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有怎样的词学成就?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穷,少年时母亲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欧阳修勤奋好学,少有文名。二十四岁中进士,他为官耿介,直言敢谏,关切国事。他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因此,屡遭诬陷和贬斥。由于他在政治、文学上的才能,所以屡次被贬后又被起用,几经宦海沉浮后,欧阳修晚年的政治倾向趋于保守,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欧阳修在宋初词坛上与晏殊齐名,吴梅评价说:“开国之初,沿五代之旧,才力所诣,组织未工,晏欧为一大宗。”(《词学通论》)欧阳修的词收在《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中的有两百多首,是当时写词较多的作家。作为北宋文坛宗匠,欧阳修的词作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恋情词、艳情词、豪放词。他的恋情词运用逐层递进的艺术手法来揭示人物深邃而细腻的情感,达到了深婉的艺术效果;他的艳情词通过细致入微、曲折生动的心理描写,运用市井语言创造出了形象生动、意蕴幽深的艺术境界;他的豪放词借助山水、风月的外在形式来抒发自己的豪情,表现出了“疏隽”的艺术特征。欧词总体上表现出一种疏隽深婉,内涵蕴藉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北宋词风的发展趋势。
欧阳修年轻时,生活颇放任风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三十年前,尚好文华,嗜酒歌呼,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这时的词大部分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带有一些世俗之气,如《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描绘出一位多情少妇撒娇的形象,表现了青年夫妇之间亲昵的情感。而在语言上欧词用他的洗练一改五代以来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使之更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欧阳修的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收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十首《采桑子》等,在宋代词人中,他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他的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后半生经历了宦海沉浮,对人生命运变换和官场的艰险有了较深的体验和洞察,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不时地在词中流露出“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的人生感叹。例如他著名的词作《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词的下片展示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形象,结尾两句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旷达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更展现出他潇洒的风神个性。总之,欧词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此外,欧阳修的词所用的曲调比当时一般文人多,现存二百四十一首词作中有六十八种,其中大多数是宋代才有的,这是因为他懂得音乐,对词的音乐体制很熟悉,并且也勇于翻新。而且,欧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这类传统题材时,欧词较之南唐词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也写过一些较长的慢词,虽然数量不多,也表现出一种新的尝试。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词学方面的贡献不止在于他自己在创作方面的有益探索,同时他还竭力奖掖后进,推荐扶持新人,以巨大的号召力影响着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后学的创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