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

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难忘小学生 活”活动计划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走进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时,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回味难忘的小学生活吧!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快速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对方可以读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1、指导: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好的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定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教材123、135页。 2、学生自由读123、135页的“活动建议”,思考以下问题: (1)从活动建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3、明确建议,突出活动主题。

学练 内容 浏览思考。 学生小组制定计划。 默读思考。 个人修改意见 1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指名汇报读懂了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这些活动。 4、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中难忘的、或活动。 (4)制作班级纪念册。 (5)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6)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写建议书、倡议书等) 5、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中不一样的内容,如有需要或质疑,可以向汇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五、作业。 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汇报。 全班交流。 修改计划。 课后搜集资料。 “难忘小学生 活”活动计划 板书 设计 活动时间 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 参与人员 分工情况 课后反思

2

课 题 1、难忘的启蒙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多媒体课件《我的老师》。 学练 内容 思考。 学生回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知识 做人 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难忘的启蒙 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 板书:抗日演讲 两次批评 宽容逃课 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 (一)抗日演讲 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 2、指名交流 板书:爱国 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 (二)两次批评 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2、指名交流 “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

个人修改意见 齐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朗读交流。 3

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 告诫我什么? 板书:勤勉 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 治学态度。 指名朗读老师对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我的批评。 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 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回忆、交流 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三)宽容逃课 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讨论交流。 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 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 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 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 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站在讲台上―――― 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齐读这句话 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谈体会。 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朗读。 4、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 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 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 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 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 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总结,升华情感。 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 蒙老师。 2、播放歌曲。 1、难忘的启蒙 抗日演讲 板书 两次批评 爱国、正直、诚实、勤勉 设计 宽容逃课 课后反思 4

课 题 2、老师领进门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知识与能力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多媒体课件 学练 内容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40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2、这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师: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二、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一)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 1、 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

个人修改意见 读课题。 指名读一读 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自由读这句话,思考。 5

(老师简单点评第一句。直接体会后一句。) (田老师的讲课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 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二)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的课娓娓动听? 理解词语:娓娓动听 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小路、村庄、炊烟、亭台以及花草等) 师: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1、导入: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 2、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重点理解句子:(出示)(根据学生感悟适时点拨) ①“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 “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 “发呆”、“惊醒”是怎样状态?说明什么?(结合“直到……才”时间长理解) (说明当时听故事很入迷,老师把简单的东西讲成含有文化的内容,使我从小产生对文学的兴趣。) “捅”是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捅”我一下?(体会确实听得出神了。)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春雨点点入土。” “门下受业”什么意思?(跟随田老师学习,在田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听到上千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收获?(联系上下文讨论:因为田老师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我不仅记下了许多故事,还潜移默化学到了许多骗故事的方法、丰富的语言,提高了听故事、说故事的能力,产生了编故事的欲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凑。”听到上千个故事,我也会像田老师那样娓娓动听地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了。)“有如春雨点点入土”为什么这样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结合朗读 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读故事内容。 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朗读指导。 6

(比喻田老师教的知识、编的故事以及生动的语言都被我接受了。我也有了创作的欲望和本领。) (三)导入: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出示句子: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问: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明白:老师不以为然,无心的,随意做做,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摇头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现在有这样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师:你看,田老师到现在还是那么虚心,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学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多么朴实的乡村老师。 齐读句子。 师:刘绍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确实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育。这次碰到老师,他就想起老师的教育,对他万分感激。当田老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时,刘绍棠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说说含着的意思:田老师培养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师:是啊,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了课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 (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师:所以尽管时隔40年,作家还是这样尊敬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桃李情。(板书:桃李情深)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齐读句子。 三、回到课题 师: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 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2、师领进门 板书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设计 引人入胜 课后反思 朗读指导。 写话练习————写话————交流 齐读句子。 思考。联系生活实际。 7

课 题 3、新来的王老师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 折叠(zhé dié) 自顾自 摇摇头 齐刷刷(shuā) 大踏(tà)步 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 前仰后合 资质平庸 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 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 ②齐读 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学练 内容 个人修改意见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朗读 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并初步运用。 朗读。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朗读感悟。 8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 ) 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这是一个 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板书 设计 对话。 思考。 理解句子。 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 全班交流。 齐读。 思考。 小练笔。 整理。 3 新来的王老师 “差生档案”——鼓励 课后反思 9

