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
一、技术(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1、主筋N1和N5、N6、N7接头均采用对焊。
2、N1a、N1b及N5a每隔主筋设置1根,设置于桩、柱加强钢筋内侧,N1b、N5a接头均采用单面焊接。
3、柱加强筋N2、桩加强筋N8设在主筋内侧,每2米一道,自身搭接部分采用双面焊。
4、进入盖梁的钢筋若与盖梁钢筋发生碰撞,可适当调整伸入其内的墩身钢筋。 (二)技术要求 1、支立墩柱模板
(1)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
(2)模板表面光滑平整,无凸、凹和局部生锈现象,各模板块之间用连接配件连接紧密,用防水胶布将接缝张贴严密,以防漏浆。 (3)模板内侧涂刷隔离剂,注意不得污染钢筋骨架。
(4)模板与钢筋骨架之间要满足保护层的需要,钢筋骨架不得紧贴模板,以防露筋。 (5)模板就位后,由测量人员进行校模。首先核对模板下部,看墩柱模板的中心是否与墩柱中心重合,调整后可在模板外侧首先临时固定模板,然后再核对模板上开口是否与墩柱中心重合。对模板中心的调整,采用在开口设置的拉筋来左右前后调整,直到满足施工规范和合同文件的要求为止。
##
(6)柱模应用三根钢丝(成120度)斜拉固定,以防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位移、挠曲和变形。
(7)模板支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测,准备进行混凝土浇注工作。 2、混凝土的拌和、运输
混凝土拌和场派专业试验人员负责,对混凝土的拌和均匀程度、工作性、是否有离析和泌水现象等随时进行现场检测,并严格控制材料计量。
混凝土采取集中拌合,罐车运输。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混合料运输至浇筑现场。如运输时间超过15分钟,运到现场后,还需进行坍落度测定,如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混凝土浇筑
(1)接头部位洒水湿润,并清理其上杂物、油污等。
(2)钢筋、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浇注混凝土。
(3)采用吊车吊斗浇注。浇注中控制好每层浇注厚度,防止漏振和过振,保证混凝土密实度。混凝土浇注要连续进行,中间因故间断不能超过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混凝土温度、含气量、坍落度等,并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一般每墩柱3组。
(5)混凝土浇注到顶面,应按要求修整、抹平,预埋件(预埋钢筋)位置要准确。 4、混凝土的拆模与养生
(1)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即可拆模板,模板拆除时要小心按顺序拆卸,防止撬坏结构。
(2)混凝土浇注后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养生时间至少7日,并经常保持混
凝土表面湿润,亦可用定期刷涂高效混凝土养护剂,确保混凝土强度。
三、质量标准
柱或双壁墩身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5 6 7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相邻间距(mm) 竖直度(mm) 柱(墩)顶高程(mm) 轴线偏位(mm) 断面尺寸(mm) 节段间错台(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0.3%H且不大于20 ±10 10 ±15 3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或全站仪测量:检查顶、中、底3处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水准仪:测量3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尺量:检查3个断面 尺量:每节检查2-4处 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1 模板标高 墩台 上部构造的所有构件 2 模板内部尺寸 基础 墩台 基础 3 轴线偏位 柱或墙 梁 墩台 4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低差 模板表面平整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5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允许偏差(mm) ±10 ±5,0 ±30 ±20 ±15 ±8 ±10 ±10 2 5 3 10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