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 则..................................... - 4 - 1.1 编制目的............................... - 4 - 1.2 编制依据............................... - 4 - 1.3 工作原则............................... - 4 - 1.4 适用范围............................... - 5 - 2 工程概况................................. - 5 - 2.1 流域概况................................ - 5 - 2.2 工程基本情况............................ - 7 - 2.3 水文.................................. - 10 - 2.4 工程安全监测.......................... - 11 - 2.5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 12 - 2.6 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 - 12 - 3 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 13 - 3.1 重大工程险情分析....................... - 13 - 3.2 大坝溃决分析.......................... - 15 - 3.3 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 21 - 4 险情监测与报告.......................... - 26 - 4.1 险情监测和巡查........................ - 26 - 4.2 险情上报与通报........................ - 28 -
5 险情抢护................................ - 29 - 5.1 抢险调度.............................. - 29 - 5.2 抢险措施.............................. - 32 - 5.3 应急转移.............................. - 34 - 6 应急保障................................ - 36 - 6.1 组织保障.............................. - 36 - 6.2 队伍保障.............................. - 38 - 6.3 物资保障.............................. - 39 - 6.4 通信保障.............................. - 41 - 6.5 其它保障.............................. - 42 - 7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 42 - 7.1启动与结束条件.......................... - 42 - 7.2决策机构与程序.......................... - 44 - 8 附件.................................... - 44 - 8.1 附图.................................. - 44 - 8.2 附表.................................. - 44 -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水库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及《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办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甘肃省实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办法》、《天祝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天祝县水旱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工程安全。
3、防汛工作以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坚持依法抗洪抢险,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干群结合。驻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中队主要承担防汛抢险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1.4 适用范围
水库遭遇的突发事件是指水库工程因以下因素导致重大险情: 1.超标准洪水; 2、地震灾害; 3、地质灾害; 4、水库溃坝; 5、战争或恐怖事件; 6、其它。
2 工程概况
2.1 流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
柏林水库位于天祝县城东北侧20公里处的柏林沟上游,地理位置东径103°07'40″~103°11'50″,北纬37°08'00″~37°00'45″,属黄河流域金强河一级沟道。柏林水库位于沟道上游峡口处,海拔高程3010米,沟道与金强河汇合处海拔高程2470米。流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0.2℃,平均冻土深度1.49米。水库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纵坡大都在1/30~1/80之间,受益区为华藏寺镇的峡口、阳洼台、红明、红大四个行政村,现有农户356户1718人,牲畜4159头(只)。
2.1.2 水文气象
柏林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属于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多风,多年平均气候-1.2℃,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且大部分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1443毫米,是降水量的5倍。柏林水库坝址地处金强河一级支流柏林沟出山口处,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6.4平方公里,流域长度10公里,区内植被良好,经计算
