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苏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60分 )

第Ⅰ卷(共33分)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挣脱(zhēng) 祈(qǐ)祷 自艾(yì)自怜 方兴未艾(ài) ....B.不啻(chì) 炽(zhì)热 休戚(qì)相关 锲(qiè)而不舍 ....C.轻蔑(mì) 脊(jǐ)梁 铩(shà)羽而归 按捺(nà)不住 ....D.惩罚(chéng) 愀(qiǎo)然 亘(gèn)古不变 熠熠(yì)闪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 急躁 按部就班 贻笑大方 B.枕藉 宣嚣 良晨美景 沧海桑田 C.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其不定 D.狭隘 灰烬 怨天犹人 真知卓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C.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

4.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B.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

C.《想北平》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曾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子夜》等。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 二.文言文阅读(共21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5—8题。(12分)

第 1 页 共 12 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

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

第 2 页 共 12 页

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

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游玩,游览。 .B.鲍叔遂进管仲 进:推荐,进献。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既:既然。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组是( )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⑤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第Ⅱ卷(共127分)

三.翻译、默写(共15分) 12.翻译(8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

译: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2分)

译: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分)

译: 13.补充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第 3 页 共 12 页

(3)纵一苇之所如, 。

(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4--15题。 (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4.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3分)

答: 15.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五.阅读(共26分)

(一) 阅读《想北平》选段,完成下列16—19题。(共12分)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④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

第 4 页 共 12 页

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⑤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6.第①-④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7.第①段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摇篮”所指的北平城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4分)

答: 18.依次填入第①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19.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2分)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共14分)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第 5 页 共 12 页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20.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分)

(2)第1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苏东坡成了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 (2分)

21.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22.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6分)

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第 6 页 共 12 页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4分)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2分)

六.语用题。(共11分)

23.将下列诗句前的字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3分)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C、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24.仿照下列例句,续写两个句子。(4分) 对流浪者来说,家园,是一处人生旅途的驿站; 对 来说,家园,是 ; 对 来说,家园,是 。 25.某校的广场上有六座伟人雕像,他们分别是居里夫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孔子、张衡、徐霞客。这些人都以自己博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们进取的伟大精神和奉献的崇高品格给我们留下了至为宝贵的财富。与这些人类文化史中的巨擘进行心灵的对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给出的例样是送给居里夫人的一句话:挺立在智慧高地上的美丽女性。请为余下的五位伟人中的任一位送上一句话,要求是,你的话语要有文化内涵,要暗含对伟人一生壮举的精要概括,要寄托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敬重,最好还要有一种今人的理想与追求隐于其中。字数最长不超过25字。(4分)

七.作文(70分)

曹文轩在《前方》一文中写道:“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你的心目中的“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你到过“外面的世界”吗?请你以“外面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也可以编写故事,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700字 ⑤不得抄袭。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第 7 页 共 12 页

第Ⅰ卷(共33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D (A项“挣”应读zhèng,“祈”应读qí ;B项“炽”应读chì,“戚”应读qī ;C项“蔑”应读miè “铩”应读shā,)

2.A(B项,喧嚣、良辰美景 C项,沉湎、举棋不定 D项,怨天尤人、真知灼见) 3.D(A项“百无聊赖”,聊赖:依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B项“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C项“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D项“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D项“无可厚非”不合语境,应为“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4.C( C项中《茶馆》不是长篇小说,而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

二.文言文阅读(共21分) 5.C.(卑:卑贱,低下) 6.D.( A项,而:修饰。而:转折。 B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指示代词,这样的。 C项,其:表推测语气。其:指书。D项,焉,都是语气词。) 7.B.(B项,“须臾”指极短的时间。A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了;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全面的基础教育。C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D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指跟从,“而”连词;今义:一个连词。) 8.B.(B项中“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选段中没有提到) 9.C (既:已经;„„以后)

