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填空

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填空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不超过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 (3)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地下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墙、挡土桩、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

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行人道路面上空:

① m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收到不应大于m;

② 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行人道宽减m,并不应大于m;

③ 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m; ④ 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深度不宜大于m.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窗罩,突出深度不应大于m 。

(4)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设设计规范的规定。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应按楼地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m.

(5)地下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严禁幼儿、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建筑物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室二层及以下;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m。

(6)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m.

(7)建筑卫生设备间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不宜小于m ② 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m ③ 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的净距不应小于m ④ 双侧并列洗脸或盥洗槽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m

⑤ 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m

⑥ 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m;

(8)台阶与坡道设置应符合: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不宜小于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m,并不宜小于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级;高差不足级时,应按坡道设置。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困难地段不应大于;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m,坡度不宜大于.

(9)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临空高度在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m;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小于m.

(10)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m的人流

股数确定;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m;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级,亦不应小于级;梯段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m;楼梯应至少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至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m;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m

(11)墙身防潮应符合下列要求:砌体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加设防潮层;湿度大的房间的外墙或应设防潮层;室内墙面有防水、防潮、防污、防碰等要求时,应按使用要求设置。

(12)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且满足的要求,对不同材料的门窗选择相应的密封材料。

(13)屋面面层均采用不燃烧材料,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不燃烧体屋面的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防水层;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采用架空隔热层的屋面,架空层不得堵塞;当其屋面宽度大于m,应设。

(14)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如需要设置时,宜靠设置,其用材构造应符合规范规定;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应设置,不得使用管道系统,并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烟道或通风道应

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m,且不低于的高度。 钢筋混凝土、板、柱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它具有如下优点: 1) 就地取材 2) 耐久性好 3) 可模性好 4) 耐火性好

钢筋混凝土缺点主要是自重大,抗裂性能差,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工期长等。

一、钢筋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

在房建建筑中,受弯构件是指截面上通常有和作用的构件。梁和板为典型的构件。在破坏荷载作用下,构件可能在弯矩较大处沿着与梁轴线垂直的截面(正截面)发生破坏,也可能在支座附件沿着与梁轴线倾斜的截面(斜截面)发现破坏。 1、梁的正截面破坏

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与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形式等有关,

影响最大的是。适筋破坏为,适筋梁钢筋和混凝土均能充分利用,既安全又经济,是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的依据。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均为,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2、梁的斜截面破坏 影响斜截面破坏形式的因素很多,如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荷载形式、箍筋和弯起钢筋的含量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二)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要求梁中一般配制下面有几种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箍筋、、、。 1、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布置在梁的受拉区,承受由于弯矩作用而产生的拉力。 2、箍筋

二、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一)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特点

钢筋混凝土板是房屋建筑中典型的受弯构件,按其受弯构件情况,又可分为与;按支承情况分,还可分为与。 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两对边支承的板是,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双向受弯。若板两边均布支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但小于时,宜按双方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

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2、连续板的受力特点 (二)板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在室内干燥环境,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条件下,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mm;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三)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构造要求

1.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单向受力屋面板和民用建筑楼板mm,单向受力工业建筑楼板mm,双向板mm,无梁楼板mm,现浇空心楼盖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mm时不宜大于mm;当板厚大于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倍,且不宜大于mm。

3.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倍,且宜伸过支座的中心线。

4.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现浇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mm,间距不宜大于mm;

②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计算跨度的,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计算跨度的;

③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④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5.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mm,间距不宜大于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mm。

6.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mm。

(四)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钢筋混凝土柱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受压构件。 (一)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要求

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mm,且不宜大于mm;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小于根,不应小于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mm。 (二)柱中的箍筋配置要求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且不应小于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封闭式;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mm,间距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砌体结构的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墙体的构造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mm,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接,且同时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mm,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连接: 1) 板支承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mm,且与支座处沿

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2) 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mm,且与支座处

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并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3) 预制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入现浇板中进

行连接后,在浇筑现浇板。

(2)墙体转角处和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mm墙厚不小于根直径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应小于mm,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mm。

(3)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可靠连接,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和防护要求。 (4)在砌体中埋设管道时,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mm的承重墙体、柱内埋设管线。

(5)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接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mm。当搭接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不小于根不小于

mm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mm,网片每端应伸出该垂直缝不小于mm)。

(6)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混凝土沿全墙高灌实。

(7)框架填充墙墙体厚度不应小于90mm,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Mb5、Ms5)。

(8)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方法时,墙体高度超过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梁,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m;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方法时,填充墙长度超过m或墙长大于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度超过m

时,宜沿墙高每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m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