课 题 4、忘不了的笑声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前几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写同学的。让我们看一看作者事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留恋的。 二、整体感知。 1、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明确:文章都写了“我”小队的队员,有余晓、鲁珊、方萍、陈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爱笑。) 2、除了写上面这几个人的笑声,文章还写了哪些笑声? (明确:还写了野炊时候的笑声、春游时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时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合作研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若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练 内容 思考,在文中勾画,批注。 思考,在文中勾画,批注。 讨论。 个人修改意见 10

学生问题参考: 1、作者认为,这些笑声都是什么样的笑声? 2、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1、最后一段中表明。都是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2、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小结: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抓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表现同学的特点,表现了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景。我们写作文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表现某一主题。 四、作业。 1、把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 2、回忆六年生活中给印象最深的同学,并把他的特点写下来。 理解相关句子。 体会写作方法。 完成作业。 板书 设计 4、忘不了的笑声 课后反思 11

课 题 5、作文上的红双圈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学练内容 自读课文,并思考。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批注。 个人修改意见 12

(1)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3)“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4)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三、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四、交流体验。 1、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交流后,教师作适当总结。 2、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 全班交流。 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总结整理。 5、作文上的红双圈 板书 设计 课后反思 13

课 题 1、给老师的一封信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的辛苦,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劳动、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分析文章,体会情感。 1、指导理解语句:“是啊,我是您亲手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桃李”比喻学生。作者是顾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沐浴”,比喻受阳光雨露滋润。“阳光雨露”在句中指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和传授知识。“无不”可换成“都”,但用“无不”更能体现老师的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好“是啊”二字。 2、指导理解语句:“您微笑着,把我领进教室,不,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板书:领进大门)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知识的大门怎么领进? 指导学生理解:受到老师的启发教育,从此遨游在知识的宫殿就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2)这句话该怎么读? (3)从哪儿能看出老师把“我”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3、指导理解“您总有办法…..也总有办法……“和“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什么叫魔术?关于魔术师你知道些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理解句意:老师丰富的知识,得法的教育,使

学练 内容 个人修改意见 朗读。 质疑问难。 反复朗读 理解句子。 14

一个无知的小孩渐渐获得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 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4、指导理解语句:“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板书: 理解句子。 仙子) (1)仙子是什么样的?他有什么本领? (2)课文把顾老师比着仙子,她有什么本领 5、指导理解“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 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及“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 “灵感”在句中指写日记时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思 路。 理解句意:顾老师以自己的一颗童心指点学生细心理解句子。 观察,展开想象,倾注感情,进入情景,把所见所 闻写“活”。文中的“日记充满生机”就是这个意思, 拓展:顾老师还会为他的学生做些什么? 6、指导理解语句:“只有您头上·······见证。”(板 书:银丝、皱纹) 指导明确:“谁也说不清、、、、、、谁也数不清、、、、、、”体会情感。 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 二、了解写作意图。 读到这儿,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教师节前给老师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写这封信吗? 回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几件事,抒发对老师的法。 感激几敬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回忆部分。这篇文章是一封 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总结,感悟。 1 ,2 ,3 ,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 之情。 四、布置作业。 毕业了,请你仿照本文,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表小练笔。 达你对她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1、给老师的一封信 板书 注意书信的格式 设计 领进大门 仙子 银丝、皱纹 课后反思 15

课 题 2、在小学毕业典礼课型 上的讲话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写演讲稿。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关爱,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学写演讲稿。 指导学生学写演讲稿。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导入。 就要告别母校了,你们想对母校说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二、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几件事。 (1)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3)学生集体朗读。 (4)明确文章写了几件事。 文章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学练 内容 思考。 倾听朗读。 学生自主朗读。 了解课文内容。 个人修改意见 16