10.B (B项,两个“尝”都是表示曾经。A项,以:以为。以:把。C项,于:表被动。于:表比较。D项,为:介词,替。为:动词,出,谋划)

11.C (③④句表现管仲的功绩,⑥句表现管仲的志向,这些都是表现他的“贤”。 ①②⑤都是管仲在未得志之前的表现。)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

第 8 页 共 12 页

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第Ⅱ卷(共127分)

三.翻译、默写(共15分) 12.翻译(共8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 借助船只的人,并非擅长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2分,“假”“水”“绝”译对两点给1分,译对3点给两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2分,“渔樵”1分,“侣”“友”1分。)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2分,大意对1分,判断句1分)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2分,大意1分,译对“多”得1分)

13.补充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1分)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凌万顷之茫然。 (4)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4--15题。 (5分) 14.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1分)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2分)

15.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2分)

五.阅读(共26分)

(一) 阅读《想北平》选段,完成下列16—19题。(共12分) 16.(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此题4分,写出两点即可得到4分,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可) ..17. 两点相似:一是表明北平“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此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C(2分,注意语言连贯的技巧。) 19.“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吧。”(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共14分)

20.(1)作用: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分。从“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句可推出作者对苏轼的景仰、爱慕之情。)

第 9 页 共 12 页

(2)少了那份气质、醉态浪漫、才情风骨、失意豁达。(2分。整合第一段最后几句话的信息便可得出答案。)

21.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失意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2分,失意悲愤的心情1分,超然旷达的胸襟或情怀1分)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2分,自然环境1分,历史背景1分)

(题干中的“反而”一词暗示了“主观情绪”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无辜获罪被贬的失意、郁闷、愤慨,一是在浩瀚的宇宙时空下豁达开朗的胸襟。概括“客观环境”,从“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容易找到答案,而“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22.(1)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4分,答对1点得1分,4点及以上得4分) A.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 B.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C.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 D.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 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F.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从六七两段可归纳出ABCD四条,从三九两段可提取EF两点。)

(2)取胜的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八九两段是提炼答案的答题区间。这显然应抓住相应文段中的作者议论性的语句来概括,如第八段中“大起大落„„却艰难玉成”“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第九段中“信笔纵情写华章”。)

六.语用题。(共11分)

23.D,B,A,C (3分,对两处得1分,对三处得2分)

24.对漂泊者来说,家园是一根系着风筝拉扯不断的绳线;

对羁旅者来说,家园是一片宁静无波的港湾; 对饥寒者来说,家园是一件透着暖意的棉袄;„„

(4分,一空一分。此题应根据不同人的身份,采用与之相呼应的比喻句作答。) 25.本题要求较高,“要有文化内涵,要暗含对伟人一生壮举的精要概括,要寄托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敬重,最好还要有一种今人的理想与追求隐于其中”这几个方面若有某一方面基本达到要求就可以给分。(4分,4点要求,一点一分) ......七.作文(70分)

[例文]

面对外面世界的双刃剑

人生,便是背负着十字架的远征。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外面的世界里跋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外面的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期待着我们携着风雨用金戈铁马书写我们人生的使命传奇。

想起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那个曾经活跃在世界政坛的女子。她从小性格坚韧,从不服输。有一次,她搬家到一个新地区,当地的孩子很排外,每当希拉里走出家门,便遭到嘲笑与奚落。希拉里的母亲说:“你出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

第 10 页 共 12 页

希拉里走了出去,家里的固然温馨,外面的世界固然会有不堪,但一个人要成功必然要在外面打拼——正是这样的勇敢的面对,成就了希拉里坚韧的性格,成就了她辉煌而传奇的人生。

诚然,外面的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面对的方式,像希拉里这样勇敢踏出的勇气固然可敬,同样,面对外面精彩的诱惑,有一种面对更让我们肃然起敬。

