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算法的有效性是指( ) 答案: 如果使用该算法从它的初始数据出发,能够得到这一问题的正确解
2.数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 答案: ①研究数量关系,②研究空间形式。
3.所谓数形结合方法,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 )的一种思想方法。 答案: 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 4.推动数学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数学思想方法的几次突破就是这两种需要的结果。 答案: ①实践的需要,②理论的需要
5.古代数学大体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崇尚逻辑推理,以《几何原本》为代表;一种是长于计算和实际应用,以( )为典范。 答案: 长于计算和实际应用 6.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模型是( )。 答案: 一次函数
7.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表现为( )的趋势。 答案: 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8.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 ),作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答案: 从一类对象中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的归纳推理方法 9.学生理解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一般有三个主要阶段:( ) 答案: ①潜意识阶段,②明朗化阶段,③深刻理解阶段。
10.在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三条原则:( ) 答案:
化隐为显原则、循序渐 进原则、学生参与原则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在括号里填上是或否) 1.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 选择一项:
对 错
2.抽象得到的新概念与表述原来的对象的概念之间一定有种属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3.一个数学理论体系内的每一个命题都必须给出证明。 选择一项:
对 错
4.贯穿在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两个思想,一是公理化思想,一是机械化思想。 选择一项:
对 错
5.提出一个问题的猜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结。 选择一项:
对 错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①《几何原本》以少数原始概念和公设、公理为基础,运用逻辑规则将当时所知的几何学中的主要命题(定理)全都推出来,从而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在这个体系中,除了逻辑规则外,每个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论据均是公设、公理或dS面已证明的定理,并且引入的概念(除原始概念)也基本上符合逻辑上对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原则上不再依赖其它东西.②另外.《几何原本)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括有关的应用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也是封闭的.因此,(几何原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演绎体系. 2.为什么说最早使用数学模型方法的是中国人? 因为在中国汉代的古算书《九章算术》中就已经系统地使用了数学模型。《九章算术》将246个题目归结为九类,即九种不同的数学模型,分列为九章。它在每一章中所设置的问题,都是从大量的实际问题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原型,然后再通过“术”(即算法)转化成数学模型。其中有些章就是专门探讨某种数学模型的应用,例如“勾股”、“方程”等章。这在世界数学史上是最早的。因此,我们说最早使用数学模型方法的是中国人。 3.什么是类比猜想?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人们运用类比法,根据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得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测性的判断,即猜想,这种思想方法称为比猜想。例如,分式与分数非常相似,只不过是用字母替代数而已。因此,我们可以猜想,分式与分数在定义,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四则运算等方面都是对应相似的。 4.简述表层类比,并用举例说明。
表层类比是根据两个背笔记对象的表面形式或结构上的相似所进行的类比。这种类比可靠性比较差,结论具有很大的或然性。例如: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类比得到三角形外角平分线性质,就是一种结构上的类比
5.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为什么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试举例说明。
1、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难于知识的理解和一般技能的掌握,他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2、学生对于每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都是在反复理解和运用中形成的,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沿着螺旋式方向上升的。3、例如,学生理解数形结合方法可从小学的画示意图找数量关系着手孕育;在学习数轴时,要求学生学会借助数轴来表示相反数、绝对值、比较有理数大小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