多年平均径流量173万立方米,设计年径流量P50%=170万立方米,P75%=147万立方米。
2.1.3 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柏林水库始建于1964年,并于1965年、1974年、1979年~1980年和2000年进行了数次除险加固,现状总库容28.9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8万立方米。1977年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增加水库灌溉效益,修建浆砌石输水干渠一条长8公里,配套支渠一条长3.8公里。1995至1996年通过国家补助材料(水泥)的形式,配套D40U型支渠两条长15公里。为解决柏林沟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灌区内先后修建人饮管道两条长12 公里。柏林水库灌区现拥有灌溉面积0.45万亩,已形成了蓄、引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渠系水利用率达到65.5%,灌溉水利用率达59%。
2.2 工程基本情况 2.2.1 水库工程基本情况
柏林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小(2)型水库,总库容28.9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8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4.19万立方米,死库容0万立方米。
柏林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主坝、副坝、输水洞、溢洪道组成。
1、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砂砾石坝型,最大坝高19.3米,坝顶长111米,坝顶宽6.5米,坝顶高程3014.3米,最大坝底宽96.2米,上游坝坡为1∶2.5,下游坝坡从上至下为1∶2.0、1∶1.0,上下游坝坡均采用干砌卵石护坡。水库正常蓄水位3009.15米,校核洪水位3012.8米,设计洪水位3011.85米,汛限制水位3009.15米。
2、副坝位于主坝的左侧阶地,为粘土心墙砂砾壳坝,坝顶长114米,坝顶高程3009.3米,最大坝高13.45米,主副坝轴线交角为180度。
3、输水洞位于水库主坝内,进口高程2997.5米,输水洞总长90.9米,平面布置为折线形,洞身为三种断面。从进口到0+042.8是在基岩中开凿的隧洞,断面为城门洞型,底宽0.8米,高1.2米;0+042.8~0+083.9为直径0.8米的涵管; 0+083.9~0+090.9为城门洞型,底宽0.8米,高0.8米。输水洞进口设平板圆形钢闸门。
4、溢洪道位于水库左岸,为开敞式溢洪道,溢洪道断面形式为梯型,长264.7米,为钢筋砼衬砌,引水段底板高程为3009.50米,堰顶高程为3010.10米。
2.2.2柏林水库工程泄流曲线和库容曲线 2.2.3 水库除险加固基本情况
柏林水库始建于1964年, 1966年停建。1999年水库出现工程安全异常,主要问题有:大坝坝体出现纵向裂缝、左坝肩漏水、启闭设施不灵、输水洞漏水、坝坡安全稳定系数达不到标准等问题。由于上述险情的出现,为了水库安全和下游村社的生命财产不受危害,于2000年5月开工,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该工程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省计划委员会甘计赈(1999)331号文批准立项,经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勘测设计,省水利厅以甘水发(2000)第8号文件对该工程设计进行了批复,核定工程总投资204万元,其中:省计委以工代赈投资180万元,地县投资24万元。工程于2000年5月开工,2000年9月主体工程施工,全部工程于2001年7月底竣工。完成:1、新筑左坝肩人工红粘土防渗墙117.5m;2、改建溢洪道264.7m(包括交通桥1座),引水段护坡20m;3、废弃输水洞加固28m ;4、维修改造输水洞闸门及启闭机;5、左坝肩大坝坝体干砌石护坡;6、维修引水渠道36m。
2.2.4 柏林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柏林水库自1966年建成投入运行,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未经过签定。1999年水库出现工程安全异常,当时也未进行安全鉴定,由省计
划委员会批准立项,经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勘测设计,省水利厅以甘水发(2000)第8号文件对该工程除险加固设计进行了批复。
2.2.5 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针对柏林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2000年5月国家批复柏林水库进行第一次除险加固,该工程实施后使水库工程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了防洪标准。
2.3 水文
2.3.1 流域内暴雨、洪水特性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中部,祁连山东端,海拔高程为1960米-4878米,相对高差2918米,属大陆性高原气候,除南部一些河谷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寒冷半干旱、干旱和半湿润气候,气温低、日照短、天气多变,夏秋季节在温差作用的热量交换中,使带有水汽的气团发生绝热冷却应变,容易发生局地强降水天气过程,在山谷和集水流域面积的几何特征条件下易产生共时径流,出现灾害性洪水漫溢,形成区间洪水灾害。
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间,占年降水量的60%。暴雨和连续降水,在山区和浅山区形成地面径流,汇流集于河谷中或自成洪流,流出山外,沿途造成洪水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柏林水库的洪水主要是大面积的暴雨形成,大多数发生在7-8月,由于柏林水库坝址处无任何洪水资料,故利用乌稍岭两侧测站的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的实测和调查资料,建立洪峰流量模数与流域面积的相关 关系,再确定本水库坝址处的洪峰流量,经计算经计算,Qp=10%= 35.4m3/s,洪水总量(3小时)18.6万m3;Qp=5%=45.9m3/s,洪水总量33.3万m3(3小时)。
2.3.2柏林水库水雨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分布情况
柏林水库属小(二)型水库,未设有水雨情自动化测报系统,现只有简易的水情观测。观测项目有:水位、出库流量、泄洪量、等。
