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学科代码:040104

学生学号:************

贵 州 师 范 大 学(本 科)

结 业 论 文

题 目: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

--互惠原则

学 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应用心理学

年 级:2009级

* *****

指导教师:袁宜(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

--互惠原则

作者:陈蔓莉

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人际关系,它是指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的程度。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彼此的交往的过程中,每一过程和每一个成分都遵循互惠的原则。文章以人际交往中的三个成分为支点,在社会交互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大学生交往中的实际情况,论述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原则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彼此均有的积极情绪体验,在均等的付出和收获中,才能让友谊之花常艳。

关键词:人际交往;互惠;社会交互理论

一、人际交往中,认知成分的互惠原则

(一)认知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成分。人际交往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认知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知虽然贯穿在人际交往的整一个过程中,但是我认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开始。

(二)认知的具体内容是个体观察他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所反映的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它包括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交往本身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对他人的认知会左右自我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会影响交往的目的、广度和深度。个体正式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化并形成人际关系的同时,人际交往的动机、自我意识、社会态度以及进而所采取的各种社会行为都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三)进入大学后,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结交到很多的朋友。有的同学往往在和他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联系方式,随即询问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一种主动让他人了解自己同时让对方告知自己相关信息的方式,就是运用了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原则。社会交互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精神上的交往和物质上的交往,而这些交往都是在公平的原则上进行的,在双方了解不够的情况下,趋于建立朋友关系的愿望,为了达到“公平”,主动透露自己的信息后,对方为了回馈也就会自动的透露自己的信息,那么联系方式的互换也就是朋友关系建立的开始。

二、人际交往中,情感成分的互惠原则

(一)情感是人际关系得以长久维护的关键所在。情感是人际关系中复杂的体验过程。情感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个体大脑对外界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二)在人际关系中,情感成分调节着人际交往对象以及他们的交往频率和交往方式,从而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人际交往活动,如果没有情感投入,就不能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一般表现为激情、心境和热情三种形态。人际交往中的接纳与拒绝、喜爱与厌恶、热情与冷漠、温和与愤怒、敬重与轻视等反应正是人际交往情感的典型表现。

(三)大学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各种各样性格的个体都存在。有的同学热情活泼开朗,如果他的朋友对他表现冷漠和麻木,那么这样的双方是很难继续相处的。人际交往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换,即信息的交换,还包括精神的交换,即情感体验的交换。在与人交往中,当我们笑脸相迎,给与了对方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遵循于互惠原则,对方也会报以笑脸或者让我们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对方情感的流露也对我们继续维持良好人际交往产生了一个强化作用。

三、人际交往中,行为成分的互惠原则

(一)行为是人际交往的最终体现形式。行为涉及到双方的多个方面。行为就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行动目标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步骤,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在个体人际交往中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情感后,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它是人际交往双方世纪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是由选择行动和执行行动两个阶段构成的。在现实社会中,个体首先是根据既定的目的和动机从日常生活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作出相应的行动选择和决定,接着就是要恰当地选用实施决定的方法和实现目标的计划以集中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最后就是将自己的行为指向行动对象,采取行动、落实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三)进入大学,就像进入了一个社会。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我们会结交很多的人,同时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因为接触少的原因而逐渐被我们忘记。很多的时候我们用打招呼来表示我们的相识。然而,那些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人之间,往往为因为考虑是否打招呼,让双方都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认识的人,但是不知道要不要打招呼。当两个人碰面时,我们都知道第一次的接触是在眼神,然后我们的大脑决定我们的肢体是否进行打招呼的行为。当眼神接触时,个体接受到对方的眼神,在这样一个眼神交流下,我们很容易伸出手礼貌的打招呼。如果个体在不确认的情况下,主动打招呼,而对方没有意识到行为上的反馈,那么下一次很有可能双方的碰面就会是陌生人见面的情景。无论是眼神的交流,还是打招呼这一个动作,都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行为的表现,它们都是遵从互惠原则的。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互惠原则的运用

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物质和精神交往的过程,具体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有知道很多的原则,才能让我们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友谊的建立更加的顺畅。我认为,人际交往就像一个跷跷板,我们要坚持互惠原则才能保持平衡。怎样坚持互惠原则,我认为就要认识到一下几点。首先,我们要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是以个人利益为终极目标的;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最后,时刻注重互惠原则。

参考文献:[1]大学上人际交往理论与方法[M]王秀阁 等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

[2]人际关系心理学[M]郑全全,俞国良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致谢词:能够完成这一篇论文,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的帮助。尤其是任课老师袁老师不断在人际交往心理学方面给我补充了很多的理论知识,袁老师同时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我们分享了很多人际交往中的经验,感谢老师的精心教导,感谢老师一个学期的关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