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 系数名称 周期折减系数CT 框-剪结构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CF 系数来因 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结构计算中充分考虑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 由于剪力墙刚远大于框架部分,剪力墙分担大部分剪力,框架承担很少, 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折减越大,结构自振周期越小。同环境下结构受地震力越大。 若此在剪力墙开裂后很不安全。 系数范围 框架 框-剪 剪力墙 0.6-0.7 0.7-0.8 填充墙多时加0.1 0.9-1.0 备注 要求Vcfi0.2V0 Vfi第i层框架柱剪力之和。 实际工程中悬调梁负弯矩不调幅 Vcfi1.5Vfmax 用于放大或缩小地震作用 一般CE=1.0。 特可取0.85-1.5 地震作用调整系数CE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 又称地震力调整系数,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调整减小梁端负弯矩,相应增加跨中弯矩 当不计算活载或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采用。 使梁上下配筋比较均装配式 0.7~0.8 匀,框架梁调幅后跨中现浇框0.8~0.9 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架梁 通过此系数来调整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 (可控制减少这种现象) 高层 活载较大的多、高层 大活载多层跨中弯矩放大系数BM 1.0 1.1~1.2 1.2~1.3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及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由于变位差较大,故剪力很大,连梁往往出现超筋现象 由于梁和楼板是连成一体的T形截面,而计算是取矩形,因此可将现浇和整体装配式的B框架放大 内力位BLZ=0.5 移计算 位移由BLZ>=0.8 风载控制 梁刚度增大系数B框架 (会增加梁所分担的弯矩,梁负筋会变化大或小看弯矩是抵消还是增加)。 注意:B对框架连梁、次梁不起作用。 (抗扭配筋会减少,超筋可能也就减少了) 边框梁 B框架=1.5 中间 B框架=2.0 有现浇层的装配式可适当放大 梁扭矩折减系数TB 当程序没有考虑梁抗扭转约束时,梁的计算扭矩偏大,在计算中折减 一般TB=0.4
表二 非抗震结构及抗震结构通用性的内力增大和调整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框架梁跨中正弯矩调幅系数 系数来因 同上BT,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同上BT,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如与上系数同时使用要满足静力平衡) 系数范围 同上BT 调后跨中弯矩需满足M>=0.5M0 内力×1.2; 若采用等效刚度计算剪力墙时刚度折减0.8 备注 同上BT M0跨中弯矩 采用空间分析计算时无需调整 应考虑连梁刚度折减的影响 错位剪力墙当近似作为直错位剪力墙的线平面剪力墙计算时,应增内力增大系数 大内力 连肢剪力墙中,当某几层连梁的设计值超过其最大承载力时可降低其弯矩设计值 (配筋量增加) 剪力墙连梁弯矩调幅系数
要加大其余部位连梁弯矩设计值以保持平衡 最大可取0.8 表三: 结构构件类类型 别 框架梁 框架构件内力的增大系数汇总 部位 抗震等级 弯矩 特一级 全部框架梁 9度及特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特一级 9度及特一级 底层柱柱底截面 一级 二级 三级 1.8=1.2×1.6 (1.98=1.1×1.8) 1.597=1.1×1.452 (1.757=1.1×1.597) 1.5(1.65=1.1×1.5) 1.25(1.375=1.1×1.25) 1.15(1.265=1.1×1.15) 1.68=1.2×1.4 (1.848=1.1×1.68) 1.452=1.2×1.1×1.1 (1.597=1.1×1.452) 1.4(1.54=1.1×1.4) 1.2(1.32=1.1×1.2) 1.1(1.21=1.1×1.1) 1.81.51.0 内力增大系数及其表达式 剪力 1.56=1.2×1.3 