2.4 工程安全监测
2.4.1 水库工程安全监测项目、测点分布及监测设施、工况
2000年9月-2001年7月除险加固时该工程未设工程安全监测设施,故未进行工程安全监测。
2.4.2 以往水库工程安全检测情况,重点分析发现的异常现象
水库工程建成后,安全监测项目主要有渗流量等的人工观测,精度较低。1999年水库出现工程安全异常,主要有:大坝坝体出现纵向裂缝、左坝肩漏水、启闭设施不灵、输水洞漏水等问题。
2.5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柏林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二)型水库,承担着华藏镇的峡口、阳洼台、红明、红大四个行政村的灌溉及防洪任务。根据柏林历年洪水发生的频率及柏林水库主体工程运行状况,结合下游防洪要求,满足兴利与防洪的目的。水库汛期为5月1日—9月30日,汛期限制水位统一为3009.15米,相应库容14.8万立方米。汛期开始,库水位必须降至汛期限制水位,水库水位达到汛限水位,余水从输水洞下泄,如遇洪水,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限制水位,余水从开敞式溢洪道自然下泄。
2.6 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
2.6.1 水库建成以前重大灾害情况 未重大灾害记载资料。 2.6.2 建库以来的灾害情况
1995年永登七山发生地震,引起水库原有废弃输水洞严重漏水,水库高水位时,形成喷射水流,出水量约20L/S左右,严重威胁大坝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3.1 重大工程险情分析
3.1.1 可能出现险情的主要因素
1、根据分析,流域内降暴雨可能导致洪水猛涨,加之水库调蓄能力小,泄洪量增大,可能使下游出现险情;
2、由于破坏性地震导致主坝或副坝出现裂缝而引起险情; 3、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时,在坝体出现渗水和塌坑而引起险情。 3.1.2 柏林水库可能出现险情的种类
柏林水库出现险情的种类可能有:渗水、塌坑、后坝基流土、裂缝。 1、渗水
柏林水库发生渗水主要是由于坝体夯压不密实或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在持续高水位的情况下,渗透到坝体内部的水分较多,浸润线也明显抬高,在背水坡渗水出逸点以下,有可能出现渗水。渗水速度加大有可能发展成为塌坑而使大坝出现险情。
2、塌坑
塌坑险情的发生主要是:①由于施工质量差,坝体分段施工,接头处未处理好,夯压不实;②由于渗水使坝身细土料局部被渗透水流带走,坝身发生小面积的下陷。塌坑主要发生在副坝迎水坡,塌坑既能破坏坝的完整性,又有可能缩短渗径,有时还伴有渗水、流土等险情同时发生,危及坝的安全。
3、后坝基流土
柏林水库防渗形式为粘土心墙,在持续高水位情况下,坝体浸润线抬高,渗透坡降变陡,后坝基渗流速度加大,在一定的水力梯度的渗流作用下,防渗墙黄壤土被渗水冲刷并在后坝基流出,常伴有浑浊现象。发生流土时不及时抢护,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发生溃坝的危险。
4、裂缝
出现裂缝的原因是:①大坝的基础地质情况不同,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基础地形变化,填土高差悬殊,压缩变形也不相同,坝身埋设涵管,相邻坝体土
柱深陷不一,均可引起不均匀深陷裂缝;②在发生地震时,地震烈度超过抗震烈度8度时,产生振动裂缝。裂缝主要发生在坝体表面或内部。
3.1.3 可能出现的险情对水库工程安全的危害程度:
柏林水库按0.5%频率校核,洪峰流量35.4立方米/秒,若连续强降雨洪峰流量超过35.4立方米/秒时,将严重危害水库大坝的安全,有可能发生溃坝事件。
3.2 大坝溃决分析
3.2.1 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溃决的主要因素
根据柏林水库的坝型结构、防渗形式等实际情况,经过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柏林水库大坝在出现超标准洪水时容易发生溃坝;②柏林水库大坝设防烈度为8度,在超过设防烈度时可能发生裂缝而导致溃坝。
3.2.2 溃坝形式的确定
根据柏林水库的坝型结构、基础条件、防渗措施等实际情况,分析认为:若在非汛期遇地震状况而导致溃坝或在设计洪水情况下导致的溃坝,一般造成的灾害不大,这两种情况下的溃坝淹没范围可参照超标准洪水溃坝后的淹没范围。在遭遇超标准洪水漫顶溢流而导致最终溃坝的情况比较严重。下面分析计算遭遇超标准洪水导致溃坝的情况。
由于主坝坝体内设有粘土防渗墙,作为耐冲蚀层,溃坝时,纵向决口深度从子垫、粘土心墙逐渐向防渗延伸,当发生坝坡被洪水冲蚀、淘空,洪水不断上涨的情况,破坏深度可能到达坝基。
由分析认为:柏林水库主坝溃坝形式属于不连续纵向局部溃坝状态。 3.2.3 溃坝洪水计算 1、溃口参数
坝前平均淤积高程:H1=2995米
坝顶高程:H2=3014.30米(相应库容37.4万立方米); 溃坝时坝前水深:H0=3014.30-2995=19.3米;
溃坝时的蓄水量: 37.4万立方米。
应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实际资料分析求得的溃坝决口长度计算公式计算第一次溃口长度:
式中:b—溃坝决口平均宽度(米) W—溃坝时蓄水量(万立方米)
B—溃坝时沿坝前水面宽度或坝顶长度,B=111米 H—溃坝时水头或溃坝时坝前水深(米) k—与坝体土质有关的系数,k=0.8 所以
2、溃坝起始过程分析计算
由于洪水漫顶溢流而导致溃口,其破坏程度取决于漫顶溢流量的大小和漫顶溢流持续时间的长短,溃口的初始位置大多发生在坝体中部或存在略低的部位,因此溃坝水流计算过程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初始状态:根据水库泄洪建筑物防洪调度方式以及在遭遇设计防洪标准时的泄洪状态,为了保证大坝安全,采用溢洪洞、输水洞全部敞开泄洪的方式,确定水库最大流量为53.2立方米/秒。
瞬时溃坝:当入库流量达到校核洪峰流量,以最大下泄流量53.2立方米/秒下泄洪水时,库水位仍继续上涨漫过坝顶3014.30米时发生溢流,随着下游坝坡的冲刷、淘空而发生溃口,溃口最高水位为3014.30米,最低水位为2995米。此时溃坝最大流量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计算:
坝址处流速: 坝址处水深:
3、坝址流量过程线的推求
根据分析,溃坝流量过程线与最大流量Qm、溃坝前下泄流量Q0及溃坝前可泄库容W有关,其线形可概化为4次抛物线,即溃坝初顷,流量突增到Qm,紧接着流量迅速下降,形成下凹的曲线,最后趋近于原下泄流量Q0。
从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中查得:高程3014.3米以上蓄水量为37.4万立方米,采用4次抛物线法计算溃坝第一次溃坝最大泄空时间:
(取K=4)
