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平均数问题(B) 年级 ______班 _____ 姓名 _____得分 _____
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一个数,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5,那个数是________ .
2.小强考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自然五门功课,数学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90分.把数学成绩加上去,平均成绩是92分.小强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分.
3.江滨小学有433个小朋友,分乘4辆汽车去儿童公园,第一辆车差不多接走了115人,假如第二、三、四辆车乘的人数相同,第三辆车乘了______个小朋友.
4.5个数写成一排,前3个数的平均值是15,后两个的数的平均值是10,这五个数的平均的值是______.
5.甲、乙两地相距24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返回时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公里.
6.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17岁,而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为15岁,那么丙的年龄是________岁.
7.甲乙两人带着同样多的钱,用他们全部的钱买了洗衣粉,甲拿走了12袋,乙拿走了8袋.回家后甲补给乙3.8元,每袋______元.
8.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6寸照片洗三张价格是4.5元,另外加洗每张0.3元,假如每人各得一张,平均每人需______元.
9.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185斤,甲棉田是5亩,亩产203,乙棉田亩产170斤,乙棉田有________亩.
10.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共176分,假如再加上外语分数,三科的平均分就比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多3分,小明的外语成绩是________分.
二、分析解答题:
11.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六英寸照片.洗3张价格是4.5元,另外加洗,每张0.3元.假如每人各得一张,那么平均每人需 元.
12.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那个运动员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
13.在一次登山竞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14.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时少用3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答 案---------------------- 1. 100
115 4-120 3=100 2. 102分
数学得分加进后的六门课总分: 92 6=552(分) 除数学外的五门课总分: 90 5=450(分)
数学课成绩为:552-450=102(分) 3. 106 人
(433-115) (4-1)=106(人) 4. 13
(3 15+2 10) (3+2)=13 5. 48公里/小时
240 2 (6+4)=48(公里/小时) 6. 21岁 3 17-2 15=21(岁) 7. 1.9元
3.8 [(12-8) 2]=1.9(元) 8. 0.5元
[4.5+0.3 (18-3)] 18=0.5(元) 9. 6亩
(5 203-5 185) (185-170)=6(亩) 10. 97分
(176 2+3) 3-176=97(分) 二、分析解答题: 11. 0.2(元)
洗18张照片需要的钱数是:450+30 15=900(分). 每人需交的钱数为:900 18=20(分)=0.2(元). 12. 0.8分
最低分: 9.46 4-9.58 3=9.10(分) 最高分: 9.66 4-9.58 3=9.90(分) 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 9.90-9.10=0.8(分) 13. 48米
(40 18 2) [18+(40 18) 60]=48(米)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4. 72米/分钟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540 2 [9+(9-3)]=72(米/分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