那位在楚国相位面前持竿不顾的哲人,那个“身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子,他放弃了“入相为将,封妻荫子”的荣光,舍弃了外面世界的诱惑,选择了自己内心日复一日的坚守,寻找心灵自由飞翔的方式,做一棵捍卫精神月亮的树,如此美丽,又如此崇高。

嵇康,一代才子,《与山巨源绝交书》呐喊出了他的铿锵声韵,他同样高贵地选择了那样一种面对,“邺下放歌”“竹林饮酒”,逍遥之至。

这样的面对,透过历史烟尘,让我们无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放眼九州,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外面的世界向中国敞开——机会,凭自己争取,挑战,靠自己把握。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一方面需要庄子式心灵的坚守,一方面又要有希拉里勇敢踏出去的豪迈,以证明,这世上有一双披风撩雨的脚。

外面的世界是一把双刃剑——精彩与无奈共存,挑战与机遇同在,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把握和争取。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面对外面世界的双刃剑,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勇敢地拿起它,才能挥就出一段骄傲的人生。

【简评】本文贵在感受独特、深刻。事例的援引恰如其分,显示了文章丰厚的内涵。简洁生动的语言议论精彩而深邃。从开篇不凡的落笔直至催人奋进的结尾,层层展开,结构谨严,不失为上乘之作。

无奈,但更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虽无奈,但更精彩。

——题记

终于高中毕业了,王侠独自一人踏上南下的火车。尽管是第一次单独远行,但她没有丝毫的顾虑,火车上的她有着在学校时那样的天真。她渴望飞出象牙塔,飞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如今,她做到了。

火车向前奔驰着,尽管车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给人一种难以喘息的沉重,但她却依然眉飞色舞。这一切她等了多长时间,她怎能抑制住心中的激动与兴奋?

她乐得忘乎所以,可她哪里知道,那两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已死死的盯上了她的手提包。尽管那个包里没有几件像样的东西,但它却是一个少女出门在外所有的依托啊!

该下车了,她走出火车,已是日落西山,闪烁的霓虹灯已吸引了她所有的目光,她欢呼,她雀跃!就在这时,那两个歹徒趁其不备,抢走了她的手提包。她慌了,拼了命的追,却始终也追不上。

她瘫坐在地上,下车时的喜悦已被冲得烟消云散,没了踪影。她哭了,无奈的哭了。原来,这是门外的大灰狼啊!“什么都没了,我该怎么办?”无奈的表情弥漫了她的整张脸!她再一次流下了泪水。

第 11 页 共 12 页

都市的霓虹灯闪烁着,她独自走在大街上,尽管是夏夜,她却感到丝丝凉意。几天的奔波,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她不辞辛苦,全身心地投入,原本无序的厂房在她加入后变得井然,也许没有几个同事在乎她的存在,但她的辛勤,她的努力,都被老板看在眼里。不久,她被提升为车间主任。

她没有因为职位的提升忽略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工厂效益也逐渐提高。但由于老板长期拖欠税款,厂子被查封了。她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积蓄,开办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工厂。

厂子建成了,设备安好了,人员到齐了。投入生产时,各大报社新闻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要她介绍自己的成功之道。她微微笑了,那个笑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她说道:“也许你因生活的种种不满而悲观无奈,但别丧气,我也是从无奈走过来的。但无论如何都要谨记:生活虽无奈,但奋斗更精彩。”

【简评】该文作者紧扣话题,独辟蹊径,确立了“生活虽无奈,但奋斗更精彩”的主题,格调高昂,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特别是文章开头的题记更是一语道破,点明中心,统领全文。文章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叙述了高中毕业生王侠的奋斗史,既有无奈:钱包被偷,举目无亲,“感到丝丝凉意”;更有精彩:经过奋斗,终于成为名噪一时的成功者。既与前文照应,又与下文呼应,起承转合,自然天成,结尾点明主题,升华中心。 不足之处是王侠的成功太过突然,不符合常规,情节也无起伏波折,但作为考场作文能做到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