根据Q0、T、Qm计算概化流量过程线,分阶段计算列表如下: 溃坝概化流量过程线 t/T 0 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t(s) 0 24 48 96 143 191 239 287 335 382 Q/Qm1 1 0.62 0.48 0.34 0.26 0.207 0.168 0.13 0.09 0.06 Q 3130 1941 1502 1064 814 648 526 407 282 188 按表中的计算结果绘制流量过程线(见下图)
0.9 1 430 478 0.03 Q0/Qm1 94 53
4、溃坝向下游演进计算
根据上述求得的坝址流量过程线为第一边界条件,用明渠均匀流解法向下游推演,求得己选择的3个典型过流断面的流程线和水位过程线,溃坝洪水形成单波,峰形尖瘦,向下演进时,水流受河道、耕地、滩地的槽蓄作用,流量过程线尖峰部分很快坦化,洪水淹没范围扩大。在计算中,通常将初始状态下的流量Q0与溃坝形成决口时的最大流量Qm相叠加,即溃坝时最大流量为Qm1=3130+53=3183立方米/秒;下游各断面溃坝最大流量按经验公式 进行计算
式中:QLM—当溃坝最大演进距坝址L处时,在该处出现的最大流量(立方米); W—水库溃坝时蓄水量(立方米); QM—坝址处的溃坝最大流量(立方米); L—距坝址的距离(米); uk=7.5。
采用上式计算出的各断面最大流量见下表。然后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各断面的水深,试算成果表如下:
溃坝洪水向下游各断面演进计算表 距坝溃坝最大断面面水力淹没范选择断面 址距水深 宽度 湿周 流速V 流量 积 半径 围A断面 位置 离Lh(m) b(m) X(m) (m/s) 32(m/s) W(m) R(m) (km2) (m) 1—1 峡口 1000 1491.05 2.8 98 282.24 104.39 2.91 5.09 0.334 阳洼2—2 3500 640.22 2.2 75 169.84 171.22 0.99 3.19 0.265 台 3—3 红民 6000 407.63 1.9 62 121.41 123.17 0.99 2.75 0.173 4—4 红大 8000 315.83 1.5 43 66.88 68.7 0.97 12.93 0.469 基本参数:下游糙率:n=0.08;河道比降:1—1 i=1/35,2—2 i=1/37,3—3 i=1/42,4—4 i=1/44,
5、溃坝洪水传播时间及流量过程线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第一次溃坝洪水流量比第二次溃坝洪水大,其波速在坝址附近最大,距坝址愈远,波速削减愈快,传播时间也很快。应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根据实验求得公式,分别计算溃坝洪水在通过下游各断面时的传播时间以及概化出其流量过程线。
1—1断面(峡口): 第一次溃坝洪水计算 ①洪水起涨时间:
式中:L—距坝址距离(米),L=1000米; h1—坝上游水深(米),h1=19.3米;
W1—可泄总水量(立方米),W=374000立方米; h01—溃坝洪水到达下游计算断面平均水深(米); k—系数,等于,取k= 则:
=63秒=1分钟03秒 ②最大流量到达时间:
式中:k—系数,等于0.8~1.2,取k=1.0;
h01—最大流量时的平均水深(米),hM=2.8米 则:
=213秒=3分钟33秒 ③洪水衰退时间:
式中:Qlm—计算断面处最大流量(立方米/秒) 则:
运用上述1—1断面处溃坝洪水传播时间及流量过程线的计算方法,可分别求出其它各断面溃坝洪水传播时间及概化流量过程线见下表。
溃坝洪水在下游各断面传播时间汇总表 1—1 2—2 3—3 1000 3500 6000 断面 距坝址距离L(m) 下泄总374000 量W(万m3) 坝上游19.3 水深h(m) 最大流量时水2.8 (m) 计算断1491.05 面处最大流量(m3/s) 洪水起1.03 涨时t1(分钟) 最大流3.33 量到达时间t2(分钟) 洪水衰9.28 退时间t3(分钟) 概化 流量过 程线 4-4 8000 374000 374000 374000 19.3 19.3 19.3 2.2 640.22 1.9 407.63 1.5 315.83 9.22 24.04 39.50 20.32 43.40 65.20 3.03 31.40 39.28 3.2.4 溃坝洪水对下游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
通过上述溃坝洪水向下游的演进计算,可以看出:在第一、第二次溃坝状态下三个断面所通过的流量值最大,而且洪水到达的时间最快,洪水峰形尖瘦,演进水位高,淹没范围大,造成损失严重。
1—1断面(峡口):通过的最大流量为1491.05立方米/秒, 洪水到达时间213秒(3分钟33秒),平均水深2.8米。淹没渠首分水枢纽1座,冲毁干、支渠1公里,从水库到峡口淹没范围0.33平方公里,冲毁乡村公路一条,淹没农田340亩,涉及人口60人。
2—2断面(阳洼台):通过的最大流量为640.22立方米/秒, 洪水到达时间1232秒(20分钟32秒),平均水深2.2 米。洪水冲毁人畜饮水管道12公里,从峡口到阳洼台淹没范围0.265平方公里,淹没农田560亩,涉及人口160人,大畜10头,小畜400头。
3—3断面(红民):最大流量为407.63立方米/秒,洪水到达时间2620秒(43分钟40秒),平均水深1.9米。从阳洼台到红民淹没范围0.173平方公里,冲毁支渠6公里,淹没农田945亩,涉及人口510人。
4—4断面(红大):最大流量为315.83立方米/秒,溃坝洪水到达时间3920分钟(65分钟20秒),平均水深1.5米。从红民到红大淹没范围0.469平方公里,冲毁渠道2公里及县级公路一条,淹没农田1150亩,涉及人口645人。
3.3 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3.3.1 下游人口、财产等社会经济情况
金强灌区:柏林水库承担着华藏寺镇四个行政村的灌溉任务,即峡口、阳洼台、红明、红大。现有农户0.168万人,牲畜7604头(只)。有效灌溉面积0.375万亩,实灌面积0.45万亩。已建成高标准浆砌石干渠1条,长8公里; 支渠3条,长23公里; 人饮管线1条,长12公里。
3.3.2 流域内防洪重点保护对象
柏林水库下游有华藏寺镇的峡口、阳洼台、红民、红大四个行政村,水库如果失事,将冲毁312国道和县乡道路各一条,直接危及四个行政村0.16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3.3 流域内工程防洪标准
水库按ⅴ等小(2)型工程进行设防,20年一遇洪水标准时相应洪峰流量为 45.9立方米/秒,洪量59.04万立方米,20年一遇洪水时最大泄量29立方米/秒。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时相应洪峰流量为 82.0立方米/秒,洪量112万立方米,最大泄量53.3立方米/秒。
柏林沟是柏林水库的主要泄洪河道, 现状最大泄洪能力53.2立方米/秒。
4 险情监测与报告
4.1 险情监测和巡查
4.1.1 水库工程险情监测、巡查的部位、内容、方式、频次
