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关系论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关系论文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关系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大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都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道德观念淡薄、道德行为失控等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铸就现代大学生道德品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生 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久远的文明史,向来以文化底蕴深厚、文明古国而著称与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不仅能为构建现代化道德体系提供思想方面的帮助,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向心力,铸造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精神支柱。因此,利用民族文化这一传统瑰宝,对学生进行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一、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对促进社会发展,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纷纷涌入我国,这对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的影响愈来愈大。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主要载负者,其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和思维上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易受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误导。而我国以“和合”文化为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其精神内核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最突出的就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这不仅是华夏儿女毕生追求的人生境界,更道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精华。二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形成了以尊重和谐为荣,以背离和谐为耻的社会荣辱观。传统文化给后人的启示远不止这些,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人生的行为准则。但传统文化传承皆具有二重性。对人的思想道德影响也是双重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亦有糟粕,因而,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还应坚持批判地继承。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的,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所以说,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弘扬儒家文化

谈到传统文化,尤其应重视的是儒家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中的某些过时的成分理应当扬弃,但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具有永久性价值。例如儒家文化中的“修身之道”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产生积极的作用。首先,它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道德境界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实践其政治抱负。其次,儒家文化不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但强调以合乎道德为前提,提倡重义轻利。这点是“修身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排斥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对物财富的追求。相反,它的最高社会理想正是人人

过上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儒家重视对财富的追求,但强调的是要合乎仁德。再次,在儒家看来孝悌是仁德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基础。我们也看到正是在“孝悌”思想影响下,历史上才涌现出了无数孝子慈父、仁兄贤弟,也培养了许多为民请命的、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 三、发挥古代文学教学育人的功能

古代文学要想真正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就必须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例如,古代作家关心民生疾苦,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题,一直是古代文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如古代的屈原,面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功利为主的事实,我们不能简单的表示反对,而是应该结合现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屈原精神”。经过二千多年的传播与弘扬,屈原精神已经不再属于屈原个人,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意义符号。而在今天的社会里,屈原的以身殉道显然不是一种生存策略,面是对理想旗帜的高扬,对于民族而言,讲究生存策略固然重要,但追求崇高的理想更能构成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 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内涵

高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坚持批判继承、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兼容并蓄的原则,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实现其对人的科学引导作用,共同创建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具体而言,高校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人生理想教育方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在深入开展国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早的实现。

(二)是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方面。自古以来,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仁人志士大都有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是在道德素养教育方面。坚持以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重视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是我国几千年优秀道德传统的特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道德传统。 五、结语

以上是本人认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应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当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主旋律的今天,都应当焕发新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韩克玉,曲振霞,于明梓.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巯永明.传统文化与青年责任意识教育.期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完版)

[4]周晓琳.古为今用发挥古代文学教学特殊的育人功能[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