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97701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6.01.20
(21)申请号 201520597435.9(22)申请日 2015.08.11
(73)专利权人太原工业学院
地址030008 山西省太原市迎新街太原工业
学院(72)发明人张翠红 张颖
(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14108
代理人郭小飞(51)Int.Cl.
B28B 21/16(2006.01)B28B 21/90(2006.01)B28B 21/7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芯模振动制管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包括:振动芯棒,所述振动芯棒外围布置有内模和外模,所述外模包围在内模外侧,与内模呈环形管道,在外模内表面贴附第一薄板,在第一薄板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在内模外表面贴附第二薄板,在第二薄板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本实用新型是在芯模振动制管内模和外模的表面粘贴聚乙烯或聚丙烯薄板,且薄板上以一定间距和上升角度刻出一定宽度和深度的螺旋线凹槽,对芯模振动制管的布料、抽模阶段以及制管过程中都极大地提升了混凝土管的质量。 C N 2 0 4 9 7 7 0 1 6 U CN 20497701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包括:振动芯棒,所述振动芯棒外围布置有内模和外模,所述外模包围在内模外侧,与内模呈环形管道,其特征在于,在外模内表面贴附第一薄板,在第一薄板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在内模外表面贴附第二薄板,在第二薄板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一薄板长边夹角20~70度、间隔3~5mm、宽度3~5mm和深度0.5~1mm,所述第二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二薄板长边夹角20~70度、间隔3~5mm、宽度3~5mm和深度0.5~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一薄板长边夹角45度、间隔4mm、宽度4mm和深度0.7mm,所述第二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二薄板长边夹角45度、间隔4mm、宽度4mm和深度0.7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一薄板长边和第二薄板长边夹角、间隔、宽度、深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至少一端留有空白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一端有空白区域,且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的空白区域端是相对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白区域距离薄板边缘30~5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白区域距离薄板边缘40mm。
9.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的厚度为3~5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的厚度为4mm。
2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芯模振动制管装置
1/4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混凝土制品的预制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芯模振动制
管装置。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制管工艺大部分采用离心和悬辊等设备,但这些设备生产效率低、适应性差,逐步被芯模振动制管工艺取代,因其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和维修简便、安全性好、原料成本低和对多品种制品的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芯模振动制管工艺虽然存在很多优点,但普遍存在成品管的内外表面粗糙、气泡和麻面分布广且面积大等外观质量问题。为了改善混凝土管的外观质量,部分企业通过改变制管工艺参数和干硬性混凝土配比进行优化,但效果并不明显。
[0002]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导出气泡又能抹平混凝土表面的芯模振动制管装置。[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 一种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包括:振动芯棒,所述振动芯棒外围布置有内模和外模,所述外模包围在内模外侧,与内模呈环形管道,在外模内表面贴附第一薄板,在第一薄板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在内模外表面贴附第二薄板,在第二薄板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一薄板长边夹角20~70度、间隔3~5mm、宽度3~5mm和深度0.5~1mm,所述第二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二薄板长边夹角20~70度、间隔3~5mm、宽度3~5mm和深度0.5~1mm。[0007] 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至少一端留有空白区域,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一端有空白区域,且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的空白区域端是相对的,所述空白区域距离薄板边缘30~50mm。所述薄板的厚度为3~5mm。
[0008] 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至少一端留有空白区域,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一端有空白区域,且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的空白区域端是相对的,所述空白区域距离薄板边缘30~50mm。所述薄板的厚度为3~5mm。[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一薄板长边夹角45度、间隔4mm、宽度4mm和深度0.7mm,所述第二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二薄板长边夹角45度、间隔4mm、宽度4mm和深度0.7mm,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与第一薄板长边和第二薄板长边夹角、间隔、宽度、深度相同。所述空白区域距离薄板边缘40mm。所述薄板的厚度为4mm,所述薄板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板。
[0003]
本实用新型是在芯模振动制管内模和外模的表面粘贴聚乙烯或聚丙烯薄板,且薄板上以一定间距和上升角度刻出一定宽度和深度的螺旋线凹槽,对芯模振动制管的布料、
[0010]
3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
2/4页
抽模阶段以及制管过程中都极大地提升了混凝土管的质量。[0011] 在芯模振动制管的布料阶段,倾斜向上螺旋线凹槽因深度限制,砂石骨料进不去,只有水泥净浆才可以进入,布料中形成的气泡可以沿内外表面的凹槽逸出,避免了滞留的气泡对混凝土管表面质量的影响;在芯模振动制管的抽模阶段,内外模的螺旋线凹槽和凸起可以对混凝土管的内外表面造成很多次的微挤压,从而起到抹平和抹光的作用;在芯模振动制管过程中,聚乙烯或聚丙烯属于典型的非极性材料,可起到长效脱模剂的作用,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管的表面质量。附图说明