水库特性检查:水库规划设计的水文资料有无补充和修正;水库上游雨情、水情测报点是否齐备,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校对水库库容和库容曲线有无变化;水库如遭遇超标准洪水时,有无非常措施,其可行性如何。当允许非主体工程破坏时,有无防护主体工程的措施;有无减少对下游灾害损失的措施;水库库区有无浸没、塌方、滑坡以及库边冲刷等现象;坝区和上坝公路附近汛期有无可能发生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破坏断路迹象。
坝体检查:坝顶、迎水坡、背水坡及坝趾有无裂缝、崩塌、隆起、塌坑、架空、滑坡等异常变形。坝基和坝区排水设施是否正常;坝下游有无渗水、管涌、流土等现象;上游铺盖有无裂缝、塌坑。
输水洞检查:引水段、进水口(或竖井)、洞(管)身、出口、消能口有无堵塞、裂缝、淤积、冲刷、渗水等异常现象。
溢洪道检查:进水段(引渠)、堰顶和溢流面有无坍塌、堵淤、裂缝、渗水、冲刷等异常现象。
闸门及启闭机检查:(1)闸门:有无变形、裂纹、脱焊、锈蚀等损坏现象;门槽有无卡堵、气蚀等情况;启闭是否灵活;止水设施是否完好;部分启闭时有无振动情况;吊点结构是否牢固;螺杆有无锈蚀、裂纹、断丝、弯曲等现象;风浪、冰盖、漂浮物等是否影响闸门正常工作和安全。(2)启闭机:运转是否灵活;制动、限位设备是否准确有效,启闭是否灵活可靠。
其他设备检查:观测设施是否完好。通讯和照明设施是否正常。交通道路有无损坏和阻碍通行的地方。
2、险情监测方式
常用眼看、耳听、手摸、鼻嗅、口尝、脚踩等直觉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放大镜、石蕊试纸等简单工具对工程表面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
3、险情监测频次
柏林水库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变形观测每月一次,渗透观测、水流形态观测、库区地形观测、地震观测每天一次,水文气象观测按水文测验规范要求进行观测。
4.1.2 监测、巡查人员组成及巡查结果的处理程序
组长:张震,副组长:孙立成,成员:刘英、孙承贤、张德良、王世宝、陈朝福、刘培斌
职责:负责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等工程的巡查,各类观测设施的检查、监测,水文水情信息和气象信息的测报、收集、统计及分析工作,及时为上级领导提供各类水文水情数据。
每次巡视检查后,均按巡视检查记录表要求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检查情况校核签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现场记录及时理体制整理,并将本次巡视检查结果与以往巡视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4.2 险情上报与通报 4.2.1 险情上报
1、内容:出现坝体渗水、漏洞、塌坑、管涌和流土、裂缝、滑坡、防风浪破坏、护坡破坏,输、泄水建筑物的渗水及与大坝结合部位的渗水、漏洞现象,输、泄水建筑物裂缝及分缝止水破坏,输水道漏水、地基渗透破坏和冲刷破坏要进行上报和通报。
在暴雨情况下,库水位猛涨,上游继续降雨时要上报及通报上游来水、降雨、库水位及库容情况。
出现震情而危害工程的安全时要上报及通报工程危害程度。 由于地质而产生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产生的破坏。
2、范围:由金强河水管处直接向天祝县水务局及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上报险情;并同时向灌区各乡镇通报险情。
3、方式:口头上报及通报后以文件形式上报和通报。
4、程序:由金强河水管处向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报告,然后由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向武威市抗旱防汛指挥部上报险情。
5、频次:根据险情进展随时上报和通报险情。 6、联络方式:电话及无线通讯设施。
5 险情抢护
5.1 抢险调度
5.1.1 水库允许最高水位和最大下泄流量、水库抢险调度方案
遭遇常遇洪水经调度洪水位不超过3011.85米,溢洪道最大下泄量29立方米/秒;遭遇校核洪水经调度洪水位不超过3012.80米,溢洪道最大下泄量53。3立方米/秒;在汛期开始时,库水位必须降至汛限制水位3009 .15米。水库水位达到汛限水位,余水从输水洞下泄,如遇洪水,水库水位达到限制水位,余水从开敞式溢洪道自然下泄。
水库抢险调度方案 1、超标准洪水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由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各职能部门立即行动,投入到抗洪抢险斗争中,拟定淹没范围内的居民,由华藏寺镇镇政府负责立即转移到离行洪区2-3公里外的安全地带,对堤防、险工险段要采取工程措施抢护,采取非常措施,确保沿线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重要设施少受和免受洪水危害,减轻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
2、设防洪水
(1)发生设防标准洪水时,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工程抢险队上坝做好加高大坝、抢修渗漏、滑塌的准备工作,水库管理人员昼夜巡查水工设施的情况,保证启闭设施灵活,实施以泄为主的防洪措施,尽量为下游防洪抢险提供有利条件。
(2)水库下游河道两岸的居民撤离到距河道1-2公里的安全地点,华藏寺镇在县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抢筑石坝,加固堤防,采取各种措施把洪水控制在主河道,依法启用蓄滞洪区,临时滞洪,采用爆破方式,炸除河道上的阻水建筑物,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牺牲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3、常遇洪水
(1)严格执行批准的水库运行计划,坚决避免调度工作上的失误,以免加大下泄,给下游带来不应发生的灾情,及时掌握气象情况,坚持昼夜巡查,做好工程抢险的准备工作。
(2)华藏寺镇镇政府要组织工程抢险队伍,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做好固堤,抢筑危险段,做到发生常遇洪水时堤防不溃决,采取必要的措施,清除阻洪障碍,保持河道的稳定,确保行洪安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水库要控制泄流,为下游提供有利条件。
5.1.2 抢险调度操作规程、水库调度权限、执行部门
