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0F SHANXI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 Sept.2010 V01.18 No.3 第18卷第3期 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口张少明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法律教育尤为薄弱,大部分同学在进入高校就读之前没有形成正确的 法律观念,法律思维习惯和法律行为模式没有确立。加强法制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是高校目前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法律素质;法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10)03—0012—03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状况,有效 改进高校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山西生物应用职业 他的内心只有委屈,没有过错体验,一点也不觉得害 怕和后悔,至于盗窃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他从 来没有想过。 1.3 法律思维能力亟待培养 至于维权,大学生缺乏经验。上班以后是否要 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课 题组从2008年开始,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 分析具体案例等方式,对包括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 术学院、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六所太原市 和晋中市的大专院校非法律专业的1 000名在校大 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进行了分项调查。 1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 1.1法律知识欠缺 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31%的受访同学认为没 有必要;购物是否索要发票,70%的受访者没有索要 发票的习惯。问及是否具备维权能力,在100名受 访者中,81名同学持否定回答。至于如何写投诉 信,100名受访者中有45名同学不会写,有35名同 从被调查的大学生的情况看,同学们的法律知 学不知道格式,只有20名同学勉强能应付。 1.4欠缺法律情感 识贫乏。概括地讲,表现为三个“分不清”和三个 “说不清”:分不清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不清根本法 和一般法,分不清国内法和国际法;说不清公检法的 职能,说不清政府和人大的关系,说不清公民应该享 通过阅读分析一些在校大学生失足的案卷材 料,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知法犯法。小张出身贫 寒,上大学后痴迷上网,知道抢劫属于犯罪行为。有 一有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地讲,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 相关的一些法律,例如交通法,同学们的知识也很有 限。一般同学的交通常识也仅仅是靠右通行,不闯 红灯,不酒后驾车。一些法律常识,同学们也模糊不 清。 1.2法律意识淡薄 某校一男生宿舍经常发生失窃现象。后来,学 校保卫部门在宿舍管理员的配合下,发现了同学王 某的盗窃事实。在老师仔细询问下,王某反而觉得 天,他在路上抢劫了一个中学生,被警察当场抓 小李在实习期间,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侵占公 获。 司货款拒不退还,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小李也 清楚侵占公司货款属于犯罪行为,但是内心存在侥 幸,总以为公司不会把他怎么样。 从表象上看,小张和小李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 控能力。从犯罪心理结构分析,他们明知自己的行 为属于犯罪,也明知该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他们 只是不知道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但是他们 很冤,自己的手机丢了,偷别人一部手机还被抓住。 收稿日期:2010—04—07 作者简介:张少明(1966一),男,山西闻喜人,学士,现工作于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12 始终不认为自己不该实施以上行为。 1.5整体法律素质状况堪忧 童年、少年时期的法律教育缺失。在山西生物 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受访的400名学生中,关于进入 大学校园前是否接受法律教育,61%的人回答在小 学期间没有上过法律课,45%的同学在初中没有学 “个体的内在因素分为内驱力系统和自控系统, 如果内在的自控力体系出现缺陷,不足以正常发挥其 遏制不良社会诱因并朝着正确行为导向的功能,个体 就会经受不住内外诱因和冲动的压力而产生犯罪意 识,出现犯罪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年人的自控 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外界巨大的诱惑,内心脆弱的防 线,法制教育的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2.5教育内容滞后 过法律,33%的同学记得高中学过法律,也是老师不 讲,让同学们自己看书。 正确的法律观没有形成。在大学校园里,学校 法制教育在很多学校里都还是照本宣科、满堂 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放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同学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 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 法办事的观念没有确立,同学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思 维方式没有形成(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 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 习惯与取向)。 2原因分析 2.1教育理念偏差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小学、初中、高中 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 期。但是,在关键时期,“他”(指未成年人)的思想 道德教育和法律规范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他”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究其原因,“一切为了学生的成绩,成绩等于学生的 一切”这样的错误短视的教学理念,导致了“他”的 法律素质乃至思想素质普遍偏低。 