1.331=1.1×1.1×1.1 1.3 1.2 1.1 2.52=1.2×2.1 (2.772=1.1×2.52) 2.319=1.1×2.108 (2.551=1.1×2.319) 2.1=1.5×1.4 (2.31=1.1×2.1) 1.5=1.25×1.2 (1.65=1.1×1.5) 1.265=1.15×1.1 (1.392=1.1×1.265) 2.352=1.2×1.96 (2.587=1.1×2.352) 2.108=1.2×1.1×1.1×1.452 (2.319=1.1×2.108) 1.96=1.4×1.4 (2.156=1.1×1.96) 1.44=1.2×1.2 (1.584=1.1×1.44) 1.21=1.1×1.1 (1.331=1.1×1.21) 注3注3轴力 1.0 1.0 框架结构 框架柱 特一级 9度及特一级 其他 一级 二级 三级 特一级 1.0 1.56=1.2×1.3 框支梁 框支梁及框架梁 一级 二级 特一级 9度及特一级 1.25注3框支结构 1.331=1.1×1.1×1.1 1.0 1.3 1.2 1.1 1.8=1.2×1.5 (1.98=1.1×1.8) 1.5(1.65=1.1×1.5) 1.25(1.375=1.1×1.25) 3.024=1.2×1.2×2.1(3.326=1.1×3.024) 2.1=1.4×1.5 (2.31=1.1×2.1) 1.5=1.2×1.25 1.81.5注3框架梁 一级 二级 三级 1.0 框支柱及框架柱 底层柱柱底和转换层顶截面 特一级 一级 二级 注31.25注3(1.65=1.1×1.5) 结构类别 框支结构 内力增大系数及其表达式 构件类型 部位 抗震等级 弯矩 1.68=1.2×1.4 (1.848=1.1×1.68) 1.4 (1.54=1.1×1.4) 1.2 (1.32=1.1×1.2)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构件设计内力的调整 特一级 连梁 全部连梁 9度及特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特一级 加强部位 一般剪力墙 其他部位 9度及特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特一级 9度及特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加强部位 特一级 其他部位 所有连梁 落地剪力墙的加强部位 剪力 2.822=1.2×1.2×1.95 (3.106=1.1×2.822) 1.96=1.4×1.4 (2.156=1.1×1.96) 1.44=1.2×1.2 (1.584=1.1×1.4) 1.3 1.3 轴力 1.8 1.5 1.2 框支柱及框架柱 特一级 其他 一级 二级 1.0 1.3 1.2 1.1 1.1* 1.0* 1.0* 1.0 1.0 1.3 1.2 1.2 1.0 1.0 同一般剪力墙的加强部位 1.3 1.2 1.0 1.0 同普通高层的“连梁” 1.9 1.7 1.6 1.4 1.2 1.2 1.0 1.0 1.0 1.0 普通高层结构 短肢剪力墙 1.68=1.2×1.4 1.4 1.2 1.0 一级 二级 三级 连梁 复杂高层结构 特一级 一级 二级 特一级 1.8 1.5 1.25 1.8 1.5 1.5 1.25 1.0 1.9 1.6 1.4 1.9 1.7 1.6 1.4 1.2 一般剪力墙 其他加强部位 9度及特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其他部位 同普通高层结构一般剪力墙的“其他部位” 内力增大系数及其表达式 结构类别 构件类型 部位 抗震等级 弯矩 1.8 1.5 1.25 剪力 1.9 1.6 1.4 轴力 复杂高层结构 短肢剪力墙 落地剪力墙的加强部位 其他剪力墙的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特一级 一级 二级 同普通高层结构一般剪力墙的“加强部位” 同普通高层结构一般剪力墙的“其他部位”
注:1.括号内数字用于角柱。
2.框支柱在转换层顶截面的内力放大系数是相对底层柱的放大.
3. 框支柱、框支梁内力的放大仅是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单工况内力的放大。 *对于特一级和一级的剪力墙,其加强区的设计弯矩取底层墙底截面组合弯矩。
4.本表大致规律是四级抗震按其他部系数据调整,三级抗震系数为基础,其他在其上又乘系数。 5.上注只对表三,此表数据全来自《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P110-112,本人数便校对敬请放心使用,如对数据来因有疑问请查看本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