柏林水库是金强灌区灌溉兼防洪为主的小(2)型水库,在水库调度工作中严格按照“以泄为主,蓄泄兼顾”的原则,分别安排洪水的拦蓄和排泄。当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时,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调集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进入水库,做好各项抢险准备工作。在库水位超过校核洪水位时,在坝顶抢筑子埝,防止洪水漫坝。金强河水利管理处根据授权向下游乡镇、单位通知水库泄量己超过下游河道最大泄量,设在水管处管理站的报警点及时发布洪水报警;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组织开展水库下游抗洪抢险工作,及时组织转移淹没范围群众,做好防御次生灾害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防汛工作“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柏林水库防汛调度计划报请审批后执行,并明确各量级洪水的调度权限:
水库调度权限部门:P=0.5% 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 P=5% 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 水库调度执行部门:天祝县水务局 天祝县金强河水利管理处
根据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方案划分的负责设防范围,柏林水库防汛调度归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负责;水库下游防汛由华藏寺镇负责。
5.2 抢险措施
5.2.1 抢险措施 1、常遇洪水
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水库运行计划进行防洪调度,杜绝调度工作上的丝毫失误,组织100-200人的工程抢险队伍上库待命,坚持昼夜巡查,备足防汛物资,天祝城区、水库下游乡镇要做好防洪抢险工作,固堤抢筑危险地段,昼夜巡查堤防,防汛抢险,达到堤防不出现问题,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采取非常措施疏通行洪河道,利用干渠引洪下排,减轻重点段的流量。
对柏林水库坝身等险工险段易出问题,作为重点抢险对象,严格执行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的指挥,金强河管理处指定专人昼夜巡查堤防,及时报告汛情。峡口、阳洼台、红明、红大四个受益村由华藏寺镇政府负责进行工程抢险,防洪自救,统一行动,稳住险情,高度重视,同心协作,保证在常遇洪水条件下不溃堤,城区内不进水,不发生洪灾损失。
2、设防标准洪水
若水位超过紧急水位3011.85米时,按照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统一部署,指挥防洪抢险。华藏寺镇组织100--200人的工程抢险队伍上坝实施抢险工作,及时检查主体工程状况,调运和备足防汛器材,保证启闭设施正常运转,通讯畅通。淹没范围内的人员要提前转移安置到安全地带。采取各种快速有效的措施加固险工险段,根据水库防洪调度下泄流量情况,随时调整抢险方案,采取爆破等手段。炸除阻水建筑及障碍物,拓宽行洪河道,把洪水控制在河道两岸200--300米范围内,顺利地将洪水引入金强河干流,及时把城区淹没范围内的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3、超标准洪水
在发生大于校核洪水位3012.80米时,由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调集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进入水库,做好各项抢险准备工作;并启用水库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在坝顶抢筑子埝,防止洪水漫过坝顶,及时向下游发出
预警报警信息,河道两岸人员撤离到高于河道地面高程5米以上的安全地带,采取非常措施,加宽疏通行洪河道。在发生水库无法抗御的超标准洪水时,及早发出预警,报警信号,河道两岸的人员撤离到5公里以外,充分发挥非工程措施作用,采取非常措施,保护重要防护对象。向下游城镇、单位、乡村通知水库泄量已超过下游河道最大安全泄量,设在水管处的报警点及时发布洪水报警;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开展工程措施结合非工程措施的水库下游抗洪抢险工作,及时组织转移洪水风险图拟定淹没范围群众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要采取加高防浪墙等一切工程措施保坝。
5.3 应急转移
5.3.1 受威胁区域人员及财产的转移安置任务
受威胁区域人员及财产的转移安置由受威胁区域内的灌区乡镇及管理站进行各自范围内的转移安置任务。
5.3.2 对受威胁区域人员制定的应急转移方案
当通过水情预报系统及气象预报水库将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洪水灾害区群众接到洪水预警报警信号,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立即行动,并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斗争中。
峡口、阳洼台、红明、红大村群众就近向东西山坡高地转移;
水管处及下辖站在接到洪水报警后,迅速带领防洪抢险队伍上坝待命,做好应急抢险的各项工作,力求保证大坝安全并尽可能降低下游洪灾损失。各单位各部门大力帮助居民、牲畜、财产的安全撤离。全力抢险,疏通行洪河道,加固防洪提,保护下游重要设施安全。
防汛救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力量,在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共同抵御洪水的艰巨任务。
在抗洪抢险斗争中,镇政府一方面积极组织工程抢险,另一方面还要大力组织淹没区居民、物资、设备按规定的路线安全有序地转移,并为灾区群众的财产
损失进行登记造册,搭设临时住所,分发一定的生活必要品,指定专人负责物资,设备的安置和保管,在全社会真正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阶段友情。
医疗卫生部门积极组织医术高、技术好、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抢险小分队,针对灾区出现的流行病、多发病配备有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全心全意地投入医疗救护点,灭菌、消毒进行义务治疗和咨询,积极宣传健康卫生常识,分发各类预防药品,防止各种疾病的滋生和蔓延。
5.3.3 人员转移警报发布条件、形式、权限及送到方式
