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三、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自主学习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等词语。 2、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并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赵州桥的知识。 5、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 教材分析 《赵州桥》出自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这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三个特点: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本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教学重点是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赵州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学设计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了很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然后补充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世界着名桥梁的图片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赵州桥有切身体验。
四、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语言生动,读起来比较优美。因此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赵州桥的美,边读边体会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都积极踊跃要参与朗读,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走进赵洲桥 1. 展示故宫、长城、布达拉宫图片) 【百度搜索】故宫图片:长城图片: 布达拉宫图片:教师提问:这些古建筑壮观吗为什么 因为它们外形精美,设计独特,世界上独一无二,所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3. 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学生齐读课题。 【百度搜索】赵州桥图片: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 2、设疑: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师:课件(出示词语) 赵县? 安济桥? 石匠???雄伟??? 砌成? ? 横跨?? 减轻? ?坚固?? 雕刻?? 智慧? 洨河 ? 世界闻名 前爪?? 爪子 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①指读。②齐读。③( 贴字卡)识记多音字爪 B、检查课文朗读 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熏陶下,体味本课优美的语言,激发起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4、初读文本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这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1)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非常(雄伟)。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5、再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知: 课文开头交代了赵州桥所在地、设计人及建桥的时间,然后重点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他点,最后讲作者由衷的赞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练习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提示完成填空练习,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三、 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这座古老的桥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百度搜索】、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 这一段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写的? (世界闻名) (2)谁知道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闻名:有名,着名。世界闻名就是世界上很有名。) (3)赵州桥又在什么位置呢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作补充:出示(位置地图) 【百度搜索】这个赵县位于石家庄市东南大约40多公里的地方,他原来叫赵州,所以此桥建好后人们便叫他赵州桥。虽然它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它仍然完好无损的横跨在洨河上,履行它的职责。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把它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遗迹”, 可见赵州桥在世界上是多么有名。 【百度搜索】指导朗读 (5)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6)总结学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 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 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 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就这么一座普通的石桥,怎么会那么有名呢? 2、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 师:【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3】除了中心句,每句话写什么 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生答——师总结, 【课件出示】②桥长桥宽 【课件出示】③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课件出示】④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课件出示】⑤发大水时,河水还可以从小桥洞流过
⑥一个创举,减轻冲击力,减轻重量,节省石料 (2)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课件出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 “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师:我们先来看看创举是什么意思 生:创举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师:课文中说这个创举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赵州桥 师:赵州桥哪一种设计?? 生:有一个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你很厉害,创举指的就是四个小桥洞,为什么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是一种创举呢? 生:因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第一次,既减轻了流水的冲击力,又…… 师:原来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这么奇妙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四个小桥洞的奇妙。生齐读 师:真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洪水冲不垮他,地震威胁不了他,你们说这座桥怎么样,非常的????? 生:坚固(板书) 师:是不是有四个桥洞的设计都是创举呢,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看看桥的样子,【点击】出示课件,各种桥的设计。(独木桥,木桥,板桥,浮桥,砖桥,)到隋朝,李春就设计出了大桥洞上四个小桥洞的赵州桥,你们发现没有,李春这种设计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2】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5)小结: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一句话。 (6)总结学法: ①读,找中心句 ②把握每句内容 ③再读,加深感悟理解 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百度搜索】 1. 2.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组织汇报 ①反复朗读,理解分号的作用。 ②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进行学习。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段,教学生乐学、会学。 4、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这就是赵州桥,这就是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这就是气势雄伟的赵州桥,这就是不但坚固而且非常美观的赵州桥,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这就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赵州桥。同学们,这桥啊,我们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够,课文仅仅是写桥吗?还写了── 师:造桥的人们。所以说 【课件出示】句子: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赵州桥非常雄伟,它表现了劳动人民 生: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它表现了 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指导朗读。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我国又一座世界闻名的古建筑——被称为“神桥”的赵州桥,并了解了闻名的原因是 雄伟 坚固 美观 ,同时也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能像李春一样为我们的祖国为后代留下伟大的创举。 五、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过渡:本课第二三段都采用了一种写法,那就是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下面大家看大屏幕—— 1.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2.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 (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只见蔡玉中咬紧了牙关,瞪大了眼睛,向我发起了进攻,可我呢?只见球在眼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晃。球来了,拍子不知道往哪里推,渐渐招架
不住,连连失利。蔡玉忠看我乱了阵脚,打得更猛、更灵活了。有时轻轻放个短球,有时趁我不备,猛扣一板,搞得我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还差一球我就输了。我想,反正输定了。索性一板扣去,球出界。19比21,我输了。) 3.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有白菜、棉花……你瞧,那边的棉桃个个沉甸甸的,好似一个个铜铃,把枝条都压弯了,棉叶湿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那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叶儿发黄,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茎杆上,露出黄金般的牙齿,谁见了都生爱慕之心。微风拂过,红缨在起舞似的,徐徐飘动,绿叶哗啦啦地响着,好像在为红缨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呢!地头上一片红高梁,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手,肩并肩地站着,红红的穗子,像少女头上的珠冠,在阳光的沐浴下微微地摇曳。 六、我会写 秋天的果园美丽极了。 七、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总起 世界闻名 分述 雄伟 坚固 创举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美观 总结 宝贵的历史遗产 七、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完,我认为成功之处有: 1、设计课件务实。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依据学习指导默读课文,并用“----”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词语:雄伟、坚固、美观,从而直奔重点段,并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出赵州桥雄伟、坚固,同时学习数字表达的方法和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并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赵州桥的雄伟,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接着让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描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以不同形式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段落,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学习过渡段表达方法,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为了突出学习重点,一、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3、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初读)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除此之外你还读到了什么”(再读)“作者是想给我们一个大体的介
绍,我还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 在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时,通过找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表现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边读边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遗憾之处。如:让学生写《秋天的果园美丽极了》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真正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意义所在。 八、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西苑小学 姓名: 孟新凤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青州市后营子街808号 个人简介: 孟新凤,女,大学本科,1998年参加工作,多次荣获青州市优秀教师,先进女职工,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有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