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一、日本汽车的起步

日本自1898年起开始从法国和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引进汽车,吉田真太郎在1904年开始成立汽日本第一家汽车生产厂。于此同时,日本引进了金控的卧式两缸汽油发动机。1907年,日本最初的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诞生。同一时期,国末汽车制造所地汽车和宫田制造所也诞生。1909年,日本汽车完成了汽车产业的研发。

1918年,日本开始制定了“军用自动车补助法”,国家对于购买汽车的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因此,日本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开始繁荣。但是,相当大的部分是美国车。日本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赤字。

1936年,日本开始禁止生产外国车。

1945年,二战后,联合国禁止日本生产航空机械。所以,日本就把以前从事航空机械的技术人员开始就转入了日本的汽车产业。因此,日本的航空技术和设计方法就开始在日本的汽车领域得以应用,汽车产业的研发就得以迅速发展。

1970年,日本开始向各国出口日本的汽车。

2000年,日本的汽车的国内销售额减小,在海外的汽车销售额开始増加。

当时的日本汽车业主要是以进口为主,汽车的制造水平远落后于欧洲发达国家,汽车的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都依赖于进口。大正时代,随着日本军方的需求以及政府出台的汽

车产业的政策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1913年,宫田制造所东京总厂试制成功水冷直立型两汽缸的旭牌国产轿车。1914年,东京汽车制造所制造出装有50匹马力的发动机和16个座位的公共汽车。1917年,三菱造船公司神户造船所的内燃机工厂,模仿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A型”车,试制了“三菱A型”车10辆。此外,快进公司汽车工厂、白杨公司、实用汽车制造公司等汽车制造厂也相继成立。

日本汽车产业从这一阶段起踏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二、日本汽车产业的形成

192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横滨成立了日本福特汽车公司。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大阪成立了日本通用汽车公司。这两大汽车产业的介入成为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福特和通用这两大汽车行业的介入,依靠日本汽车的强大资本和技术优势,进行批量生产,推行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使得这两大公司逐步占领了日本汽车市场,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当然,这两大汽车产业的介入也给日本汽车产业带来了好处。美国两大巨头的扩张刺激了日本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依靠日本政府推行的保护主义政策使日本汽车产业飞速发展。

这一时期,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具备。

三、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

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日本政府在这个时刻发挥了关

键作用,他们把赌注下到小轿车这个代表民用技术最高水平的商品上。

日本汽车产业保护的政策包括政府直接投资于某些基础设施,以带动其发展;政府给予汽车企业发展以实物或金融奖励和补贴;政府提请议会制定具体的法规,设立专门的管制性机构,监管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对汽车业实施补助金、法人税减免、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面对进口美国和欧洲汽车的猛烈冲击,日本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一时期,丰田、日产、本田等一些汽车公司开始纷纷推出新车型,日本汽车产业开始恢复发展。

1950年,日本汽车工业出现了转机,由于侵朝战争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用汽车。这一贸易,不仅为日本汽车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还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资本积累和设备更新,同时也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

1952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颁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依靠自身力量,逐渐摆脱了困境,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1. 1945-1970年,日本汽车产业从开始真正发展到走向世界,此过程仅仅用了25年的时间。

2. 日本国内人口和劳动力开始减少,日本国内汽车市场在渐渐减小。海外生产和海外销售是日本汽车业生存的支柱。

4. 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当代先进的技术,是日本汽车产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日本正不断地开发新型“节能型汽车”,以及环保性能、安性能和作性能顶级的汽车。

5. 日本的汽车行业包括:汽车销售,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

这几方面的利益分配并不是很均衡的。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为了生存,除了面向汽车领域,也面向其他领域开拓事业。

四、日本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从60年代到1973 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日本政府颁布的《国民入倍增计划》政策极大的鼓舞了汽车产业发展,推动了汽车进口自由化。继而,大量的汽车公司扩大投资,改进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演变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企业。1965年,名古屋——神户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日本步入了交通高速时代。交通的需要掀起了日本汽车普及的狂潮。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日本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1965年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三位,1968年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二位。

