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注意事项与格式
王德育
元智大学 艺术管理研究所 2002-12-25
基本认识与原则
• 不盲从权威;要博览他人的著作,但更要有自己的看法——看法不是突发奇想,没有根据 (i.e., out of the blue) ;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保持怀疑与批判的态度。
• 没有固定的研究方法。每个议题因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也要考虑其它因素而决定对该议题的研究层次(如指定作业、学期报告、硕士论文等均有不同的时间与层次要求;不同的发表刊物也因读者群而有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的写法);但不可因前述性质的不同而改变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不等于「肤浅没内容」。
• 如果是他人的观念,要注明出处,以贯彻对学术真理的追求,也表示对他人学术的尊重。 • 宁可不知,也不要强以为知;更不要造成有学问的假象。没学问当然不好,但不诚实就是作假。学术界最忌讳剽窃的行为,请大家学会 plagiarism 这个字。整体学术的提升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就上,加上自己的贡献,共同积聚而成的。
• 每个议题的研究心得均是通向下一个议题或另一个层次的研究。学问就是如此累积的。 • 学问是一点一滴累积成的,没有速成的方法;记得,人有一辈子,何必急呢? • 学问不是敲门砖,更非在于炫耀。产生疑惑后,研究并解决此问题,其结果就是学问(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恐怕很多人不同意;姑且参考)。
• 天下论着浩如翰海,作学问时可以尽量搜集了解,但要认识到不可能尽读(在台湾因藏书有限,更是如此);只能求在一个阶段作一个阶段的研究,但要在过程中力求诚实、严谨。 • 人生每个阶段都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不是老生常谈。
• 宁可「质胜于文」,不要「以文害意」 (「文」是辞藻之美、雕饰的文字、浮夸滥情的文辞——亦即 purple prose ) 。
• 表达时要力求通顺明白。再高深的想法,如果读者看不懂,实在可惜;更表示个人表达有问题。艰涩的文字或者表示作者的思路不明白,或者是东抄西借的,尚未融会贯通,或者是不重视沟通的技巧。文字送出前,至少读三次,最好要等待一段时间。
• 发表的每篇文章都要请人看过。经常作者所要表达的想法与所表达出的文字间有距离,因此,他人有看不懂处就要反省,是思路不清楚?还是表达得不明白?最好文字请人润饰过,但力求通顺,不是追求漂亮。
• 以后要建立自己的文字风格(「以后」或许是五年、十年)。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