通过柏林水库水情人工测报传递的数据分析:一旦确定未来时段发生的洪水量级将达到超标准状态,将及时与气象局取得联系,双方根据各自接受的水情信息、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复核、验证,由金强河水管处把结果通过电话立即向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报告,由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研究决定,是否采取预案措施,是否将此信息继续传递。当确定之后,由天祝县人民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紧急会议、电话等多种形式立即发布洪水报警信号,通知可能受灾范围,公布受灾区群众紧急转移路线,指明避难安全位置,由防汛总指挥通知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群众转移工作以及水库下游重点防御目标的抗洪抢险工作等。
5.3.4 确定组织和实施受威胁区域人员和财产转移、安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责任部门 华藏寺镇人民政府 金强河水利管理处 华藏寺镇水利水保站 柏林水库管理站 责任人 孙立成(副镇长) 张 震(处长) 陈朝福(站长) 刘培斌(站长) 5.3.5人员和财产转移后的警戒措施及责任部门
要加强对灾区的巡逻、昼夜值班,严力打击偷窃防汛物资,破坏防汛工程及通信设备的犯罪分子;要组建治安联防队,维护好防汛抢险秩序。人员和财产
转移后现场的警戒由华藏寺镇派出所负责实施。
6 应急保障
6.1 组织保障
6.1.1 水库防汛指挥部构成及职责分工 1、金强河灌区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共9人) 组 长:张 震(金强河水管处处长) 副组长:孙立成(华藏寺镇副镇长) 董建国(金强河水管处副处长)
成 员:陈朝福(华藏寺镇水利水保站站长) 刘培斌(柏林水库管理站站长) 刘 英(华藏寺镇峡口村村主任)
高登功(华藏寺镇阳洼台村村主任) 冯金山(华藏寺镇红民村村主任) 李有来(华藏寺镇红大村村主任) 2、职责分工
监测信息组:组长陈朝福;成员刘培斌。负责对水库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组长孙立成;成员张震、董建国、陈朝福、刘培斌、刘 英、高登功、冯金山、李有来组成,按照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指挥部各成员在汛情来临前立即投入防守岗位,按各自职能,密切注视水情,加强防汛检查,及时通报和排除险情,组织辖区范围内群众抢险救灾。
6.1.2水库应急抢险专家组
专家组成: 蔡有寿 段恒荣 张国祥 雷万荣 张 震 王 生 郭瑞萍 6.2 队伍保障
6.2.1 抢险队伍组成、人员数量和联系方式、抢险任务
抢险队伍由华藏寺镇人民政府、金强河水利管理处及峡口、阳洼台、红大、红民四个村组组成。
第一组:金强河水管处、峡口村、阳洼台村、红民村、红大村,抢险队伍468人,抢险车200辆;
第二组:华藏寺镇镇政府及各单位,抢险队伍100人,抢险车辆16辆。 抢险队伍人抢险队 组织单位 联系方式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数 第一组 金强河水管处 468 张 震 3182384 第二组 华藏镇 100 孙立成 防汛具体地段划分:华藏寺镇镇政府和柏林水库管理站主要负责水库以下行洪河道,同时做好辖区内险要地段的防汛抢险,自防自护。同时各村(组)地界内的防汛险要地段,由各村(组)自防自护,实行群防联护,及早动手,尽快安排。各抢险队伍必须做到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到达抢险指定现场。积极组织防汛抢险队伍,“召之即来,来则能战”,从而有效地为抵御洪水灾害,发挥抗洪抢险的重要作用。
建立一支防汛专业队伍,有水管处抽调6名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组织防汛专业队伍,平时根据管理、养护掌握的情况,分析工程的抗洪能力,划定险工险段的部位,做好防汛抢险的准备工作。进入汛期即投入防汛岗位,密切关注汛情,加强检查观测,及时通报和排除险情,专业队伍平时要不断学习工程管理、养护知识和防汛抢险技术,做好专业培训和实战演习。
建立一支群众抢险队伍,华藏镇在群众中选拔一批有经验的人员组成抢险队,汛期若发生险情时,华藏寺镇人民政府立即通知集合,配合专业队伍共同投入到抢险中去,要求群众抢险队伍总人数达到400人,其中:峡口村60人,阳洼台60人,红民村120人,红大村160人,群众抢险队伍要出击迅速,行动快捷,组织严密,统一指挥,所有参加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负责水库的抢险任务。抢险队要与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并配备必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和抢险施工机械设备。
6.3 物资保障
6.3.1 抢险物资种类、数量和运达时间要求
常用的防汛抢险物料有砂石料、木材、草袋、编织袋、铅丝、照明设备、爆破材料、运输工具、救生设备、油料等。
砂石料:在防汛抢险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砂石料,砂石料要用于压渗排水的防虑层,要求坚硬清洁,石料用于抛石防冲、固脚、砌石护坡。水库防洪抢险所需砂石料可在柏林东西两山就近采取。
木材:主要用于钉桩护坡,打桩堵口和扎排防浪墙等,在抢险中,以防洪自救为先导选取直径在30厘米以内的木材,在险工险情地段使用。
草袋:具有一定强度和较好的透水性,主要用于抢堵、缓冲、铺垫等,是防洪抢险中最常用的物料,但易霉烂,储存时间不长,可配合编织袋交替使用。
铅丝:主要用于编织成铅丝网装石块,护提岸、坡脚、封堵堤防溃口处,也用于捆扎木桩、木排等。
照明设备:常用的有手电筒、应急手持电灯、自备柴油发电机发电、电灯照明。
爆破材料:炸药、雷管、导火线的准备。
根据抢险要求,柏林水库需要袋类1200条、土工布650平方米、砂石料160立方米、块石120立方米、铅丝200公斤、桩木1立方米。以上抢险物资除防汛库房备用外,其它部份要在汛期发生时2小时内运来。
6.3.2 水库自备和可征调的抢险物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以及交通运送、联系方式等。
水库抢险物资情况表
抢险物料
防
土 砂
汛袋 块 铅 桩 备 需
工 石 1200 650 160 120 200 1
物类 石 丝 木 注 要
布 料 3
资 (条) 2(m) (kg) (m2) 实3
(m) (m) 1000 200
际
存放地点:柏林水库防汛库房、金强水管处物资库房 交通运送:调用当地自卸汽车、农用车运输。 联系方式:(0935)3182384 6.4 通信保障
6.4.1 紧急情况下,水情、险情信息的应急传送方式 柏林水库管理站:移动电话139****3103金强河水管处:电话3182384 6.4.2 抢险指挥的通信方式 有线电话和无线移动电话。 6.5 其它保障