三、分析演讲稿的特点。 小组讨论。 从本文看,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之后,明确: (1)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演讲稿的语言要口语化,通俗化。演讲稿要面对面 地交流,听众缺少进一步思考的时间,你赞成什么,明确演讲稿的写法反对什么,要让人一听就懂。写演讲稿时要敞开心和特点。 扉,努力走进听众的心里,与听众进行心贴心的交 流。 (2)格式规范,条理清晰。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 开头,也叫开场白,要有亲和力,要能紧紧抓住听 众的注意力,为整场的演讲成功打下基础,正文是 演讲的主题部分,要有征服力,要有重点,有层次, 便于听众理解,结尾要有号召力,起到深化主题的 作用。 四、指导写作。 1、如果请你写一篇在毕业典礼会上的演讲稿,你准小组交流之后,全备从哪些方面入手? 班交流。 2、当堂习作。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完成作文,并准备在班会和团队活动自主习作。 课上演讲。 2、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板书 设计 演讲稿 课后反思

17

课 题 3、给校长的建议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学写建议书。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学写建议书。 指导学生学写建议书。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导入。 你认为我们的学校还有哪些不足?怎样将这些建议反映给学校呢?现在,我们就学习一篇建议书,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意见说清楚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作者向校长提出了什么建议? 2、他除了提出建议之外,还说了什么? 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1)作者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 (2)作者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改进的办法。 (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三、讨论怎样写建议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1、建议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规化向领导或个人提出建议的专用书信。它的内容只是个人见解的陈

学练 内容 自主构思。 写出自己的写作思路。 明确建议书的特点和写法。 个人修改意见 18

述,仅供对方参考。一般用商讨的语气。 2、建议书的内容: (1)摆情况: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 (2)讲理由: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 (3)提建议: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对方如何行动。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为清晰醒目,一般取条款式陈述。当然,如果建议不多,也可以不列条款。 (4)结尾:一般写些谦虚的话,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5)开头和署名等与其它专用书信的格式相同。 四、指导写作。 1、你认为我们学校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先在心中打腹稿,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 2、写建议书。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2、布置作业:将同学们的建议整理出来,选择其中的几篇,交给校长。 了解建议书的内容。 自主习作。 整理修改。 板书 设计 3、给校长的建议 课后反思 19

课 题 4、同学录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识与能力 学会写赠言,并了解同学录的作用,能做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过程与方法 1、正确分辨毕业赠言的优劣,说明优劣判断的理由,提高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两位同学,根据同学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互赠毕业赠言的过程中感受同学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正确判断赠言优劣,根据同学的特点说、写赠言。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说清优劣的理由,写出有特点的毕业赠言。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导入。 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同学们即将毕业。你们从一个幼小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满怀豪情的少年。回顾成长过程,同学们结下了很多深情厚谊,大家一起看看以往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照片吧! 二、了解“同学录”的作用,引入“毕业赠言”。 1、阅读《同学录》,了解同学录的作用。 2、引入“毕业赠言”,初步了解其写法。 的确,同学们每一张快乐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了。这种友谊是多么珍贵呀!很快大家就要分开了,一定有许多鼓励、祝愿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三、出示赠言范例,辨别优劣。

学练 内容 观看照片。 自主阅读。 初步了解毕业赠言。 个人修改意见 20

1、出示赠言例句,学会辨别优劣。 (1)出示三句写得好的赠言,讨论明确:语言优美,针对性格特点,有激励作用的赠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力量,大家都会很喜欢。 (2)出示两句不大好的赠言,讨论明确:商人味十足、成人味太浓、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空话、套话是不受欢迎的,要注意避免。 (3)出示老师写给某位同学的赠言,让学生猜猜是给谁写的,进一步明确写赠言一定要有针对性。 (4)想想:在我们的赠言里选择用什么样的词语比较好? 四、写赠言,交流、修改。 1、学生动手写赠言,教师提供一些名言、俗语供同学选择使用。 2、交流赠言,相互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3、将赠言写在同学录上。 五、老师赠言。 给全体学生送上几句赠言,愿大家友谊长存。 讨论。 写赠言。 板书 设计 4、同学录 课后反思