[00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图1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 内模外表面贴附薄板结构示意图。图4 外模内表面贴附薄板结构示意图。图5 第一薄板展开状态图。图6 第二薄板展开图。1、振动芯棒 2、内模 3、外模 4、第一薄板 5、第二薄板 6、凹槽 7、空白区
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
[0020]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包括:振动芯棒1,所述振动芯棒1外围布置有内模2和外模3,所述外模3包围在内模2外侧,与内模2呈环形管道,在外模3内表面贴附第一薄板4,在第一薄板4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6;在内模2外表面贴附第二薄板5,在第二薄板5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6。[0021] 如图5或图6所示,所述第一薄板4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6与第一薄板4长边夹角20度、间隔3mm、宽度3mm和深度0.5mm,所述第二薄板5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6与第二薄板5长边夹角20度、间隔3mm、宽度3mm和深度0.5mm。
[0022] 所述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至少一端留有空白区域,所述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一端有空白区域,且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的空白区域端是相对的,所述空白区域5距离薄板边缘30mm。所述薄板的厚度为3mm,所述薄板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板。[0023] 外模3内表面第一薄板4制作方法:根据芯模振动制管工艺中外模的长度L和直径D,用3mm厚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塑料板裁出长度为π×D,宽度为L的坯料,下边留出约30mm的空白区域后,以20度角和3mm的间隔刻出深度0.5mm、宽度3mm的凹槽5,向内卷曲后,用胶粘剂紧紧粘贴在外模3的内表面上。[0024] 内模2外表面第二薄板5的制作方法:根据芯模振动制管工艺中内模的长度l和直径d,用3mm厚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塑料板裁出长度为π×d,宽度为l的坯料,上边留出约30mm的空白区域后,以20度角和3mm的间隔刻出深度0.5mm、宽度3mm的凹槽5,向外卷曲后,用胶粘剂紧紧粘贴在内模2的外表面上。[0025] 实施例2
4
CN 204977016 U[0026]
说 明 书
3/4页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包括:振动芯棒1,所述振动芯棒1外围布置有内模2和外模3,所述外模3包围在内模2外侧,与内模2呈环形管道,在外模3内表面贴附第一薄板4,在第一薄板4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6;在内模2外表面贴附第二薄板5,在第二薄板5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6。[0027] 如图5或图6所示,所述第一薄板4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6与第一薄板4长边夹角45度、间隔4mm、宽度4mm和深度0.7mm,所述第二薄板5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6与第二薄板5长边夹角45度、间隔4mm、宽度4mm和深度0.7mm。
[0028] 所述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至少一端留有空白区域,所述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一端有空白区域,且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的空白区域端是相对的,所述空白区域5距离薄板边缘40mm。所述薄板的厚度为4mm,所述薄板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板。[0029] 外模3内表面第一薄板4制作方法:根据芯模振动制管工艺中外模的长度L和直径D,用4mm厚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塑料板裁出长度为π×D,宽度为L的坯料,下边留出约40mm的空白区域后,以45度角和4mm的间隔刻出深度0.7mm、宽度4mm的凹槽5,向内卷曲后,用胶粘剂紧紧粘贴在外模3的内表面上。[0030] 内模2外表面第二薄板5的制作方法:根据芯模振动制管工艺中内模的长度l和直径d,用4mm厚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塑料板裁出长度为π×d,宽度为l的坯料,上边留出约40mm的空白区域后,以45度角和4mm的间隔刻出深度0.7mm、宽度4mm的凹槽5,向外卷曲后,用胶粘剂紧紧粘贴在内模2的外表面上。[0031] 实施例3
[0032]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芯模振动制管装置,包括:振动芯棒1,所述振动芯棒1外围布置有内模2和外模3,所述外模3包围在内模2外侧,与内模2呈环形管道,在外模3内表面贴附第一薄板4,在第一薄板4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6;在内模2外表面贴附第二薄板5,在第二薄板5上均匀设有斜向上螺旋凹槽6。[0033] 如图5或图6所示,所述第一薄板4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6与第一薄板4长边夹角70度、间隔5mm、宽度5mm和深度1mm,所述第二薄板5呈展开状时,所述凹槽6与第二薄板5长边夹角70度、间隔5mm、宽度5mm和深度1mm。
[0034] 所述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至少一端留有空白区域,所述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一端有空白区域,且第一薄板4和第二薄板5的空白区域端是相对的,所述空白区域5距离薄板边缘50mm。所述薄板的厚度为5mm,所述薄板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板。[0035] 外模3内表面塑料薄板4制作方法:根据芯模振动制管工艺中外模的长度L和直径D,用5mm厚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塑料板裁出长度为π×D,宽度为L的坯料,下边留出约50mm的空白区域后,以70度角和5mm的间隔刻出深度1mm、宽度5mm的凹槽5,向内卷曲后,用胶粘剂紧紧粘贴在外模3的内表面上。
[0036] 内模2外表面塑料薄板的制作方法:根据芯模振动制管工艺中内模的长度l和直径d,用5mm厚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塑料板裁出长度为π×d,宽度为l的坯料,上边留出约50mm的空白区域后,以70度角和5mm的间隔刻出深度1mm、宽度5mm的凹槽5,向外卷曲后,用胶粘剂紧紧粘贴在内模2的外表面上。
如图1或图2所示,在芯模振动制管的布料阶段,斜向上螺旋凹槽6因深度限制,
砂石骨料进不去,只有水泥净浆才可以进入,布料中形成的气泡可以沿内外表面的凹槽6
[0037]
5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
4/4页
逸出;在芯模振动制管的抽模阶段,内外模的螺旋线凹槽6和凸起可以对混凝土管的内外表面造成很多次的微挤压,从而起到抹平和抹光的作用;在芯模振动制管过程中,聚乙烯或聚丙烯属于典型的非极性材料,可起到长效脱模剂的作用。
6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7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2
图3
8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4
9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5
10
CN 204977016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6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