6.5.1 保障措施和宣传报道的发布权限及方式
防汛抢险时交通道路由县交通局承担公路管理保护范围内的防洪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抢修各类交通防洪设施,保证交通畅通。县卫生局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及医疗救护工作。县民政部门和各乡镇负责灾区饮食。灾区安全由各级行政负责人负责。
宣传报道的发布由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研究决定,是否采取预案措施、是否将此信息继续传递,当确定之后,由天祝县人民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紧急会议、电话等多种形式立即发布洪水报警信号和跟踪报道。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按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组织医护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抢险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警戒工作,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7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7.1启动与结束条件 1、工程发生如下重大险情:
挡水建筑物:如发生严重的大坝裂缝、滑坡、管涌以及漏水,大面积散浸、集中渗流、决口等危及大坝安全的可能导致垮坝的险情。
泄水建筑物:输水洞严重断裂或堵塞,大量漏水浑浊、启闭设备失灵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2、其他原因如地震、地质灾害、战争、恐怖事件、漂移物体、危险物品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地震:导致大坝严重裂缝、基础破坏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地质灾害导致水库水位严重壅高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人为破坏危及大坝安全的恐怖事件。 3、超标准洪水
水库出现超过设计的校核标准的洪水。 预报水库所在区域内可能发生超标准洪水。
4、其它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发生上述险情时,由天祝县人民政府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告武威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同时启用《应急预案》。
当灾情得到有效控制,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处于稳定状态时,由天祝县人民政府宣布结束《应急预案》。
7.2决策机构与程序
决策机构: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的防汛抢险工作, 启动和结束《应急预案》的决策机构是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
程序:由天祝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水库的水情、险情、灾情的实际情况,向指挥长报告,由指挥长召集指挥部成员会商,最后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结束。
8 附件
8.1 附图
1 水库及其下游重要防洪工程和重要保护目标位置图;
2 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 3 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剖面图;
4 水库水位~库容~面积~泄量关系曲线图; 5 水库洪水风险图。 8.2 附表
1 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附录A);
2 水库下游主要河段安全泄量、相应洪水频率和水位表; 3 水库险情及抢险情况报告表(附录B)。
水库工程特性表 水库名称 柏林水库 建设地点 柏林峡口 所在河流 柏林沟 流域面积(km2) 16.4 管理单位名称 金强河水利管理处 主管单位名称 天祝县水务局 竣工日期 2001年10月 工程等级 ⅴ等小(2)型 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计烈度 8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350 洪水标准(%) 3011.85 设 洪峰流量(m3/s) 35.4 计 1日洪量(m3) 洪水标准(%) 3012.8 校 洪峰流量(m3/s) 45.9 核 1日洪量(m3) 水库调节特性 校核洪水位(m) 3012.8 设计洪水位(m) 3011.85 正常蓄水位(m) 3009.15 水 库 汛限水位(m) 3009.15 特 死水位(m) 性 总库容(万m3) 28.99 调洪库容(万m3) 14.19 兴利库容(万m3) 14.8 死库容(万m3) 0.066 历史最高水位3010.10米 (m) 2330年6月9日 及发生日期 工 历史最大入库流 程 量(m3/s)及发生运 日期 行 历史最大出库流 量(m3/s)及发生日期
主 坝 坝型 坝顶高程(m) 最大坝高(m) 坝顶长度(m) 坝顶宽度(m) 粘土心墙砂砾 3014.30 19.3 111 6.5 副 坝 输 水 洞 溢 洪 道 其 它 泄 洪 设 施 备 注 坝基地质 坝基防渗措施 防浪墙顶高程(m) 坝型 坝顶高程(m) 3014.30 坝顶长度(m) 75 坝顶高度(m) 6 型式 涵洞 堰顶高程(m) 2997.5 堰顶净宽(m) 闸门型式 平板圆闸门 闸门尺寸 最大泄量(m/3s) 3 消能型式 启闭设备 手动螺旋杆斜拉式启闭机 型式 开敞式 堰顶高程(m) 3010.1 堰顶净宽(m) 8 最大泄量(m/3s) 53.3 消能型式
附录B 水库险情及抢险情况报告表
填表时间:
工情 险情 灾情 抢险措施
备注
险情可可能抢险队伍
设计现行出现出险处理技术抢险
能造成造成
标准 标准 部位 时间 情况 措施 物资 部队 地方
的影响 损失
水库大
坝 泄水建
筑物 输水建
筑物 下游堤
防
其它
水库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情 蓄水量(m3) 其 他
(m) (m3/s) (m3/s)
备注
出险时
水情 最新水
情 填报单位: 填报人: 填报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