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套K12】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城市与环境第21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

【配套K12】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城市与环境第21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第21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18·郑州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A、B项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且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项正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第2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价格上涨;随着城市化的高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相应地,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减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答案:1.C 2.C

(2018·宁波模拟)宁波市轨道交通除宁波城区的地铁交通外,还将建设连接周边县市的城际铁路,如图为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3.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 ) A.缓解城区交通紧张 C.降低交通建设成本

B.提高城市货运能力 D.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4.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对宁波市的主要影响是( ) A.交通用地面积缩小 C.农业人口总量减少

B.城市功能种类变多 D.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解析:第3题,轨道交通运输量大,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第4题,宁波市轨道交通除宁波城区的地铁交通外,还将建设连接周边县市的城际铁路,扩大了宁波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3.A 4.D

(2018·广州联考)下图为城市住宅用地的两种布局模式。读图回答5~7题。

5.我国目前很多住宅用地采用大院模式布局,其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廉 C.便于管理

B.人口密度大 D.地形平坦

6.下列关于两种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院模式有助于功能混合布局 B.大院模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 C.街区模式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街区模式有助于节约建设成本

7.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模式向街区模式转变的影响有( ) A.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 C.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K12小学初中高中

B.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解析:第5题,住宅用地采用大院模式布局,四周有墙,相对比较安全,也便于在一个小区内统一管理,与地价、人口密度和地形关系不大。第6题,街区模式道路与住宅区混合布局,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会导致建设成本提高。第7题,小区没有围墙,道路与小区内部道路连接,方便交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答案:5.C 6.C 7.D

(2018·衡水冀州中学月考)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回答8~9题。

8.1982-2007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9.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7年我国城市人口年增长率虽然有波动,但始终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始终在增加,故A错误;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相反,故B错误;从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年增长率来看,城市化水平增速一直较快,故C错误;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故选D。第9题,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1982-2007年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因此在此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故选C。

答案:8.D 9.C

(2018·衡水冀州中学月考)下图是2014年国庆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0.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是( ) A.重庆 C.南京

B.西安 D.成都

11.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人口众多 ③长期拥堵已成习惯 A.①② C.②③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④基础设施完善 B.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0题,由图示可以看出,西安拥堵时间最少,即西安人忍受痛苦的时间最少。第11题,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更多的人口,长期拥堵已成习惯,两城市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所以B正确。

答案:10.B 11.B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 平均气温差/℃ 1月 5.2 2月 6.0 7月 5.4 10月 6.0 全年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结合该阶段特点回答即可。(2)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 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13.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某城市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在图中S处建大型批发市场的理由。

(2)该城市出城公路和铁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现象甚至交通事故,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3)综合考虑,若要发展精细化工和电子工业,那么M工业区宜发展__________,N工业区宜发展__________。

解析:(1)S处位于城市边缘主要道路的交会处,又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服务范围大,适宜建大型批发市场。(2)从车辆的增加和交通建设的不足两方面来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主要是针对具体情况,加强交通建设。(3)图中M工业区处在河流上游,位于上风向,环境较好,邻近高速公路,适宜发展电子工业;N工业区地处河流下游,位于下风向,邻近公路,可发展精细化工。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答案:(1)位于城市外缘的交通便利处,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市场辐射量大,服务范围广,且地价相对较低。

(2)原因: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大量增加,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该城市向东的出城公路仅一条,且与铁路交会处又无立交桥,一旦遇火车经过,极易造成交通堵塞。 办法:建设立交桥;增加向东的出城通道,分散车流。

(3)电子工业 精细化工

K12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