我省“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经贸措施的推动 统计,2009年闽台农产品贸易额3.43亿美元,比2008年 下,闽台渔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升,福建已成 增加69.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1亿美元,比2008年 为大陆对台渔业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和重要区域,渔业在 增加91.6个百分点;进口0.63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 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台湾方面 13.1个百分点。 的数据,2009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的冷冻虾仁、冷冻蟹;干、 1.2水产品贸易占居重要份额2009年全省对台水产 咸或浸咸小虾及对虾;其它冷冻软体类动物及水产无脊椎 品贸易额达1.82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65.33%。闽台农 动物,包括适于人类食用之水产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动物 产品贸易额前10项的商品有8项为水产品及其制品,其 除外)粉、细粒及团粒等水产品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近年 中,出口额最大的是制作或保藏的蟹,达1750.6万美元, 来,闽台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台湾地区跃居我省水产品 比增250.96个百分点;进口额最大的是冻、干、盐腌或盐 出口第4位。 渍墨鱼及鱿鱼,达925.7万美元,比减28.76个百分点。 2.2台湾的农产品产量下降 菇类农产品既是2008年 1.3种养业和林业贸易产品较为集中 种养业贸易额 以来台湾从大陆进口量激增的农产品,也是台湾生产量逐 0.53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23.95%。其中出口3902.29 年减少的产品。岛内产量减少所产生的市场份额被进口 万美元,进口1367.59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以蔬菜及其 产品所替代,特别是价格低廉的大陆产品就有可能进入台 制品为主,主要是新鲜蔬菜和简单的粗加工品,包括保鲜 湾市场。 蔬菜、冷冻蔬菜、盐渍蔬菜、脱水食用菌等。保鲜蔬菜以白 2.3价格因素的影响 农产品的生产往往具有季节性, 萝卜、荸荠等为主,冷冻蔬菜以花椰菜、青葱、毛豆等为主, 台湾商人会利用大陆与台湾农产品在生产季节上的差异, 作者简介:陈励颖(1969一),女,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0—05—21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ci.Bul1.2010,16(13) 在大陆低买,到台湾高价卖出。同时大陆环境条件的优越 和劳动力价格的低廉,生产的农产品远远低于台湾农产品 的价格,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大量从大陆进口农 产品。 4.1 充分发挥福建的区位优势。在福建建设两岸农产品 贸易集散中心福建是全国最大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 验区,到2009年底,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094个,合同 利用台资26.2亿美元,实际到资l5.1亿美元,为全国之 最,且对台农业合作成效最好。经国台办批准,在福建省 2.4运输成本降低优势。 大三通后,福建到台湾的运费下降, 台湾从福建进口农产品,比从其他地方进口更有价格 2.5 台湾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台湾的近海和淡水 养殖渔业由于受劳动力价格高和环境因素的限制,已经不 的东山县、霞浦县建设台湾水产品集散基地,并将厦门台 湾水果集散中心建成台湾水果输入、两岸蔬菜贸易的集散 地即两岸果蔬贸易集散地。同时为促进两岸贸易,整合海 峡两岸的农产品展会资源(如在福建每年均举办的海峡两 具有竞争力。如草虾,台湾近海养殖草虾,需要大量地抽 取地下水,已经造成了台湾近海地区地层的下陷,属于限 制的产业,因此台湾的养虾产业日渐萎缩。有很多的台湾 商人到大陆,尤其是到与台湾气候和水温等相近的福建沿 海地区进行草虾养殖,再返销回台湾。 3闽台农产品贸易面临的困难 3.1当局仍然对834项农产品入台设限。并且还没有进 一步开放的迹象 由于岛内的政治形势复杂,虽然马英九 上台后对大陆的政策有所缓和,但仍然要考虑到台南农民 的要求O因此,当局仍然还保留对大陆出口到台湾的农产 品的限制,_并承诺不放宽贸易限制和到大陆的农业投资。 3.2台湾加强了对来自大陆的食品的检验 受“毒奶 粉”等事件的影响,台湾加强了对来自大陆的食品的检验, 这会延长通关的时间,增加成本。2009年以来台湾农委 会提出针对生鲜蔬果、茶叶、CAS产品、牛乳、羊乳、外销禽 肉及饲料原料等项产品,依据产品特性及风险程度不同, 制定个别监测频率及检验项目,将持续加强重要农产品之 安全管理,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贸易成本。 3.3两岸的动植物检验检疫尚未建立相互认证体系 台 湾认为大陆为多种恶性动物及植物传染病疫区,对来自大 陆的农产品检验十分严格,而且往往会出于对本岛农产品 的保护,而视市场情况放松或加强检验来自大陆的农产 品。目前两岸的动植物检验检疫尚未允许两岸官方机构 相互交流,且未建立两岸检疫机构的相互认证体系,因此, 近期内台湾能否按SIS协议规范对大陆农畜产品进行检 疫查证,还需视台湾的大陆政策的决策方向。 3.4没有固定的营销渠道。销售不畅 由于受台湾对大 陆农产品进口限制政策的影响,不管是福建出口到台湾的 农产品还是由出口商或台湾的进口商销售农产品,在台湾 市场都没有形成稳定的营销渠道(当然有很多的台湾投资 者到福建投资,生产的产品再返销台湾,他们有自己的销 售渠道)。此外,台湾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包装等的要求 高,而福建出口商往往缺乏相关的市场信息,也造成销售 不畅。 4 闽台农产品贸易对策与建议 岸“花博会”、“林博会”、“茶博会”),结合“海峡论坛”,在 厦门市举办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会,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机 制,把交易会办成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项目洽谈、民间农 业交流的大平台。 4.2开展两岸检验检疫互认机制谈判 目前,两岸的动 植物检验检疫尚未允许两岸官方机构相互交流,且未建立 两岸检疫机构的相互认证体系,这是限制两岸农产品贸易 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福建省作为海峡两岸农业合 作实验区,可以在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先行先试,与台湾 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官方的协商,建立两岸检疫机 构的相互认证体系或根据台湾方面的非疫区的认证要求 获得某些农产品的非疫区认证。 4.3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建立产品营销网络邀请台 湾的大型运营商(如台北农产品运销股份有限公司)来福 建,与福建农民、主要出口商、出口农业企业等进行座谈, 介绍台湾农产品营销的机制和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规格、 包装等方面的要求,帮助福建农业经营者、出口商获取台 湾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以超大集团为依托,建立起福建农 产品销售到台湾的供应链,前端包括生产与供货,并加强 保鲜技术;后端涉及批发市场流通渠道、营销方式等,同时 仍然要充分利用小三通。 4.4政府的营销支持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场合 来让台湾民众了解福建省的产品,要着力打造福建农产品 安全、优质的形象。根据当前出口到台湾的主要产品,成 立各个产品的出口协会,让出口协会统一对台出口或接 单,并以区域实行共同品牌营销,避免恶性竞争以及引发 台湾方面限制我方产品人台的情形发生。农业部门应针 对各产业给予适当的帮助,特别是在出口份额中所占份额 大的农产品。 , 4.5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倡产品的分等分级 台湾 农产品市场的分等分级要求比较高,要进入台湾市场,必 须按照台湾市场的要求来组织生产。我省要以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对农民的生产进行指导,使生 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台湾市场的需要。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