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市场趋向饱和的现状,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调整汽车发展政策。通过政策法规,将汽车产业的发展引导到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发展之路。1978年,日本修改了排放和噪声法规,其标准的严格程度堪称世界之首。这一举措迫使汽车生产厂商改进和革新生产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轨迹,研究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减少排放污染和降低噪音。这些研究和探索使得日本小型车拥有重量轻、耗油低、质量好、设施完善、价格低的特点,为其开拓外国市场做了充分的准备。

五、日本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日本汽车工业遭到惨痛冲击。自1997年8月起,日本汽车产量在连续十几个月下降。为摆脱危机,拯救日本汽车产业,汽车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型环保车开发,日本汽车产业逐渐复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汽车产业快速扩张生产规模,控制成本,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营销作用。在产品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社会及环境发展需要,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革新,丰田营业额逐步超过福特和通用,成为全球第一。

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六十年,其中充满了坎坷和传奇

1956年,解放牌卡车诞生;1958年,红旗牌轿车诞生;198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成立;1997年,民营企业闯入整车领域;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6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充满艰辛坎坷,也充满旷世传奇。

当时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只有十万辆,面对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这些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与苏联签署的第一批援助项目中,就包括了一个年产三万辆的汽车制造厂,这就是如今的一汽。自此,中国汽车工业革命的序幕正式拉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3年的技术攻关后,1956年7月14日,一汽总装线上开出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载货汽车,这批12辆,代号为CA10型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车的历史。“解放”这个由毛主席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也开启了装备中国汽车的历史航程,也开创了中国汽车的“解放时代”。

之后,解放牌汽车跑遍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甚至登上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国人无不为之骄傲。

1958年5月12日,经过艰苦研制,东风牌样车终于成功问世。1958年6月30日,第一辆红旗样车的试制工作正式开始,当时一汽从吉林工大借用一辆1956年生产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样车,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红旗之路”。第一辆红旗轿车共有3488个零件,一汽为了又快又好地造出第一辆红旗,使了一招“人海技术”,将这些零件排成一排,由一汽员工一一认领,只要是自己能加工的零件就签字拿走,一汽数万人投入到了这个行动中来。就这样,干了1个月零3天后,第一辆红旗在1958年8月2日下午诞生了。现在看来,第一辆红旗车也是迄今为止国产车中的高端车型,它装备V形八缸式顶置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200马力,最高时速为185公里。红旗也成为第一款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展览的车型。1960年,红旗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博览会上亮相,引起广泛关注。

第一辆红旗车的神速诞生,初现了中国人惊人的创造力。

而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不仅仅是因为日本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工业大国,更多的是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共有以及几个方面

1.日本在华汽车产业,主要调查中日合资汽车企业的运营状况及历史等

首先纠正一下,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两次石油危机后,到90年代初这段时间。比起这次丰田超过通用的影响力要大的多,因为他改变的家庭用车的发展理念,对石油的需要,环保的控制,以及原料上的选择,都对传统欧美的汽车工业是一场很大的冲击,到1980年,日本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和出产国,这对于一个小小的弹丸岛国,几乎90%以上的汽车零件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这也帮助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90年代后,因为欧美汽车工业的顺利转型,以及传统优势的保持,加上石油价格持续不断的上涨,日本经济的泡沫等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日本汽车工业不断衰落,一直到今天,都无法接近过去的辉煌,所以只是销量超过通用,根本不是什么大事。要知道当今因为环境的问题,石油的价格以及各个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对低污染的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不断发展,家用汽车已经不再是暴利的企业了,而且竞争日益激烈,前景难料。

2.日本汽车工业技术的引进

中国汽车工业尚处起步阶段,过去都是组装加工,真正具有能力创造出100%自主科技的汽车几乎没有,别看什么现在我们自主科技的生产能力高了,什么80%都是我们自己的,这些都没用,因为核心技术领域我们几乎是0,而且自己的品牌又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那些大牌。所以可以算是任重道远。简单来说,中国汽车工业还不至于受到什么影响,发展自己的科技和理念是硬道理,提高创造出来的汽车市场价值后才能真正和欧美以及日本的汽车工业来讲抗衡。

3.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日本汽车出口中国的量虽然少,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却相当大。回想起 80年代日本车汹涌的进口势头与国产车生产状况形成的强烈反差,不能不令中国人深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