21

课 题 5、毕业赠言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正确分辨毕业赠言的优劣,说明优劣判断的理由,提高是非辨别力。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二位同学,根据同学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 3、在互赠毕业赠言的过程中感受同学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正确判断赠言优劣,根据同学特点说、写赠言。 说清优劣的理由,写出有特点的毕业赠言。 小黑板 学练 内容 学生讨论。 明确要求、步骤和任务。 听赠言,讨论优劣,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激情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丰富多彩、令人难忘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五年中,同学们每一张欢快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生动的发言,都留在大家的记忆中了。这种记忆是多么美好啊,这种友谊是多么珍贵啊!那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 2、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 二、学习课文 1、学习“听说要求”,明确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2、学习“听说提示”,明确这次听说训练的步骤和任务。 三、听赠言例句,学会分辨优劣 1、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听教师读赠言,附赠言内容:) (1)学生甲: 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XXX (2)学生乙: 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好友XXX (3)学生丙 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个人修改意见 22

同学赵红婷 (4)学生丁: 今后的学习就像山路一样坎坷,你不要被困难打倒,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同学XXX (5)学生申: 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同学XXX 2、听后同桌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从旁相机点拨。 总评:第1、3、4则抓住了同学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写出了对同学真诚的希望和祝愿。第2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挣钱不能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第5则是套话,没有抓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针对性不强。 四、讨论明确赠言要求和内容 1、从刚才几则赠言中,你认为写赠言时有什么要求?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语言优美、针对性格特点、有激励作用的赠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力量,大家都会喜欢。而商人味十足、成人味太浓、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空话、套话,是不受人欢迎的,要注意避免。 3、再次讨论赠言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可以写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方面的内容。) 4、在语言表达上,可以用上什么方法呢?(可以适当应用比喻、比较、排比、对偶等等。) 五、学生动手写赠言,教师提供一些名言、俗语供学生选择使用。 六、交流同学赠言,不足的提出改进意见。 七、送上老师给全体同学的赠言,愿大家友谊长存。 八、同学将写有自己美好祝福的贺卡赠送给同学。 全班交流。 讨论总结。 改进赠言,并写在贺卡上赠送给同学。 板书 设计 5、毕业赠言- 课后反思

23

课 题 “难忘的小学生活”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 第1课时 习成果汇报 课 时 知识与能力 交流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共享资料,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进一步领会写人记事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展示收集的资料和创造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倾听同学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爱校、爱师、爱生的感情。 指导学生对同学的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对同学的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过程(引导过程) 一、导语。 我们用了两周的时间,已经基本完成了本次综合性学习。这节课我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二、提出学习要求。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1、第一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纪念册,其他学生做出评价。 2、第二小组展示习作《我的启蒙老师》其他学生做出评价。 3、第三小组展示给校长的建议,其他学生做出评价。 三、组织全班汇报学习成果。 1、第一小组汇报制作“班级纪念册”的过程展示他们组的活动成果。 (1)讲班级纪念册的制作过程。 (2)谈看了同学对自己的照片说明之后的感受。 (3)其他组的同学做出评价。 (4)讨论:给这个班级纪念册起个名字。 讨论之后,全班学生举手表决。 2、第二组展示自己组的习作。

学练 内容 明确要求。 学生展示,介绍。 同学评价。 个人修改意见 24

(1)一同学配乐读自己写的作文。 一同学读描写老师的精彩片段。 一同学读描写老师的片段。 (2)评价。 第二组主持人:听了我们刚才深情的讲述,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评价。 示例:都非常感人,都从小事反映老师、、、、、、,目光虽然严厉,但却包含着无限的爱,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爱,都描写的非常细腻,也写出了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的爱、、、、、、 (3)总结。 教师总结:抓住老师的特点和印象深刻的小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老师对自己的爱。 3、第三组展示给学校的建议。 (1)展示。 一同学阅读自己写的《给校长的建议》。 一同学阅读自己写的《给老师的建议》。 评价。 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是否建议合理,是否有可行性) (3)教师点评。 四、布置作业。 1、这堂课上你们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2、作业:根据同学的评价,完善自己的作品。 朗诵作文。 同学评价。 展示,评价。 总结 完善作品。 板书 设计 “难忘的小学生活”学习成果汇报 课后反思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