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莹
来源:《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第16期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5-01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学习和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过这个难关,解决这一难题,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总结归纳一些简单可行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研究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会使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深刻性意义重大。通过实践,这些方法确实有利于学生快速解题,而且适用于很多同类题型,值得学生学习和推敲,下面谈谈本人在处理某些计算题时常用的几个技巧。
一、中值法
例1:在某CO与X的混合物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8%,则X可能是() A.CO2 B.N2 C.NOD.SO2
解析:中值法也可称为极值假设法,通常适用于混合物的计算,混合物中的数值为中值,其中有一个比中值大,则另一个一定比中值小。假设气体只有CO,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1%;而此题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8%,那另一种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则一定比58%大,通过计算,只有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58%大,所以选择A 例2:有一块不纯的铁片5.6g混有另一种金属,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0.18g,则铁片中混有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 铝B.镁C.锌 D.铜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果5.6g完全是纯铁,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比混合物反应生成的氢气0.18g大,利用中值法,如果完全是另一种金属5.6g,则生成的氢气的量比0.18小的就是正确答案。通过计算只有锌反应产生0.17g氢气,比0.18g小,但是铜与盐酸反应不生成氢气,我们认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零,也比0.18g小,因此答案选择C、D。
例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3Mg+N2==Mg3N2 2Mg+O2 == 2MgO,那么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 A等于40克 B小于40克 C大于40克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果24g镁只与氧气反应,生成40g氧化镁;如果24g镁只与氮气反应,生成33.3g氮化镁,所以如果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取中值,比40g小,答案选择B
二、差量法
例4:将120g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反应)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为76g,求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因为120g和76g两数据都不是纯净物的质量,所以不能直接带到化学方程式中计算,而采用差量法,由120g到76g减少的量恰恰是逸出气体CO2的质量,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由CO2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进而求出其质量分数83.3%
例5: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9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13克CO2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解析: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只有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由于9g和13g都不是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所以我们就要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原混合气体由9g变为13g究竟增加的是谁的质量?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是CO还原氧化铜时夺取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设CO的质量为x CO + CuO == Cu + CO2△氧元素 2844 16 X 13g-9g
通过计算解得x为7g,进而求出CO的质量分数77.8%
三、利用等量代换求解
例6:若干克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产物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20%B.40%C.50.4%D.80%
解析:很显然,经过一系列反应之后,所得产物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和原混合物中的碳在质量上发生了等量代换,求碳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即是求氧在化学式CuO中的质量分数。氧的质量分数=(16/80)×100%=20%,故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也为20%,答案为A。
其实在初中化学的计算题中还有很多技巧性的计算,简单快捷,易于理解,容易归纳,对于学生的答题速度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技巧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掘,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