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探伤评片中分析焊接方式和焊接位置的方法
射线探伤评片中分析焊接方式和焊接位置的方法
要准确判断焊接方法、焊接位置,需要了解常用的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并了解各种焊接方法的特征,在评片中总和各方面的因素来判断出所使用的焊接方法和位置。
一、各种焊接方法非常多,GB/T 5185-2005(ISO 4063:1998)对各种方法及代号予以详细的规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11——焊条电弧焊(手工电弧焊)
12——埋弧焊
13——气体保护焊。主要有: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熔化极非惰性气体保护焊(MAG)
14——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
在射线探伤评片中需要将以上各种方法进行区分。
二、焊接位置
GB/T16672-1996(ISO 6947:1990)对焊接位置予以明确规定。主要的方法和符号如下:
PA——平焊 PB——平角焊
PC——横焊 PD——仰角焊
PE——仰焊 PF——立向上焊
PG——立向下焊 H——管周向焊缝向上焊
J——管周向焊缝向下焊 K——管周向焊缝轨道焊
在射线评片中,需要区分PA、PC、PE、PF。
三、判断焊接方法主要从焊缝的波纹形状、板厚、焊缝边缘的形状、缺陷特征、焊缝宽度、底片的黑度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焊接方法 波纹形状 板厚 焊缝边缘 缺陷特征 焊缝宽度 底片黑度差
手工电弧焊 波纹一般 适用范围大 不整齐 不连续、夹渣 —— 反差小
埋弧焊 平滑 中、厚板 整齐 夹渣 宽 不明显
MIG/MAG 波纹间距大 适用范围大 较整齐 长大或连续 —— 不明显
TIG 波纹较少 薄板 整齐 夹钨 —— 反差大 说明:上表给出了各种焊接方法的比较明显的特征,在分析中要综合分析,并要有重点。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判断:
1.发现有白色点状缺陷,如果能够判断不是底片本身的问题,就可以判定为TIG焊。低于板厚较薄(8mm以下)的工件,首先要考虑是否是TIG焊。
2.根据焊缝波纹进行分析,焊缝很平滑的要根据板厚、焊缝边缘情况来判断是否是埋弧焊。
3.发现有夹渣缺陷的,首先考虑是否是手工电弧焊。
4.发现有连续状缺陷的,首先考虑是否是MIG/MAG焊。
5.在分析中,如果不能确定,则要采取排除法分析。
四、焊接位置的判断
焊接位置主要是根据焊接波纹形状来分析。根据焊接波纹不仅能够分析焊接位置,还可以分析出来焊接的施焊走向。
主要根据焊道的位置、熔化金属的流坠形状来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