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设某一池深d,计算从池底顶面算起的池前总水头To
To=Z2-Z3+d+vo2/(2×g)
挖深式消力池vo22gHo1ToHhchc\"2Z1dsh' zZ3Z2Ls1Lj2 计算示意图 1
2. 计算池内收缩水深hc
α×q2
To=hc+ 2
2g(hc×ϕ)α×q2
或hc-To×hc+ = 0
2gϕ2
3
2
其中:q――为收缩断面处的单宽流量,q=Q/b1;
Q――通过消力池的总流量;
α――水流动能校正系数,可采用1.0~1.05;
1
ϕ――消力池的流速系数,一般可取0.95,或初步计算参
考《水力计算手册》P201或《水力学》下册P8确定。
3. 计算池内跃后水深hc″
2b10.258hcαq
hc″=1+−1 32ghcb2
其中:b1――消力池首端宽度;
b2――消力池末端宽度。
4. 计算出池落差Δz :
α×q2α×q2
- Δz=
2g(ϕ×hs')22g(hc\")2
其中:hs′――出池河床水深(下游水深)。 5. 计算水跃淹没系数σ
σ=(d + hs′+Δz)/hc″
当1.05≤σ≤1.10时假设正确,否则重新假设池深d进行计算。
※ 本程序中各值采用国际单位制,不再说明。
参考文献:
1.《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2.《水力计算手册》第一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3.《水力学》(上、下册)第二版·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 水闸》第一版·陈德亮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程序流程图如下:
本文档及程序由龚艳光编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试用,提出宝贵意见。E-mail : **********************.cn
2
假设某一d值 To=Z2-Z3+d+vo2/(2×g) , q=Q/b1 调用求hc子程序求得hc= hc″=hc8αq2b10.2521+ghc−1 3b2 Δz=α×q2α×q22g(ϕ×hs')2-2g(hc\")2 σ=(d + hs′+Δz)/hc″ No 1.05≤σ≤1.10 Yes End
3
坎式消力池计算流程图
一、池内计算:
1. 从池底顶面算起的池前总水头To
To=Z2-Z3+vo2/(2×g)
坎式消力池vo22gαv1202gZ2HoHTohc\"cH1H 10Z1hcZ3LsLjZ3hsht 计算示意图2
2. 计算池内收缩水深hc
α×q2
To=hc+………………① 2
2g(hc×ϕ)
α×q2
或hc-To×hc+ = 0
2gϕ2
3
2
其中:q――为收缩断面处的单宽流量,q=Q/b1;
Q――通过消力池的总流量;
α――水流动能校正系数,可采用1.0~1.05;
4
ϕ――消力池的流速系数,一般可取0.95,或初步计算参
考《水力计算手册》P201或《水力学》下册P8确定。
3. 池内跃后水深hc″
2b10.258hcαq
hc″=1+−1…………② 32ghcb2
其中:b1――消力池首端宽度;
b2――消力池末端宽度。
二、坎后计算:
(一)假设尾坎后为非淹没流(自由溢流):
1. 假设尾坎后为非淹没流,即σs=1.0,按堰流公式计算坎顶全水头H10
3qS…………③ H10=
σm2gs1
2其中:qS――尾坎处(消力池末端)单宽流量,qS=Q/b2 ;
σs――消能坎(尾坎)的淹没系数;
m1――尾坎的流量系数,可取0.42,或参考《水闸》P68
取值;
2. 计算坎顶水深H1
α×(v10)2α×(qS)2
H1=(H10-)=H10-…………④ 2
2g2g(σ×hc\")
其中:σ――消力池内水跃淹没系数,可采用1.05~1.10;
v10――尾坎处断面水流平均流速;
3. 计算坎高c :
c=σhc″- H1…………⑤
5
(二)判断尾坎后是否为非淹没流(自由溢流): 1. 计算hs:H10=(ht-c):H10 = ?