法制教育的水,最好在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 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灌溉。法制教育在很多地方在 很长时间内都是敷衍了事,导致学生法律素质的养 成,缺乏了心理土壤和情感土壤。 2.2不良的社会风气 调查问卷提及,有些同学为什么世故冷漠,山西 大学商务学院受访的部分同学回答:社会就是这样 啊!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社会风气不正,特别是一些 学校老师中间出现的权钱交易,收钱收礼,有偿补课 等等消极现象,对很多同学的心灵产生了毒化作用。 2.3社会转型期的心理迷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型,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封闭社会向开 放社会转型,整个世俗社会都处于迷惘、困惑、浮躁 的状态,年轻人的情况尤为严重。过去“包治百病” 的理论和说教,在贫富分化、就业艰难的环境里,缺 乏说服力。 2.4青春期的困惑 灌输,尽管网络、多媒体之类的手段都用上了,但是 教材的内容没有变化,生动活泼的法律生活远离教 材,远离课堂。课堂同社会脱节,学习同生活脱节, 考试同工作脱节,理论同现实脱节,语言同行为脱 节,这样的法制教育自然没有说服力。 2.6教学过程教条死板 教师对课堂讲课、课后布置作业、期中期末进行 考试、从本本上来到本本上去等等做法习以为常,同 学们对几十年一贯制的课堂说教、课后作业、期中期 末考试、从本本上看来抄到本本上去等等习惯,早已 麻木不仁。 2.7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法律教师除了有职称、有学历、有法律知识 以外,普遍缺乏心理学、哲学、文学、逻辑等方面的专 业知识。法律老师作为公共课老师,很少有机会获 得在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培训。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缺乏实践验证的书本知识 往往缺乏说服力。法律课同专业课相比,属于“人 人必学”,老师少、班级多,法律课老 都在超负荷 工作,也确实找不出时间去搞社会实践。 3基本对策 3.1 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急迫性和重 要性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法律教育欠账,已 经成为影响安定团结、文明和谐的社会隐患。法律 素质低下的年轻群体+贫富分化、就业艰难的生存 环境+腐朽思想的侵蚀+敌对势力的渗透=轻则个 体违法犯罪、重则群体无意识法律事件。 根本原因,如前文所讲:我们的法制教育流于形 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方法,首先从认识角 度破局:我们今后必须把法制教育提高到维护国家 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3.2法制教育应当做到多部门密切配合 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党 委、政府除了发文件之外,还要亲自出面、统一协调, 1 3 实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教育、宣传多部门联合 作战,把法律专家、政府官员、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 社会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甚至悔罪改过的特殊经 中有我。在内容选择、案例选择、手段选择等各方 面,要考虑各学科相互兼顾、互为表里。 变今天的各学科独立作战,为将来的各学科协 同配合;变今天的各学科老死不相往来,为将来的各 学科拆除墙壁、通透无碍。这样,避免重复劳动,实 现事半功倍。总而言之,大学就是要培养以法律为 行为规范,以道德为行为基础,以各学科知识为行为 历人员请进校园,让他们讲台上现身说法,让他们改 换人生角色,当一当法律老师。另外,把法院、企业, 甚至监狱也都可以变成l临时课堂,实现法律课堂换 地方。只有教与学互动,实践与理论互动,我们的法 制教育才能引人人胜、才能取得实效。 3.3 法制教育应当实现教学内容同步化教学手段 阶梯的有用之才。 目前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现代化 新鲜才有生命力,时髦才有吸引力。把报刊、杂 志、视听资料、网络视频等各方面的法律新闻导人课 堂,让同学们去思考、去判断、去预测,实现课堂与社 会同步,模拟和实践对照,极大调动同学们学习法律 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实 现法律教学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印证,取得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3.4法制教育应当成功覆盖社会方方面面 法制教育不仅在大学里要加强,而且在企业、城 市社区、农村更是丝毫不能放松。虽然大学每年都 在扩招,但是能够进人大学校园的人毕竟有限,进不 了大学校门的年轻人,那才是人山人海。 特别针对辍学青少年,要多搞一些喜闻乐见、符 合青少年心理的普法活动,把网络、影视的娱乐功能 和教育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拍摄含法律内容有教 育意义的影视剧,也不排除开发包含法律内容、有教 育意义的网络游戏。 3.5 法制教育的研究工作要实现多学科密切协同 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教育、史学教育、道德教育、 心理学教育、行为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等等学科,要 和法制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引用,实现我中有你、你 14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建设一个良好的现代化建 设软环境,大学法律课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让科学发展观成为推动大学法律课教育,乃至全 社会法制教育的强大思想动力。如此,法制教育将 不再成为国家教育的弱项,法制教育将不再成为制 约社会发展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2. [3] 梁建.现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研究[J].科学大众・科 学教育,2008(5). [4 J 严 冬.大学生法律素质应与时代发展同步[J].素质 教育论坛,2008(7). [5] 郑真江.中国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研究[J].四川经济 管理学院学报,2007(4). [6] 周 艳.试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J].宁泼工程学院 学报,2005(1). [7] 张晓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途径[J].哈 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责任编辑:杜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