其中hs――由坎顶起算的下游水深; 2. 当hs:H10 >0.45时,过坎水流为淹没堰流;
当hs:H10 ≤0.45时,过坎水流为自由出流,假设正确,c值即为所求;但此时尚需判断下游水流衔接流态(可将消能坎当作一溢流堰),判断方法如下:
1) 用公式①计算坎后水跃收缩水深hc1;其中To=c+H10 , 消能坎的流速系数ϕ=0.90~0.95。
2) 采用公式②(去掉b1和b2)计算坎后水跃共轭水深(跃后 水深)hc1″,其 中b1=b2时尾坎后接矩形断面棱柱体水平 明渠,如为梯形断面则不能采用公式②计算共轭水深,即本 程序暂不适于此情况,请自行用手工计算;当b1≠b2时为非 棱柱体渠道,程序暂时不提供此功能,也请自行用手工计算。
一般来说,尾坎后接海漫,海漫宜做成等于或缓于1:10 的斜坡(《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第4.4.7条),而公 式②是从水平渠道推导而来,故对其结果请酌情处理。 3) 当ht <hc1″时,尾坎后为远驱式水跃; 当ht =hc1″时,尾坎后为临界水跃; 当ht >hc1″时,尾坎后为淹没式水跃。
4) 当尾坎后为远驱式水跃时,坎后还需设二级消力池或改做其他型式消力池;如是临界水跃,请酌情处理;如是淹没水跃则计算结果可直接使用,计算结束。
6
(三)当尾坎为淹没溢流时高度计算:(试算法) 1. 假设c值,首次试算c值采用上面所算之值。 2. 由公式⑤求得H1=σhc″- c
α×(qS)23. 由公式④求得H10=H1+ 2
2g(σ×hc\")
4. 求得
ht−c
= H10
5. 根据上面求得的比值查《水力计算手册》P212表4-2-2或《水力学》下册P19表9-2,该表已内置于程序,程序可自动采用内插法查表得到σs的数值。 6. 由公式③求得σs'=
qS
m12g(H10)32
7. 当σs ≠σs′时,假设c值不正确,重新假设c值进行计算; 当σs =σs′时,假设c值合适,计算结束。
※ 本程序中各值采用国际单位制,不再说明。
参考文献:
1.《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2.《水力计算手册》第一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3.《水力学》(上、下册)第二版·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 水闸》第一版·陈德亮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程序流程图如下:
本文档及程序由龚艳光编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试用,提出宝贵意见。E-mail:**********************.cn 7
To=Z2-Z3+vo2/(2×g) , q=Q/b1 结果可直计算 用,计算接使 结束 调用求hc子程序求得hc 0.2528αqhcb1 1hc″=1+−32bghc2假设坎后为非淹没流σs=1.0 qS=Q/b2 23qS H10=σm2gs1α×(qS)2H1=H10- 22g(σ×hc\")c=σhc″- H1 hs:H10=(ht-c):H10 >0.45No(过坎水流为自由溢流)To=c+H10,调用求hc子程序求hc1 2hc18α(q)S1+−1 Hc1″=32ghc1Yes ht >hc1″尾坎后水流衔接形式为淹没式水跃 No② Yes①(过坎水流为淹没溢流) 8
Yes① H1=σhc″- c α×(qS)2H10=H1+ 2g(σ×hc\")2hs:H10=(ht-c):H10=? 由上计算的比值查《水力计算手册》P212表4-2-2得到σs= σs′= qSm12g(H10)32 假设c值不正确,重新假设c值进行计算 No σs =σs′ Yes End No②坎后为非淹没式水跃 No坎后为临界水跃 c值即为所求,请酌情处理计算结果 ht < hc1″ Yes坎后为远驱式水跃 c值即为所求,但需设二级消力池或改做其他型式消力池 9
综合式消力池计算流程图
一、确定坎高c:
1. 令尾坎后水跃跃后水深hc1″=ht,即使坎后形成临界水跃,由下式求hc1
28hc1αqS−1 hc1″=1+32ghc1
其中:qS――消力池末端单宽流量,qS=Q/b2;
Q――通过消力池的总流量;
α――水流动能校正系数,可采用1.0~1.05; hc1――尾坎后水跃收缩水深; hc1″――尾坎后水跃跃后水深。
综合式消力池vo22gαv1202gZ2HoHTohc\"sH 1hcH1 0Z1LsLj 计算示意图3
10
hc1Z3Z4cht2. 按堰流公式计算坎顶全水头H10
qS
H10=
m2g1
3
2其中:m1――尾坎的流量系数,可取0.42,或参考《水闸》P68
取值;
3. 计算坎高c
α×qS
c=hc1+-H10 2
2g(hc1×ϕ1)
2
其中:ϕ1――坎后水流收缩断面流速系数,可取0.95; 4. 为使坎后形成稍有淹没的水跃,可取一个比计算稍小的值,以策安全。
二、确定池深S:
1. 假定某个池深S,根据此S值计算从池底顶面算起的池前总水头To
To=Z2-Z4+S+vo2/(2×g)
2. 计算池内收缩水深hc
α×q2
To=hc+2
2g(hc×ϕ)
其中:q――为收缩断面处的单宽流量,q=Q/b1;
ϕ――消力池的流速系数,一般可取0.95,或初步计算参
考《水力计算手册》P201或《水力学》下册P8表9-1确定。
3. 求消力池内跃后水深hc″
11
2b10.258hcαq
hc″=1+−1 32ghcb2
其中:b1――消力池首端宽度;
b2――消力池末端宽度。
4. 按堰流公式计算坎顶全水头H10
3qS H10=
σm2gs1
2其中:σs――消能坎(尾坎)的淹没系数,暂按σs=1.0计算; 5. 计算消力池内水跃淹没系数σ
σhc″=c+S+H1
其中:H1――从坎顶起算的坎顶水深;
α×(v10)2α×(qS)2
H1=(H10-)=H10- 2
2g2g(σ×hc\")
v10――尾坎处断面水流平均流速;
6. 当1.05≤σ≤1.10时假设正确,否则再次假设S值计算。
※ 本程序中各值采用国际单位制,不再说明。
参考文献:
1.《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2.《水力计算手册》第一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3.《水力学》(上、下册)第二版·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水闸》第一版·陈德亮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程序流程图如下:
本文档及程序由龚艳光编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试用,提出宝贵意见。E-mail:**********************.cn 12
qS=Q/b2
假设某个hc1值 2hc18αqSHc1″=1+−1 32ghc1No ht =hc1″尾坎后是否为临界水跃 Yes 3qS H10=σm2gs12α×(qS)2C=hc1+-H10 22g(ϕ1×hc1)取定一稍小c值 假设某个池深S To=Z2-Z4+S+vo2/(2×g) , q=Q/b1 调用求hc子程序求得hc= 2b0.25hc8αq1hc″=1+−13 b2ghc2α×(qS)2调用子程序求σ,σhc″=c+S+H10-2g(σ×hc\")2No 1.05≤σ≤ 1.10 Yes End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